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星育
(江蘇闞山發電有限公司,江蘇 徐州 221134)
某發電公司HDE-Ⅲ型電站鍋爐爐管檢漏報警裝置裝配在600 MW容量的機組鍋爐上,自2008年投入使用以來,不僅具有系統靈敏度高、對數據頻譜分析快的特點,還具有智能綜合分析和判斷、對爐管泄漏及時作出預警等優點,受到運行人員的高度重視。但由于探頭、傳感器等設備處于環境惡劣中,會受到鍋爐內部燃燒工況干擾以及檢漏設備老化、接地、損壞等不利因素影響,爐管檢漏報警裝置時常出現誤報。
因此,在使用過程中重視分析判斷、加強裝置維護保養顯得尤其重要。近年來,通過摸索和實踐,在爐管檢漏報警裝置的使用、維護、調試等方面作出嘗試,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現就裝置的使用和維護調試技巧加以論述。
爐管檢漏報警裝置由安裝在鍋爐本體上的傳感器、接線盒及控制室的顯示報警柜組成。
傳感器通過波導管與爐膛內部相連通,接收爐膛內部的背景噪聲信號,同時轉換成相應的電信號,并將弱電壓信號多級放大,最后輸出到顯示報警柜。顯示報警柜內的工控機對每路傳感器輸入信號連續不斷地進行循環采集,并快速進行傅里葉變換運算處理,最后將輸出值用于顯示報警。
通過裝置檢查流程,對爐管檢漏報警裝置進行正常維護檢查,并根據暴露現象作出判斷,開展針對性的重點檢查。
(1)傳感器安裝在鍋爐本體上,受高溫、粉塵、水汽及腐蝕性氣體的影響,易受損壞。
(2)任何一路電源(+12 V,-12 V)無輸出,通常由2種原因造成:①電源輸出線路松動;②2路電源之間相互短路或與地短路,導致電源燒壞。
(3)爐管檢漏報警裝置未進入“裝置自檢”模式(若進入,則在顯示屏右下角跳出自檢計時牌),但噪聲動態棒圖所有測點棒圖值大于50 %。
當通過鼠標切換進入“裝置自檢”模式時,工控機發出裝置控制信號并驅動繼電器動作。由于32個接線盒的“TEST”輸出并接在一起,因此在繼電器動作下全部接地,同時帶動傳感器內蜂鳴器發聲,模擬泄漏噪聲進行裝置自檢。任何一路接線盒“TEST”輸出與地短路都可能造成裝置自檢的假象,如圖1所示。
(1) 堵管檢測,判斷是否報堵:在功能菜單中,選擇“自檢”項中的“裝置自檢”,選擇“裝置自檢”項中的“堵灰檢測”,則將顯示堵灰檢測結果。紅色表示“堵”,綠色則表示“不堵”。
(2) 吹掃觀察,判斷是否誤報堵:在功能菜單中,選擇“設置”項中的“人工吹灰”,即可實現對波導管的清灰工作;輸入密碼,驗證密碼無誤后,在波導管清灰時屏幕上顯示“波導管清灰”字樣以作提示。觀察棒狀圖是否波動;若波動明顯,則為判斷為裝置誤報堵。
(3) 調節AN-X(泄漏噪聲信號輸出至A/D板)大小:接線盒的電位器RV1(粗調)、RV2(細調)主要用于調節AN-X的大小,向右調節RV1(粗調)或RV2(細調)直至工控機堵管檢測畫面顯示不堵。

圖1 裝置自檢接線示意
判斷鍋爐泄漏前應確認鍋爐吹灰器未吹灰,并排除爐膛風煙系統影響。
3.2.1 異常現象的判斷
(1) 顯示器主畫面右上角出現報警牌,提示鍋爐有異常情況。
(2) 主控室報警光字牌報警。
(3) 在“噪聲動態”窗口中,相鄰幾個測點的棒圖指數偏高,棒圖指數越值為紅色。
(4) 在“泄漏狀態”窗口位置報警中,相鄰測點指示為紅色(正常為綠色)。
(5) 在“趨勢曲線”窗口中,從“實時曲線”窗口下觀察測點的在線泄漏綜合指數變化情況(1 h間隙);也可從“歷史曲線”窗口下選擇測點的泄漏綜合指數變化曲線(測點數和時間范圍自定)。當曲線走勢隨時間逐漸增大,表明發生泄漏異常,應引起重視并及時妥善處理。
判斷技巧:如果上述現象只涉及1個測點,周圍其他測點無任何相應變化顯示,則可能存在非泄漏原因。建議先檢查該測點設備和相關接口可靠性(是否存在負壓漏風、密封不嚴等問題)。
3.2.2 誤報泄漏時調節調節AN-X大小
調節AN-X(泄漏噪聲信號輸出至A/D板)的大小,向左調節RV1(粗調)或者RV2(細調),直至棒狀圖不報警。
調試技巧:為保證裝置的準確性和靈敏性,應反復確認裝置誤報堵或者泄漏,調節接線盒電位器RV2(盡量避免調節RV1),調至臨界值即可。
(1) 在裝置發出報警時,首先確認鍋爐吹灰器有沒有吹灰,同時通知運行人員調整爐膛風煙系統,判斷裝置是否受燃燒工況影響。
(2) 若只有1個測點報警,而周圍其他測點無任何變化且該點歷史曲線非持續上升,這時結合現場情況,可判斷裝置誤報,只需調節接線盒電位器RV1,RV2直至恢復正常即可。
(3) 由于傳感器受高溫、粉塵、水汽及腐蝕性氣體的影響,容易損壞,應對其重點檢查,判斷是否由其造成誤報,進而確定是否更換傳感器。
(4) 檢查裝置電源線有無松動、接地或兩路電源之間有無相互短路現象,并導致電源燒壞。
(5) 當爐管泄漏“堵灰檢測”中報堵時,可進行“人工吹灰”,以實現對導波管的清灰工作,此時觀察棒狀圖是否有波動;若波動明顯,則判斷裝置誤報堵,這時只需調節接線盒電位器RV1、RV2直至恢復正常。
實踐證明,經過上述調整措施和檢查處理,大大提高了裝置的靈敏性和準確性,減少誤報幾率,提高了裝置的可靠性。
1 楊衛娟,周俊虎,曹欣玉,等.鍋爐管道泄漏知識及應用現狀[J].動力工程,2000,20(6):93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