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星
(貴州省長順縣廣順鎮中心衛生院 貴州 長順 550701)
羅哌卡因為近年來臨床逐漸推廣使用的長效酰胺類局麻藥,藥物毒性較低,較低濃度時,患者運動神經阻滯及感覺神經阻滯可出現明顯分離,目前臨床關于羅哌卡因在自控鎮痛泵中的使用濃度尚未統一[1]。為對不同濃度羅哌卡因在術后自控鎮痛中的使用價值進行觀察分析,筆者將近兩年在我院接受治療的90例患者進行研究分析,具體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自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90例患者,其中男47例,女43例,年齡24-76歲,平均年齡(57.62±4.33)歲,手術類型:上腹部手術41例,下腹部手術40例,下肢手術10例,排除嚴重心、肺、肝、腎等臟器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無長期服用阿片類及非阿片類鎮痛藥物史,均無嚴重基礎疼痛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甲組、乙組及丙組各為30例,三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三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穿刺部位選擇L2-L3,將導管置入硬膜外腔頭側,患者手術中采用利多卡因5mL 實驗劑量對硬膜外阻滯效果進行明確,術中維持麻醉采用1%利多卡因聯合0.25%利多卡因進行。手術后甲組自控鎮痛采用0.25%羅哌卡因注射液進行,乙組采用0.2%羅哌卡因聯合芬太尼進行,丙組采用0.2%羅哌卡因進行鎮痛,輸注速度每小時2mL,每次給藥0.5mL,當患者感覺強烈疼痛時刻自行啟動注藥鍵進行注藥,術后48h維持鎮痛。
1.3 觀察指標:分別在手術結束后4h、12h、24h采用VAS 評分(視覺模擬評分方法)進行觀察,0-10分為無痛-劇痛,其中3分以下為良好,5分(包含)以上為差[2]。觀察三組患者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羅哌卡因累計使用量,同時對兩組患者皮膚瘙癢、嘔吐、惡心、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甲組患者蘇醒后4h、12h、24hVAS評分分別為(2.02±1.33)分、(1.96±1.18)分、(2.14±1.08)分,乙組患者蘇醒后4h、12h、24hVAS評分分別為(2.46±1.53)分、(2.31±1.28)分、(2.32±1.21)分,丙組患者蘇醒后4h、12h、24hVAS評分分別為(2.18±1.29)分、(2.21±1.44)分、(2.20±1.35)分,三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甲組、乙組、丙組患者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鎮痛藥物累計消耗量比較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具體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鎮痛藥物累計消耗量比較分析
2.3 甲組患者麻醉后出現2例嘔吐、惡心癥狀,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7%,乙組患者麻醉后出現3例嘔吐、惡心癥狀、5例瘙癢、2例呼吸抑制,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3.3%,丙組患者麻醉后出現2例瘙癢、2例嘔吐惡心,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3%,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羅哌卡因對心臟及中樞神經基本不會產生毒性,當藥物濃度較低時,可出現明顯的運動神經阻滯劑感覺阻滯分離,因此能夠取代布比卡因在術后鎮痛中使用。目前臨床使用羅哌卡因濃度一般為0.1%-0.2%左右[3],本次研究中甲組采用0.25%羅哌卡因、乙組采用0.2%羅哌卡因聯合舒芬太尼、0.2%羅哌卡因,結果顯示三組患者中,甲組4h、12h、24hVAS評分最低(P<0.05),甲組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最短(P<0.05),甲組鎮痛藥物累計消耗量明顯少于乙組、丙組(P<0.05),由此可知,0.25%羅哌卡因在術后鎮痛中使用可達到良好鎮痛效果,有效減少了藥物使用劑量,減少了藥物毒性。甲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乙組、丙組(P<0.05),由此可知,0.25%羅哌卡因在術后鎮痛中使用安全性明顯提高,可在臨床推廣使用。
[1] 韓豐陽.羅哌卡因聯合地塞米松局部浸潤對扁桃體切除術后躁動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刊,2014,41(07):117-118
[2] 彭德亮,劉友之,萬雄,等.不同劑量舒芬太尼聯合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鎮痛在分娩術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06):77-79
[3] 譚素云,黃霄行,韓全國.羅哌卡因復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和腰硬聯合阻滯用于無痛分娩的臨床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4,(10):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