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
實踐動態
美環境信息化機構設置和管理
■楊光
作為信息化高度發達的國家,美國在環境信息管理方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組織架構和管理體制,為美國環保局(EPA)制訂有效的政策和決策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EPA在華盛頓特區有空氣和輻射、水、化學品安全和污染防治、環境執法、環境信息、總法律顧問、環境巡查、國際和種族事務、研究和發展、固體廢棄物和應急反應以及行政和人力資源管理等13個辦公室,全國范圍內有10個區域辦公室和17個實驗室,員工數量超過1.7萬人。
環境信息辦公室)成立于1999年10月,是EPA內負責信息化建設的部門,主要職責包括環境信息收集、分析、發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EPA信息化投資和資產的管理;實施創新的信息技術和信息管理解決方案,以支持EPA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的使命。
作為EPA負責信息化建設的機構,OEI內設信息收集、項目管理、信息質量管理保障、信息分析和獲取、信息技術和規劃等部門,員工數量超過400人。首席信息官制度和信息化基礎設施的統一建設和運維是EPA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制度。
為加強政府信息資源管理、提升電子政務建設的效率和效能,美國于20世紀80年代在政府機構中建立了首席信息官(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CIO)制度,聯邦政府、聯邦行政部門、州政府及地方政府各部門都設立了首席信息官,全面負責信息資源的管理、開發、利用,并直接參與決策管理。聯邦政府的CIO兼任行政管理和預算局(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OMB)副局長,確保了信息化建設資金的來源。CIO制度有效保證了信息的統一采集、管理和共享,已經成為發達國家電子政務的一項基本制度。
EPA的CIO由總統任命,直接領導OEI的工作。職責包括制訂信息化發展規劃,指導和管理信息化建設投資;制訂并監督EPA內部信息管理政策的執行;建立信息化整體技術架構,執行并監督信息化項目的實施。由于EPA的CIO兼任EPA的助理局長,具有跨部門的約束、協調及資源支配能力,較好地保證了EPA信息化戰略的有效實現。
2012 年,美國啟動“大數據研究和發展計劃。2015年2月,美國聯邦政府首次設立了首席數據科學家,充分利用數據為聯邦政府的管理提供決策支撐。EPA也于2015年設立了首席數據科學家,負責EPA的大數據建設和環境信息的分析和挖掘,顯示了EPA對環境數據分析和應用的高度關注。
EPA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行維護由國家計算機中心(National Computer Center,NCC)負責。EPA各業務部門不再單獨購買軟硬件設備,而是根據需求編制經費預算并撥給NCC,由NCC負責信息化基礎設施的統一建設。各業務部門開發的應用系統須填寫相關申請表格,經過硬件需求、應用程序代碼及信息安全測試等檢查工作,由NCC進行系統部署及后期的運行和維護。
NCC由OEI管理和運行,能夠提供小型機、服務器、存儲等多種硬件設備,數據庫、ETL(數據抽取、轉換和加載)、BI(業務智能)、數據注冊、地理信息系統等企業級軟件工具,以及實體安全、信息技術安全、UPS(不間斷電源)系統、備份及災害復原等安全環境和措施。整體運維基于ITIL(信息技術基礎架構庫),實現了7×24小時現場支持及技術服務。
EPA的官方網站、環境數據倉庫、水質管理信息系統、空氣質量信息系統等大部分信息系統均部署在NCC的機房中,共有超過800個信息系統、150個ORACLE數據庫、60個業務智能應用及相關軟件工具。
首席信息官制度
美國的首席信息官由總統直接任命,并擔任EPA的助理局長,具有跨部門的約束、協調及資源支配能力,較好地保證了EPA信息化戰略的有效實現。
信息化建設本質上是一場改革,“互聯網+”、大數據戰略都對傳統管理理念提出了挑戰,發展信息化,從根本上要求轉變管理思想和理念,建立新的適應信息化生產的制度體系。
統一運維體系
EPA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行維護由國家計算機中心統一負責,既節省了大量的資金、人力,又有效地保障了信息安全。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建立全國統一的實時在線環境監控系統,這就從根本上要求統一運維。統一運維是互通共享的“前奏”,借助統一運維的“東風”,期待環保大數據能夠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