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杰,尹 康
(湖北經濟學院 經濟學系,湖北 武漢430205)
湖北省仙洪試驗區于2008年5月由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并采取措施推行實施。該試驗區地處江漢平原腹地,包括仙桃、洪湖、監利三市縣14個鄉鎮、辦事處、管理區和工業園區。試驗區建設目標涵蓋現代農業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村莊環境整治和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等多方面內容。
仙洪試驗區曾是湖北省主要的糧食產區,人口密度大,資源相對緊缺,基礎設施較差,地方財政較為困難,經濟發展較為滯后。同時,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該地區第三產業以及農村家庭工業發展也較為迅猛。該地區的經濟發展對于資金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然而,由于正規金融機構難以有效克服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逆向選擇問題;以及我國仍存在金融抑制造成農村地區正規金融的服務供給單一,覆蓋面較為狹窄,無法滿足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對資金的需求。農村的信貸需求仍主要依賴非正規金融。
為使調查的結果相對的客觀、準確,我們設計了相關的調查問卷。問卷的主要內容包括農戶的基本信息,正規金融以及非正規金融市場的借貸。為了獲取較為真實的數據,問卷采取了不記名的方式,只保留所在市鎮。由于經費以及時間的限制,我們選取了洪湖市的府場、曹市、新堤作為問卷的調查點。對樣本的采集采取隨機的方式,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由隊員和當地農戶進行面對面的訪談來收集數據。
由于該課題較多涉及個人的資金情況,這給問卷的收集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我們的問卷在設計時避免了具體的數額,而是選擇以范圍以及定性替代一些定量的數據。有效樣本問卷總共94份,本文的分析將基于此94份問卷進行。
在實地的調查中,我們發現非正規金融在湖北省仙洪試驗區中所占的比重較大。在借款對象這一問題中,94份問卷里有69份表示曾經有過小額借貸的經歷,其中有6份表示選擇正規金融進行借貸,63份有過非正規小額借貸的經歷。非正規金融小額借貸占所有問卷的73%,占有小額借貸經歷總量的91%。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分析比較仙洪試驗區的正規與非正規金融之間的差異。
在收集問卷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一方面,由于大多數正規金融機構在審批貸款時要求嚴格,普通農戶大多“先見性”的選擇是放棄申請正規金額的小額借貸。另一方面,正規金融機構的審批程序相對較為繁瑣,多數農戶也無法完成復雜的審批程序。而和正規金融市場相比,非正規金融市場的審批程序則簡潔很多。
一般來說,農戶對于資金借貸的時效性要求較強,因此借款審批時間對于農戶的小額借貸來說極其重要。而由于審批程序較為復雜的原因,多數正規金融渠道的借貸需要一段審批時間,在問卷中最長的審批天數長達30天。在審批時間這一點上,非正規金融借貸的63份問卷中,借貸審批時間全部為0。這種借貸審批時間的差異我們可以從正規金融難以克服信息不對稱,無法通過聲譽機制等方式來降低風險。
正規金融借貸需要訂立契約來實現借貸協議。而在我們所收集的63份參與非正規金融借貸的問卷中,有32份問卷的參與者表示在非正規渠道的借貸中沒有訂立任何字據,并且對于借款回收多持較為樂觀的態度。這32份問卷的借貸通過口頭協議、第三方擔保的形式進行。另外,無論是否訂立字據,非正規金融借貸的還貸狀況良好,很少出現違約情況。
問卷中所有正規金融的還款期限均在三年以內,大多數期限為一年。基本為到期還款,利率比較穩定。非正規金融的還款期限較為靈活,分別從一年至五年不等。關于利息方面,非正規金融的借貸利息差異很大。利率最高達25%,最低為0。另外還款通常為提前或者按期還款。
經過我們對問卷的整理統計。如圖1所示,農戶們從正規金融機構進行借貸重要用于商業性的投資,例如生意周轉、創業投資等。

圖1:正規金融借貸用途百分比
