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輝,丁祖善,趙守強,段慶權,谷 屯
(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徐州供電公司,江蘇 徐州 221000)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用電量逐年增長,為滿足用電需求及電網建設的快速發展,220?kV,500?kV等超高壓輸電線路越來越多。超高壓線路長期暴露在外界環境中,容易遭受外力或自然環境的影響而出現故障,需要定期對其進行檢修,如對絕緣子串的清掃、測零、更換以及導地線、間隔棒、防震錘的更換等。為保證檢修人員的安全,架空輸電線路停電檢修時必須在檢修區域兩端掛設接地線,以防檢修區域突然來電或者產生感應電壓等造成人身傷害。由于設計滯后,目前使用的220?kV及220?kV以上高壓架空線路接地線不能較好地適應高壓架空線路的檢修工作,主要表現為裝拆接地線時費時費力,極大浪費了停電檢修時間。因此,迫切需要研制一種新型接地線,以解決現有接地線在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現有的高壓架空輸電線路接地線由接地卡頭、絕緣繩、軟銅線、彈簧夾子、夾子舌頭組成,在其使用中存在以下問題:
(1)?裝拆接地線時由于豎直方向旋轉無法控制,導致線夾子很難夾住導線;
(2)?在有風的情況下裝拆接地線時,由于無法控制線路橫向移動和垂直地面方向旋轉,給裝拆接地線造成很大困難。
由于上述問題的存在,導致裝拆接地線的工作量增加,浪費了停電檢修的時間和作業人員的體力。這不僅降低了企業的經濟效益,還會因為裝設接地線時間過長,增大了突然來電(反送電、感應電、誤送電等)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加了作業危險性。所以,解決這一問題刻不容緩。
目前,為克服耐張塔導線不在橫擔下方而不能加掛接地線的問題,有相關的研究設計出了一種裝設在現有的接地線上的彈簧卡勾,實現了在直線塔和耐張塔導線上不受風力影響地加掛接地線。但是,?這種卡勾構造復雜,價格昂貴且操作不方便。
要杜絕接地線在裝拆過程中隨意轉動或者左右搖擺的現象,就必須控制導線端頭的自由度。
剛體在空間的運動既有平動也有轉動,其自由度有6個,即3個平動自由度x,y,z和3個轉動自由度a,b,q,如圖1所示。如果剛體運動存在某些限制條件,自由度會相應減少。
2.1.1 自由度控制裝置的設計制作技術難點
(1)?自由度控制裝置設計要合理,與導線端頭配合要默契。
(2)?自由度控制裝置要安裝在導線端頭的合理位置。
(3)?自由度控制裝置在導線端頭上的轉動方式,需要經過大量的計算和多次試驗來確定,即確定采用滑動方式和滾動方式的各項綜合指標。

圖1 自由度示意
2.1.2 技術難點的解決方案
(1)?先畫圖設計,再使用機械性能相當的材料制作模型,并通過試驗解決自由度控制裝置與導線端頭配合的問題。
(2)?自由度控制裝置在導線端頭彈簧鉤頭上安裝位置的研究。將模型安裝位置畫圖于Pro/E軟件上,通過Hypermesh網格劃分,以Ansys軟件分析結果,來確定最佳安裝位置。
(3)?自由度控制裝置在導線端頭上的轉動方式研究。畫圖設計模型,通過模型試驗選定較好的設計,再做出實際裝置進行現場試驗來確定轉動方式。
2.2.1 導線端頭的設計
在實際工作中通常有導線線夾和自夾鉤頭2種導線端頭。兩者的機械性能及操作性對比如下。
(1)?機械性能。導線夾和自夾鉤頭與導線的握著力均可滿足要求,可以保證在正常的檢修工作中不發生掉落現象。
(2)?操作性。用自夾鉤頭的接地線裝拆更加方便,可操作性更好,整個過程所需的時間也較使用導線夾時大大減少。
通過Pro/E軟件對2種導線端頭進行自由度控制裝置設計。經過軟件分析發現:自夾鉤頭更容易與自由度控制裝置結合,而導線線夾因為構造簡單,不適合制作自由度控制裝置。因此,選擇自夾鉤頭作為接地線的導線端頭。
2.2.2 新型接地線的初步結構
通過上述分析比較,擬定的新型接地線的初步結構如圖2所示。它由接地卡頭、絕緣繩、軟銅線、彈簧鉤頭等部件組成。軟銅線的一端連接在彈簧鉤頭上,另一端連接在接地卡頭上,彈簧鉤頭卡持在導線上,接地卡頭固定在桿塔上或者埋入大地的接地極上。彈簧鉤頭的下方設置有自由度控制機構,2根絕緣繩分別連接在彈簧鉤頭的上方柄部和自由度控制裝置上。
彈簧鉤頭上方的鉤身U型槽內設置2片弧形的彈性舌。彈性舌的一端通過銷軸連接在U型槽開口端的內側壁,一張力彈簧卡在彈性舌的舌身和該U型槽內側壁之間,張力彈簧通過銷軸連接在彈簧鉤頭的鉤身上。彈性舌的另一端從鉤身U型槽底部伸出,并連接在一軟銅帶的一端;軟銅帶的另一端連接在該側U型槽的外側壁上,張力彈簧使彈性舌的舌身和U型槽的內側壁分開,在2片彈性舌之間形成彈性卡夾持住導線。在彈簧鉤頭下方U型槽底部端面上,有一垂直于該端面的用于安裝自由度控制裝置的通孔;在彈簧鉤頭上方柄部,有一系絕緣繩的連接孔。

