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明
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的《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全面闡述了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總體要求和基本目標,明確了重點內容和責任分工,規劃了推進各項任務的時間表、路線圖,體現了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頂層設計,為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制度建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黨的建設制度發揮著調整黨內關系、指導黨內生活、規范黨員行為、解決黨內問題、維護黨內秩序、集中并實現黨的意志等重大作用。黨的建設制度體系和制度執行能力,不僅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進依法治國,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障。
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主要包含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治理和黨的建設六大體系。這六個體系不是孤立存在或各自為政的,而是有機統一、相互協調、整體互動的運行系統。我國的國家制度體系是體系化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各方面體制機制等具體制度有機結合起來,核心是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這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根本制度保障。黨的建設制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內在地包含著對黨的領導體制、執政方式和黨的建設制度的完善和改革,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題中之義。如何使黨的建設制度體系更加完善,使權力運行受到更加有效的制約和監督,使黨內生活更加規范化、程序化,使黨執政的制度基礎更加鞏固,都是我黨面臨的重要課題。
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是推進依法治國,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障。黨的十八大明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制度創新、制度積累和制度完善,形成科學的制度體系則是 “五位一體”互動發展和整體推進的保障。新一輪改革,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黨的建設各個領域,其全面性、復雜性、協調性超越以往的改革,這就愈加需要有全面的協調行動和有強大的支撐系統。我們黨是執政黨,黨的制度建設和國家法規是統一全黨行動、協調黨與其他各方面工作關系的制度資源。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將黨內法規體系納入到依法治國要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之內,使黨內法規體系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制度建設與國家治理體系建設高度統一。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成效如何,直接關系著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實現。當前我們黨的制度建設滯后、制度執行不力等問題的存在,不但嚴重影響了黨的建設和發展,而且也制約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這就要求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完善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從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為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實現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
《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了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總要求,就是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緊緊圍繞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緊緊圍繞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注重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緊密結合,注重與憲法法律相銜接,加強黨的領導,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執政方式,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堅強領導核心,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保證。
《實施方案》用四個“不斷完善”描述了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標。即黨的組織制度不斷完善,民主集中制有效落實,黨內生活嚴格規范,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高度一致。干部人事制度不斷完善,選人用人機制科學有效,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各方面優秀干部充分涌現。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制度不斷完善,基層組織體系更加嚴密,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有效發揮。人才發展體制機制不斷完善,人才流動配置、評價激勵等制度基本健全,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
《實施方案》按照黨要管黨,制度治黨的要求,從深化黨的組織制度、干部人事制度、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制度和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4個方面,提出了改革的主要任務和具體舉措。
關于深化黨的組織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著眼于健全黨的組織制度體系,發展黨內民主,嚴明黨的紀律,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保持黨的生機活力,重點對嚴格黨內生活制度、完善黨委工作制度、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和黨內選舉制度等,提出了5項重點改革舉措。黨內政治生活是黨組織教育管理黨員和黨員進行黨性鍛煉的主要平臺,從嚴治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如針對一些地方和單位黨內生活存在的庸俗化、隨意化、平淡化傾向,提出對進一步嚴格黨內政治生活作出規定;為規范各級黨政主要領導干部職責權限,提出制定地方黨委決策程序規定等。
關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著眼于構建科學有效的選人用人機制,培養選拔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建設高素質執政骨干隊伍,從干部選拔任用、考核評價、教育培訓、管理監督、激勵保障方面提出了13項改革舉措,占整個26項措施的50%。從嚴治黨,重在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完善黨內法規制定體制機制,運用黨內法規來管理干部。如深化干部選拔任用和考核評價制度改革,制定實施改進政績考核,特別是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將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工作實績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使政績考核更加符合依法治國的要求。要加強和改進優秀年輕干部培養選拔等制度規定。完善從嚴管理干部隊伍制度體系,加強干部管理監督,開展超職數配備干部、領導干部在企業違規兼職專項治理,強化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抽查核實。健全干部激勵保障制度,調動廣大干部的積極性創造性,推行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職級與待遇掛鉤制度等。
關于深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著眼于鞏固黨執政的組織基礎,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重點針對完善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建設制度、創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完善黨員隊伍建設制度等,提出了4項重點改革舉措。夯實黨的執政基礎的重點是要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如為實現黨的組織、黨的工作全覆蓋,針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流動黨員的管理等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薄弱環節,出臺了《關于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同時,正在制定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針對黨員隊伍建設現狀,明確提出進一步做好發展黨員工作,健全黨員能進能出機制,修訂出臺了《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
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實施方案》著眼于形成激發人才創造活力、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圍,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提出了4項重點改革舉措。由于人才工作涉及面廣,人才順暢流動、發揮作用存在不少體制壁壘和障礙,《實施方案》一方面注重總體規劃和頂層設計,提出制定人才工作條例,另一方面強調試點先行,針對“建立人才順暢流動的制度體系”等難點改革任務,制定重要改革試點方案,在試點基礎上總結經驗、適時加以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