而在非正規金融領域,借貸的用途較為多樣化。用于生意周轉和創業投資的有24份,占所有非正規借貸的38%。用于購房的有21份,占非正規借貸的33%。用于醫療、教育、生活支出的借貸由18份,總共占非正規借貸的29%。如圖2所示。

圖2:非正規金融借貸用途百分比
將正規金融與非正規金融的借貸進行比較,我們可以發現。正規金融借貸主要用于商業性的借貸投資,非正規金融的借貸則相對更加多元。涉及商業性投資、購房買車、醫療教育支出以及生活支出等等。
我們可以看出,非正規金融在農戶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者更為重要的角色,在借貸的用途上更加多元。因此非正規金融對于農戶的日常生活有更為重要的影響。
我們可以通過問卷以及之前的分析得出一些初步的結論。在運行績效方面,民間非正規金融市場的借貸在擴大民間生產經營資金的來源,促進地區經濟發展,以及緩解部分農戶的生活壓力方面發揮著正面的作用。這與我們的課題預計的結論相符,然而非正規金融市場運行的隱患主要來自其對于風險的防控能力。
非正規金融市場多由自發形成,具有分散、盲目的特征。同時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管體制以及相關配套法律法規的規范,非正規金融市場如何規避防范風險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在我們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僅以仙洪試驗區為例。非正規金融市場在其產生發展的過程中自發形成了一定的自我保護與風險防控的運作機制。
因為正規金融機構缺乏有效的信息采集機制來降低交易成本,在面臨借款者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時只能實行信貸配給,結果借貸者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甚至根本無法滿足。非正規金融的鄉土性,使其比正規金融更能發現和利用“局部知識”(哈耶克,1945)。資金出借者對借入者的信用、人品、生產活動、收益狀況和社會關系等信息了如指掌,跟蹤管理成本也不高。與正規金融相比,非正規金融減少了交易成本,降低了風險,提高了資源的配置效率。根據我們問卷調查的結果,非正規金融的借出者60%左右在借款時就了解借入者的償還能力,51.5%的人了解借入者的家庭基本情況。非正規金融一般不要求抵押品,而是通過對資金借入者及其項目的了解來辨別各種借款需求。在借款以后,69.1%的借出者表示要關注借款用途,會通過不同的渠道,如通過朋友了解(1.5%)、實地考察(3.8%)、其他辦法(8.4%)等來了解借入人的情況,而86.3%的是原本熟悉的,這就意味著非正規金融不需要在信息的獲取上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林毅夫,孫希芳,2003)
因此,非正規金融市場的信息收集方面的優勢產生了正外部性,改進了缺乏信息的正規金融機構的借貸配置效率。非正規金融市場的介入,使整個的信貸市場終于達到了最優的市場均衡。
借貸違約的風險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借款人的還款能力,二是借款人的還款意愿。在問卷的統計中,所有非正規金融的借貸者均表示出了較強的還款意愿。其還款期限通常為提前或按期還款,極少出現逾期還款的情況。
因為非正規金融中存在大量沒有訂立任何字據的非正式契約,并不具有法律強制力。然而不管是以往論文的研究還是我們的實際調研均發現,沒有字據以及沒有法律強制力保障的情況下。非正規金融的還款情況仍優于正規金融市場,比正規融市場更具效率。這是由于非正規金融有著信息收集方面的優勢以及道德、聲譽方面因素的制約。而這方面的非法律性的制約,在借貸處于一定規模之下時是十分高效的。

表1:仙洪試驗區民間小額借貸發展SWOT分析
仙洪試驗區民間借貸具有深厚的現實發展基礎,它能夠便捷地利用農村民間社會、經濟、 信息資源、降低融資活動所必要的信用評價的執行成本。民間融資形式靈活多樣,能夠滿足各種農戶形態各異、規模有別的資金需求,它向農戶提供的金融服務功能是當前中國正規金融機構所無法完全代替的。
隨著市場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我國的金融體系也在不斷完善和深化,二元化金融結構的邊界開始變得逐漸模糊。仙洪試驗區未來民間小額借貸的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將會面臨機遇和挑戰。而政府的相關政策對于其發展將產生重要的影響。現行主流政策實際上抑制了農村小額借貸的發展。