圖2 新型接地線的初步結構
2.2.3 自由度控制裝置設計
結合實際工作需要,通過Pro/E軟件畫圖設計,并運用Hypermesh網格劃分及Ansys軟件分析,擬定了4種自由度控制裝置設計方案,如圖3所示。
(1)?單桿轉動。通過絕緣繩與單桿的結合控制端頭的自由度;但這種方式對自由度的控制不好,且單桿轉動角度范圍過大,不方便操作。
(2)?雙桿聯動。通過絕緣繩與雙桿結合,可以較好地控制各方向的自由度。
(3)?單桿限動方式1。通過剛體伸縮來控制各方向的自由度。
(4)?單桿限動方式2。通過限位設計來控制角度及各方向的自由度。

圖3 自由度控制裝置設計方案
經過多次制作模型和現場試驗,發現設計(4)比設計(1),(3)能更好地控制鉤頭,從而快速完成裝拆接地線工作;同時比設計(2)要更節省材料,降低了鉤頭的重量和造價。因此,最終方案確定為設計(4),制作出的實物如圖4所示。
用絕緣繩控制導線端頭的自由度,可以實現0~90°的角度轉動;但是絕緣繩在頻繁的使用過程中容易磨損,且因頻繁伸縮等原因產生疲勞,從而出現斷股甚至斷線現象。因此,重新設計此處的控制裝置,在U型槽的底部設計2塊鋁合金擋板,用以控制自由度控制裝置的轉向功能,如圖5所示。經試驗測試,此設計可以將導線端頭的轉向角度控制在0~90°,完全滿足需要。

圖4 鉤頭及自由度控制裝置

圖5 改進后鉤頭及自由度控制裝置
新型接地線在現場的裝拆流程如下:
在橫擔處,檢修人員先將接地線的接地端固定在桿塔或者埋入大地的接地極上;然后利用鉤頭柄部和自由度控制機構上的2根絕緣繩控制鉤頭的下落路徑,使其到達導線下方;向上拉鉤頭柄部的絕緣繩,鉤頭鉤住導線;放開絕緣繩,在重力作用下,鉤頭會旋轉180°開口向下,使得接地線牢固地鉤住導線,避免脫落。工作完成后,向上拉鉤頭自由度控制機構上的絕緣繩,輕松取下鉤頭并拆除接地端,完成接地線的拆除工作。
分別在3種不同天氣情況下裝拆新型接地線,以測定平均裝拆時間,每種天氣情況下各裝拆15次,具體結果為:在溫和無風的情況下,平均用時為104.3?s;在風力為4~5級的情況下,平均用時為110.5?s;在可視度不高的天氣情況下,平均用時為116.1?s。3種情況的平均裝拆時間約為110?s,相比現行接地線,裝拆1相接地線可節省490?s的時間。
由以上實驗可以看出,在各種天氣情況下使用新型接地線時,作業過程受環境的影響均很小,使用新型接地線的平均裝拆時間小于120?s。
新型220?kV及220?kV以上高壓架空輸電線路專用接地線的研制成功,有效解決了220?kV及220?kV以上高壓架空線路接地線掛接難的問題。該接地線可在220?kV及220?kV以上高壓架空線路停電檢修工作中大范圍應用,能減小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可作為現有接地線的升級替代品。
1?代紅才.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用電狀況分析[J].大眾用電,2009,25(1):3-5.
2?郭劍波.我國電力科技現狀與發展趨勢[J].電網技術,2006,30(18):1-7.
3?易??輝,崔江流.我國輸電線路運行現狀及防雷保護[J].??高電壓技術,2001,27(6):44-45.
4?周??軍,郭凱翔,李雪松,等.500?kV輸電線路停電檢??修裝設接地線的措施分析[J].內蒙古電力技術,2002,20(6):42-43.
5?肖??猛.淺論500?kV洪龍線的檢修[J].四川電力技術,2002,16(4):24-25.
6?華北電網有限公司安全監察部,華北電網有限公司北京超高壓公司,北京中電方大科技有限公司.國家電網公司電力安全工作規程(線路部分)條文導學[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0.
7?國家電網公司人力資源部.輸電線路運行[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0.
8?GB50545—2010?110?kV~750?kV 架空輸電線路設計規范[S].
9?DL/T741—2010架空輸電線路運行規程[S].
10?姜曉東.彈簧卡鉤[P].中國:201110091105.9,2011.
11?包世華.結構力學[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12?孫訓芳.材料力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3?徐秉業.彈性力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