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晴
本文以語用學領域中的指示語的分類為插入點,分析奧巴馬2008年總統勝選演說中的人稱指示語、時間指示語和空間指示語的使用情況、不同表現、以及其更深層的語用功能。
指示語deixis一詞來源于古希臘,原意為“指向”或“標示”。語言哲學家巴爾-希勒爾認為指示語是語用學的研究對象,并定義其為“在不知其使用語境時就無法確定其所指語義的指示詞或者指示句。”
列文森在其所著的《語用學》一書中,將指示語歸納為五類,即:人稱指示語、時間指示語、空間指示語、語篇指示語和社交指示語。在本文中,將著重說明前三類指示語在具體政治演講中的運用。
(一)人稱指示語
語言學家菲爾莫爾Fillmore將人稱指示語定義為“在交際情境中對話者的身份”。賽義德Saeed指出人稱指示語包含了三類參與者的角色:第一人稱、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人物人稱的表達方式中,最典型的就是人稱代詞的使用。第一人稱是消息的發送者,在漢語里表達為“我”“我們”,英語里為”I” “we” ”me” ”us”;第二人稱是消息的受話者,如“你”“你們”,英語里的”you”; 第三人稱是沒有直接參與談話但是是目標受話者,也可以是說話人的旁指。如“她”“他”“他們”,英語里則有”she” “he” “they” “her” “him” “them”。
(二)時間指示語
時間指示常以說話人說話的時刻為依據,作為參照點。在有的情況下,時間指示語可指示話語的接受時間。典型的時間指示表達有“現在”“然后”“今天”等。
(三)空間指示語
空間指示語是指交談中指示中心方位的話語。參照點在話語之外的語境中;按照參照點的不同,空間指示語被分為不同類別。
2008年11月4日,奧巴馬在芝加哥的格蘭特公園就獲選為美國第44任總統而進行勝利演說。這場演說非常正式且官方,主要目標觀眾是支持他或有望支持他的民眾。整篇演講主要談論了選舉適宜、國家及人民的能量和奮斗精神。強調美國人民需要“改變”,改變已經降臨了這片土地:呼吁全國人民團結一致、解決當前的各種問題和困難,如經濟危機、伊拉克戰爭、全球氣候變暖等。他發出了不少諾言,并鼓勵大家重新塑造“美國夢”。奧巴馬先生也表達了對家庭、競選團隊和選民的支持的感謝。大量祈使句的使用也讓這次充滿激情的演說更具說服力。
本文統計了奧巴馬先生演講中的指示語使用情況,如圖1.1所示。內容包括了人稱指示語、時間指示語、空間指示語的使用數量和在整篇演說稿指示語中的比例,這樣可以更直觀的進行數據分析。

圖1.1
2008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勝選演說全文共2160個英語單詞;其中指示語所占比例較低為7.9%,即170個詞。
人稱指示語在這次面對面的交流中被頻繁使用,比例達到了75.3%。如圖1.1所示,這類指示語占據了主導位置。通過反復強調“你們”“我”“我們”,演講者不僅增加了自身的感染力,也激發了目標觀眾的參與感和自我認同。以此段為例---“我們會遭遇挫折亦或不成功的開頭。我作為總統所做的每個決定或政策,會有許多人持異議。但我們也知道,政府并非無所不能。但我將總會向你們坦陳我們所面臨的挑戰。我會聽取你們的意見,特別是存在不同聲音的時候?!眾W巴馬先生通過在“你們”(群眾)中的“我”和作為總統的“我”的身份切換,表達了自己是民眾中的一員、會從人民的立場出發;也表明自己作為總統、從政府的立場發出了承諾,通過這種措辭方法,不僅給觀眾身份上的高度認同感,讓話語的可信度更高。
空間指示語的比例為17.6%。諸如“這個國家”“我們民族”都是指的美國本國。而時間指示語的百分比僅為7.1%,“今夜”“這個晚上”都特指舉行演講的2008年11月4日晚上。
但是,如果缺乏對這次演講的相關背景知識,有些表達方式可能會產生誤解。譬如,“如果不是有我過去16年中最好的朋友、我們家的中堅力量、我生命中的摯愛的支持,我今晚不可能站在這里,她,就是美國下一任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薄拔摇敝傅氖菉W巴馬,“這里”指芝加哥格蘭特公園,“今晚”和“過去16年”分別指代發表演講的晚上以及從過去到2008年的16年。如果受話者并不知道這是奧巴馬的勝選演說,那么他就不會清楚到底是誰在何時何地說的這句話,這句話的含義也因此模糊了。指示語與具體語境語況聯系非常緊密;沒有特定的語境,那么指示語就是不甚清晰的。
指示語與上下文內容亦或者語境的聯系是非常緊密的。從上一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指示語在口頭交流環境中的使用是不可或缺的。信息的受話者和發送者(演講者)處于同一交際語境,因此可以明白的知道發送者口中的人稱指示語、空間指示語、時間指示語分別指代的具體內容。其次,奧巴馬先生使用的指示語有些是特意的,但也有些是無意識中表達出來的。再次,這個勝選演講是奧巴馬正式總統生涯的第一篇演講,影響重大,所以他力在強調演講內容簡單易懂、最大程度的激發聽眾的同理心、以期獲得更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