1.民間小額借貸機構操作的脆弱性,其自身的高風險性,以及其存在對現有正規金融體系的沖擊,都會讓政府的政策偏向于抑制其發展。
2.在農村,政府規定農民對房子有使用權而無所有權,導致農民無法以房子為抵押獲取小額貸款,使得農民融資渠道縮小。
3.政府在法律上并未承認農村小額借貸的正規性,對于其的監管力度也在逐年增大,使得其處在地底和地面的一個矛盾處,抑制了其發展。政府在抑制民間小額借貸發展的同時也默認了其的存在意義。
基于上述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在湖北省仙洪試驗區農戶的借貸資金主要依賴于非正規金融市場,它比正規金融市場更加能夠滿足不同類型不同收入水平的農戶的多樣化的對于資金的需求。所以政府應該制定相關措施發揮非正規金融對于促進經濟發展的正外部性作用。如制定有關政策促進農村小額借貸的發展;健全相關制度,更好的發揮政府在金融事業中的積極作用;有組織的在相關地區開展試點和改革。要充分利用其優勢,限制其弊端,充分發揮非正規金融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當前,不僅是非正規金融的供給量占大多數,多數農戶在選擇借貸對象時也傾向于非正規的金融渠道。其原因主要是正規金融審批手續較復雜,審批時間較長且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借貸較為困難。因此正規金融機構應借鑒非正規金融有效的運行機制,優化借貸效率。另外在訂立契約的問題上,正規金融機構可以適當放寬準入標準,引入對隱形契約的審核考察,可以使借貸更有效率。
以調研的仙洪地區為例,農戶的資金需求不僅僅限于生活、醫療以及教育的支出,還增加了投資性的支出。
通過我們對以前研究以及自己切身的經歷,我們可以知道非正規金融憑借地緣人緣和血緣優勢獲得正規金融機構難以獲得的信息優勢,依靠道德聲譽等方面的社會機制保證契約的履行,并且有效的降低融資成本。正是由于金融抑制以及信息收集方面的優勢,非正規金融可以為融資規模較小又不能提供抵押物的借款者融資。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民間小額借貸不僅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更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能夠對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高效的正規渠道以外的幫助。
經過我們的統計,非正規金融的借貸風險需要由借貸規模來區分。在小規模的民間借貸中,非正規金融以其信息較為完整,依靠道德聲譽的違約機制可以很高效的規避風險。而當民間借貸的規模較大,因為沒有訂立有效的字據且依靠不具有法律效力的道德名譽機制,便會產生較大的違約風險。
(注:本文系湖北經濟學院新農村發展研究院課題“農村小額借貸的運行績效與風險管理”)
[1]高艷.我國農村非正規金融的績效分析[J].金融研究,2007,(12).
[2]胡金焱,張樂.非正規金融與小額信貸:一個理論評述[J].金融研究,2004,(7).
[3]金燁,李宏彬.非正規金融與農戶借貸行為[J].金融研究,2009,(4).
[4]李富有,匡樺.隱性約束與非正規金融市場融資[J].南方經濟研究,2010,(2).
[5]林毅夫,孫希芳.信息、非正規金融與中小企業融資[J].經濟研究,2005,(7).
[6]羅黨論,黃有松,聶超穎.非正規金融發展、信任與中小企業互助融資機制[J].南方經濟,2011,(5).
[7]錢水土,陸會.農村非正規金融的發展與農戶融資行為研究[J].金融研究,2008,(10).
[8]蘇士儒,段成東,李文靖,姚景超.農村非正規金融發展與金融體系建設[J].南方經濟,2006,(5).
[9]王一鳴,非正規金融市場借貸利率決定行為:一個新分析框架[J].金融研究,2005,(7).
[10]姚耀軍.非正規金融市場:反應性還是自主性?[J].財經研究,2009,(4).
[11]姚耀軍,陳德付.中國農村非正規金融的興起:理論及其實證研究[J].中國農村經濟,2005,(8).
[12]殷俊華.金融缺口、非正規金融與農村金融制度改革[J].金融研究,2006,(8).
[13]趙曉菊,劉莉亞,劉永明.正規金融與非正規金融合作會提高農戶期望收益嗎?[J].財經研究,2011,(4).
[14]卓凱.非正規金融契約治理的微觀理論[J].財經研究,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