我國科學家揭示豬適應不同溫度環境的分子機制
中國是世界第一養豬大國,擁有全球最豐富的地方豬種資源。經過近萬年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選育,中國地方豬種具有極佳的適應性,可適應中國南北方不同的生態環境。然而,導致這種環境適應性的分子機理卻不為人知。
日前,江西農業大學聯合深圳華大科技、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學者,在豬環境適應性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發布在《自然遺傳》上。
研究人員進一步采用群體基因組學研究策略,在全基因組范圍內系統鑒別了與不同緯度環境適應性有關的219個候選基因位點,揭示出中國南方豬和北方豬適應不同溫度環境的分子機制。另外,研究人員在x號染色體發現一個長達14mb的低重組區,南北方豬在該區域存在兩種截然不同且經歷了環境適應性自然選擇的單倍型。
這是首次在哺乳動物中發現古老屬間雜交導致適應性進化的遺傳學證據,改變了人們對哺乳動物適應性進化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