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見云


摘要 目的:分析并討論ICU病房高危感染并發癥的因素及治療對策。方法:收治ICU住院感染患者72例,對其感染的高危因素進行分析,并制定相關的治療對策。結果:72例ICU住院感染患者中,50例患者是因呼吸道感染所致,約69.4%,與其他部位感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與氣管切開等侵入性操作為導致患者感染的高危因素。結論:與普通病房相比,ICU住院患者感染率高,導致其感染的高危因素多,應密切監護并及時制訂相關的治療對策。
關鍵詞 ICU;感染;高危因素;治療對策
作為醫院處理特殊重癥疾病的關鍵部門,ICU雖然成功救治多數病危的患者。但由最新調查結果顯示,ICU住院患者的感染發生率>50%,有時≥95%。ICU病房已成為醫院感染的最高發區域。因此,進一步研究并分析導致ICU住院患者感染的高危因素十分重要。這也對臨床搶救治療病危患者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資料與方法
收治ICU住院感染患者72例,均為過去1年在ICU病房接受治療的患者。其中男42例,女30例,身高(166±12)cm,體重(58±15)kg,年齡37~80歲。其中,在ICU病房住院治療時間1~60d。
方法:制定ICU住院患者的日常監測表格與每月記錄報表。由監控ICU住院患者感染情況的專職人員進行監控記錄。運用前瞻性調查方法對患者進行觀察監控,依據《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對患者進行分析診斷。對確診患者及時進行記錄治療,并填寫“醫院感染病例記錄登記”報表。同時,依據上述診斷標準進行病情分級,討論分析導致其感染的高危因素并制定相關治療對策。
診斷標準:依據上述診斷標準對ICU住院感染患者進行診斷分析。通過患者的臨床特征、血像、血清檢測、X線檢查以及細菌培養等來判斷感染程度與相關高危因素。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19.0統計軟件對上述72例ICU住院感染患者研究分析過程中的數據進行分析,采用x2檢驗對其影響感染的高危因素進行檢驗分析。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感染部位:72例ICU住院感染患者中,50例患者是因呼吸道感染所致,約69.4%,與其他部位感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次是泌尿道感染與胃腸道感染,見表1和表2。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72例ICU住院感染患者中,50例患者是因呼吸道感染所致.約69.4%,與其他部位感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與氣管切開等侵入性操作為導致患者感染的高危因素。而對于患者的自身生理狀況及相關病情我們無法作出改變。因此,對于感染的防治與控制我們應從周圍環境的清潔,對污染區與半污染區的區分以及對其污染源、污染物的處理,要做到清除徹底、消毒徹底,防止二次感染。同時,醫護人員要具有強烈的責任心與嚴謹的工作態度,注意與患者的溝通,依據不同患者的病情認真分析,選用合理的抗菌藥物等。
總之,與普通病房相比,ICU住院患者感染率高,導致其感染的高危因素多,應密切監護并及時制訂相關的治療對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