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莉
(江西財經大學現代經濟管理學院,江西南昌330001)
陶瓷印章是一門既深厚而又現代的藝術。說其深厚,因它有著令人追憶的歷史,早在新石器時期,陶瓷印章的鼻祖陶拍就已出現;說其現代,它一直與我們的生活朝夕相處,并不斷出新,讓我們在物質生活與精神世界的兩極中保持著一份寂靜與祥和。同時也是“五行”(金、木、水、火、土)之藝,缺一都不能制成的精美陶瓷藝術品。
陶瓷印章的多維價值隨著時代和環境而發生著變化,使其既具有實用功能,又能滿足精神的需要,更是為了尋求心理的平衡和精神的慰藉。因此,陶瓷印章多維價值的研究重點不僅僅在對它外觀的欣賞、工藝過程的考察,而更多關乎的是探討如何將其工藝性與美術性、實用性與藝術性自然結合,如何將物質需要與精神需求融入到陶瓷印章中去,欣賞它的多維藝術價值。
起初,陶瓷印章作為藝術品和審美對象不大為人們所了解,只認為陶瓷印章具有實用性而已,很難將其列入藝術的殿堂和美學的范疇,不能與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純粹的藝術并肩而立。隨著時代的發展,陶瓷印章既作為使用信物,也作為觀賞對象,甚至成為了精神的象征,它獨特的價值未被其他藝術所取代。
陶瓷印章之所以被稱為藝術,它貫穿了獨特的審美意識和精神創造,而這種精神、意識與中國文化內涵自然切合,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真、善、美的統一。一方面,創作者和欣賞者通過陶瓷、印章篆刻,使自己的身心向自然宇宙吻合,即人的自然化,這就是精神的體現;另一方面,陶瓷印章的演變及不斷持續發展過程是中國文明的象征。陶瓷印章藝術以其精湛的技術、高超的工藝性,為世人所折服、陶醉,顯示了中國人的意識和情感。
陶瓷印章獨特的藝術形式美感主要體現為:一是對陶瓷材質的精益求精,在體現陶瓷材料的優特性的同時,不斷地嘗試與追求多種形式的藝術美感、藝術品味的結合。二是體現在造型方面,講求觀物取象,具象與抽象相結合,創造出具有特殊意蘊的造型裝飾。三是紋飾方面,其一是陶瓷印章器表的釉料裝飾,釉是一種神奇的材料藝術、一種無言的語言,帶有“民族的共同觀念”的藝術材質,釉的藝術美感要以自然和諧為特點,要與人們的精神狀態相契合;其二便是紋樣與其他藝術的結合,如繪畫、書法等各種新的工藝技法的結合運用,采用刻、劃、雕、塑等手法,制成色彩斑斕的陶瓷印章;其三是陶瓷印章燒制過程中火候把握的創造精神?!案G變”是意料之外的變化,能因勢利導,創造出具有特殊色澤的陶瓷印章藝術。因此,可以說陶瓷印章的創作是在許多不確定因素中表達許多意料之外的效果,為創造性的發揮留下了更多的創作余地。
陶瓷印章藝術過程是一個對話與辯證的過程、是人類經驗的組成、是人的靈魂最深沉和最多樣的活動,它通過多彩的造型樣式、相輔相成的裝飾藝術體現獨特的美學藝術情感,但其美學美感并不是隨心所欲的,是具有中國民族精神的美學意蘊,是在不同時期、不同時代體現不同的美學蘊含,通過特殊的材料、工藝技術手段和形式語言表現人們對陶瓷印章美獨一無二的藝術表現,表現千姿百態、精益求精而又賦予獨特內在韻味的藝術形式,成為一種獨特的品評和審美的對象。
陶瓷印章以其無可代替的風姿和品格在各類藝術群體中占有一席之地,溝通著陶瓷、印章與篆刻藝術,其在時間上承系著遠古與現在,在空間上溝通著不同民族的審美心理,是一種最為普遍但極為重要的文化傳承載體,是人類的一種生命符號,是任何文物無法比擬的。同時其有自身的發展歷程、演變史,有工藝水平的反映,有時代精神的映照,有民族文化的折射,有傳統文明的載體,有民眾審美情趣的體現等等,因而陶瓷印章的歷史文物價值成為中國陶瓷、印章篆刻史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證明著中華民族曾經的物質與精神生活。
陶瓷印章是一種包含多重生活意蘊和多維文化意蘊的現象,這是由陶瓷印章自身的特點所決定的。
人們看過很多印章,其中有不少人看過陶瓷印章后感到其造型、色彩之美,至少從某個方面上能表現出人們的陶瓷印章美意識,喚起觀賞者的種種聯想,比如有人會想象其在使用陶瓷印章的情景,并很具體地想了解使用者的身份、地位和時代性。
陶瓷印章就是通過不同的造型、裝飾、題材審美反映一種最為普遍而又極其重要的文化傳承載體,以豐富的造型、多彩的裝飾、深厚的篆刻、不同的審美意識印證著人類文明發展的步伐,延續著人類生活的歷程,發散著濃郁的生活、時代氣息。大部分陶瓷印章藝術燒制的最初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社會功用,如封識財物之標識、公文效用之憑證、權利地位、祈詳的象征,在此基礎上結合工藝造型,文字結構,再現其藝術實物的特殊社會功用的同時蘊含著豐富的生活價值。
從傳統的東方哲學中我們獲得如此啟示:幸福不只是物質上的滿足,更是回歸質樸無華的自然之美。在此種藝術境域里,陶瓷印章的實用更多地預予了心理的滿足和生活的期待,而不在于生活內涵的形式,在其實用的物質使用功能基礎上兼顧審美價值。
陶瓷印章在喜愛者心中不僅僅是信物,更是能驅除吵雜、撫慰心靈的知己。藝術家們用雙手親擁著神秘卻有無限魅力的泥土,讓其擁有了靈魂、吸納了萬物之靈氣、注入了血液,讓每一顆泥礫都靈動起來,享受著泥土在手中的蛻變。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人們生活觀念的改變,陶瓷印章也越來越多地受到陶瓷印章喜愛者的追捧與把玩,其是一種精神的“物化”承載,或大或小、或巧或拙,經由歲月的洗禮,與主人息息相通,涵養身性的同時也彰顯著主人的文化品位。
因此,陶瓷印章不僅僅是將其作為一件信物,更像是一位君子既溫文爾雅又質樸風華,恰到好處。在其造型、顏色上都始終保持著一種中庸謙和的特性,蘊含著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精髓,其工藝制作不僅僅需要注重篆刻的金石藝術,同時追求其拙訥含蓄、小巧灑脫、巧取天成。正是陶瓷印章藝術家們的別出心裁、道法自然,才能呈現出形神兼備的陶瓷印章作品,強調其美的側面、精神的深度。
總而言之,越是融入人文特性的藝術才越能具有永恒性。在陶瓷印章的創作、欣賞和把玩過程中,要將自己的感情投入其中,與之產生共鳴、共感,從中體驗美的滋味。陶瓷印章藝術的創作使用不是損害藝術性、審美性,相反,它可能推動其多維藝術價值的的發生發展。
[1]韓天衡.中國篆刻大辭典[M].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
[2]劉江.中國印章藝術史[M].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
[3]蕭高洪.印章歷史與文化[M].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
[4]莫小不.陰陽流變[M].西泠印社出版社.2004.
[5]劉江.中國印章藝術史[M].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
[6]蘇姍·朗格.情感與形式[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
[7]周宗岱.美辨[M].湖南美術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