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雅瑜
(懷化市鶴城區幼兒園 湖南懷化 418000)
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促進了互聯網時代的飛速發展,不僅給人們的交流和聯系帶來了便捷,也使得教育教學方式更為多樣化。那么,如何更好地運用信息技術,使幼兒園語言發展活動如虎添翼呢?下面從三個方面淺談:
隨著網絡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互聯網的行列中,越來越多的教師會把自己上課的設計思路、活動過程以及課后反思放到網絡上共享。因此,在活動之前,教師可以參考其他教師的經驗,針對具體的活動內容,上網多搜集一些與本活動相關的信息,就可以從不同角度、多個層面對教材進行深入分析和鉆研。再根據班上孩子的實際情況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充分的準備,從而選擇一些更適合本班情況的活動設計,更有利于活動的開展。
在傳統的語言發展活動中,教師經常會為了各種教具的準備而苦惱,一節活動最大的精力不是花在活動設計上,而是用在了教具的制作中。很多教師往往因為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準備教具而放棄一些好的活動。例如在進行散文活動《家》之前,教師先要準備窗戶大的紙張,把藍天、樹木、河流、小花畫出來,然后再單獨制作白云、小鳥、小魚等等,非常的麻煩。如果還需要每個孩子人手一份的話,這么大的制作量,會讓很多老師望而卻步。但是現在,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把大范例直接顯示在大屏幕上,比教師自己動手畫來得更快捷、更形象。至于小的操作材料,也可以把事先找好的圖片打印出來,非常便捷。
談話活動是指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某一個話題,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展開討論的活動。在情景談話中,有些情景是幼兒熟悉的,但在活動開展時無法再現,這時教師就可以用視頻來幫忙,把情景相關的視頻放給孩子看,調取孩子的已有經驗。比如在《傘》的談話活動中,教師想表現下雨天媽媽給寶寶送傘,讓孩子體會到媽媽對寶寶的愛像一把傘,教師便可用視頻來展示這一場景,使孩子切身體會,增強感受。又如教師想引導孩子來說說“你所知道的不同類型的傘”,如果孩子的回答是太陽傘、雨傘之類較常見的傘,那么教師可以使用實物展示的方法;可如果孩子回答的是滑翔傘之類在生活中難以找到實物展示的例子,那么沒有見過實物的孩子很難自己想象。此時使用圖片、視頻等將之展示出來,孩子就會一目了然。
在傳統的講述活動中,教師會自己動手制作一套大的范例,讓所有孩子看見,然后圍繞這一組圖畫進行講述。有時候還要為每個孩子準備一份小的圖片,便于孩子講述。可是對于繪畫基本功不扎實的老師來說,這個比較困難,不僅耗時巨大,效果也不甚理想。此時如果在網絡上將符合活動內容的圖片找出來,然后進行彩色打印,為教師節省了時間,使其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設計和組織活動上。而且講述活動就是為了鍛煉孩子仔細觀察的能力,打印的圖片比手繪的圖片顏色更鮮艷,圖畫更細致,更便于孩子觀察。
除了圍繞圖片講述以外,有時還會讓孩子圍繞情景進行講述,這時候視頻、Flash動畫就能幫上老師的大忙。在傳統的講述活動中,老師在管孩子、提要求的同時還要參與表演,難度非常大。而利用視頻、Flash動畫將情景生動形象地呈現在孩子眼前,不僅極大地激發了孩子講述的欲望,也減輕了教師的負擔。
文學活動是以文學作品為基本內容而設計組織的語言教育活動類型,它包括故事、詩歌和散文。幼兒正處于啟蒙期,教師應該為孩子做出良好的朗讀示范,帶領孩子體會作品的美感。而有一些教師的語言素質還達不到要求,這時候,可以在網絡上找一些好的朗誦作品放給孩子聽。例如《小紅帽》的故事,在大灰狼與小女孩對峙期間氣氛緊張,好的朗誦者可以讓孩子身臨其境,跟著小女孩一起著急、一起顫抖,但有些教師在關鍵的時候念錯一兩個字,或者朗誦的語氣并未形成這種氣氛,無法引起孩子的共鳴,那么這堂課就失敗一半了。另外,在活動中,教師一會要以故事中的口吻進行故事講述,一會又要跳出故事與孩子們互動,孩子不容易區分故事語言與教師語言。所以,利用網絡上的音頻、視頻,一來可以讓孩子們盡快融入作品,在作品中感受美,從而欣賞、喜歡作品;二來給孩子做一個正確的歸音示范,讓孩子在一個好的語言環境中學習。
當故事內容很長或者不是孩子熟悉和感興趣的內容時,他們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這時如果能夠出示一些動畫、Flash或者PPT,效果便大不一樣。比如《國王生病了》的故事,雖然容易理解,但是故事中主人公一個星期七天,每天做的事情不同,孩子不太容易記住。這時候教師可以利用PPT制作一個小小的表格或者圖譜來幫助孩子記憶,既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又更好地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內容。
一說到早期閱讀,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看書。但是在幼兒園班級里,眾多的孩子是不可能很好地在同一時間欣賞同一本書籍的。此時,很多老師都會請電腦來幫忙,把小書“變”大書,把繪本通過網絡下載或者掃描放進大顯示屏上,使所有的孩子都能清清楚楚地看見。這樣也可以方便老師講故事,更好地進行繪本教學或者早期閱讀。
在語言發展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活動情況用照片、視頻等形式保存下來,在活動結束之后將之上傳至QQ群、微信群、幼兒園網站等網絡平臺,讓家長通過網絡及時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當孩子回到家后,家長也可以根據活動內容去引導他們進行相關的語言練習,鞏固學到的知識,真正實現家園共育。
語言是人們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工具,幼兒時期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通過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活動的有效結合,能使孩子更喜歡活動,使教師更好地開展活動,使活動增光添彩。作為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創新,更好地懂得孩子的需求,更熟悉地操作新技術,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氛圍,使孩子享受到語言表達與交流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