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 蘭
別讓漏尿生煩擾
◎ 朱 蘭

40歲的杜女士是某外企高管,她看上去既漂亮又能干,卻曾長期飽受“尿褲子”的困擾:從六年前開始,她咳嗽、大笑、打噴嚏、提重物時,尿液便會不由自主地溢出,運動時則更加厲害。后來情況越來越嚴重,她不敢應酬、不敢運動,甚至連上班時都提心吊膽。
后來,在家人的陪伴下,杜女士到醫院就診,被確診為壓力性尿失禁,需手術治療。醫生為杜女士實施了一個微創手術。術后,杜女士遠離了“漏尿”的困擾。
杜女士的情況并不是個案。據統計,全世界40歲以上的女性里,每四人中就有一人在不同階段出現不同程度的尿失禁;而在北京地區,18歲以上的女性里,幾乎每兩人中就有一名尿失禁的患者。所謂尿失禁,是指在做大笑、咳嗽、打噴嚏、舉提重物等使腹壓增加的動作時,尿液不由自主地從尿道內流出的情況,嚴重時甚至在起立、行走時也都會有尿液漏出。
尿失禁雖不致命,但長期無法控制的漏尿、滴尿帶來的生活不便、心理挫折以及家庭負擔并不亞于心臟病或其他痼疾。從病因上講,尿失禁的病因主要有兩點:由于分娩、肥胖、便秘等因素使得盆底支持結構被破壞而松弛。由于雌激素水平低下或其他原因——如手術、放療等——而導致的尿道黏膜萎縮。
細分起來,尿失禁又可以劃分為壓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功能性尿失禁等不同的類別。它們雖然都叫 “尿失禁”,癥狀也很相近,但各自的發生機理是不一樣的,治療方法也完全不同。因此,尿失禁患者不要給自己隨便下診斷,還是要到醫院去,讓專業的臨床醫生做出準確診斷。
如果是癥狀較輕的患者,可以自己采取一些治療措施,如盆底肌肉康復鍛煉法,通過增強盆底肌肉和尿道肌肉的張力來改善尿道括約肌功能。這種訓練簡單易行、無創無痛、效果好且沒有副作用。患者堅持三個月后就會有效果,堅持一年以上則可明顯改善癥狀。
而中、重度患者以及經保守治療后效果不佳的患者,則建議采取手術治療。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頗受歡迎的新型手術治療是經陰道尿道中段的無張力懸吊術。這項手術簡便易行,時間短,患者創傷小、恢復快,已逐漸被國內外泌尿外科醫生接受,現已是治療尿失禁的主要方法。更為關鍵的一點是:與傳統的開腹手術相比,這種新型手術療效更好,其有效率高達80%~90%。
(摘自《人人健康》2015年第5期 圖/連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