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冉

主持人董卿
社會表演學認為,當一個人處于被別人關注的當眾環境中并自我意識到這種環境的存在時,其心理和外部狀態就會發生變化,自身行為方式也會有一定的調整。目前主持藝術的研究者們也有一個普遍共識,即主持人在創作時是存在一種使自己變得和生活中的自我不同的“調適”的,這種調適的出現是由主持藝術創作的需要決定的。“自我調適”的過程就是主持人建立自身演播狀態的過程,這種經過了“調適”的心理和外部狀態,就是主持人面對鏡頭和話筒時所應具有的創作狀態,即所謂的演播狀態——“演播狀態是主持人在操持節目中的創作活動,這種創作活動既要呈現出一種鏡頭前、話筒前當眾的創作狀態,更要表現出一種由現場靈動的創作狀態而產生的演播創造力。”[1]
鏡頭前的當眾狀態是由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工作性質而決定的,它是一切主持創作正常開展的基礎與保障。而為了追求充分的娛樂效果,電視綜藝娛樂節目的風格普遍比較活躍,節目錄制空間相對較大,攝像機位、景別多變。受上述特點的影響,主持人尤其需要保持一種飽滿甚至亢奮的當眾狀態,摒棄影響自身創作的緊張等負面因素,調節興奮感等正面因素,培養自己面對鏡頭和觀眾強烈的表達欲望,更好地進行節目演播。
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董卿自2005年起已經連續主持了10年的《春節聯歡晚會》,每年央視春晚會都匯集了全球華人目光的焦點,而董卿也總是能憑借出色的演播狀態承擔起一個代表國家形象的大型綜藝晚會節目主持人的職責。每當央視春晚的大幕拉開,主持人登臺亮相之時,我們總是會透過董卿炯炯有神的目光,稍稍微漲的面龐和鏗鏘有力的聲音感受到她那種激昂飽滿的情緒。而當她首次踏上春晚舞臺時,時任央視文藝中心主任的張曉海送給董卿的就只有兩個字——“狀態”。董卿在接受采訪時說這兩個字她始終記得,并給出了她對于狀態的理解:“我一定要把自己最飽滿的情緒,最美好的笑容,最真誠的祝福表現出來,這就是不變的狀態。”[2]
演播現場的靈動狀態,是指主持人在演播現場擁有能夠全情投入地感受節目的境況,利用表情、手勢、體態等態勢語言和有聲語言配合,準確恰當地表達觀點、抒發情感,并在現場的交流與對話中迅速、隨機地做出反應,從而完成演播創作的一種能動狀態。上海戲劇學院吳洪林教授將現場演播的靈動狀態細分為三,即“心理情感的運動狀態、態勢語言的行動狀態和現場發揮的能動狀態”。[3]
心理情感的運動狀態,是指能夠幫助主持人在節目語境中進行準確的情感感受與表達的創作狀態。主持人的出現為廣播電視的大眾傳播中加入了人際傳播的特色,自然也擁有了更多情感的交流與共鳴。主持人在節目主持過程中,需要向受眾傳遞情感,而這種情感又首先是需要自己感受得到。在2006年由中央電視臺舉辦的“第十二屆CCTV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原生態唱法的比賽中,一位藏族歌手在演唱完自己的曲目后開始進行綜合知識的問答。由于聽不懂普通話,主持人董卿特意請現場評委中藏族歌唱家宗雍卓瑪幫他翻譯。然而這位選手居然抽到的是一道成語接龍的題目,翻譯起來相當困難。幾經努力這位選手最終還是沒能回答上來,觀眾席傳來一片惋惜之聲。此時主持人董卿則舉起話筒,說出了下面的一番話。她說:“其實,他聽不懂我們的話正如我們聽不懂他唱的藏歌一樣,但是他今天為我們帶來的是中國海拔最高地區的歌聲,歌聲里他的感情我們聽得懂,他唱出了打動人心靈的歌聲!其實,此刻他聽不懂我們在說什么,來到這座城市時他感到的是一種陌生,該給這樣質樸的歌手更多的關懷,即使聽不懂,但是歌聲沒有界限,情感沒有界限,相信我們的關懷他一定聽的懂!”應該說,董卿能夠在一瞬間說出上述的語言,正式由于她內心情感的體驗和涌動,讓她有了切身的感受,這得益于主持人自身心理情感的運動狀態的建立。
態勢語言的行動狀態是使主持人在語言表達過程中,能夠基于情感基礎之上,恰當、得體并有機地運用表情、眼神、手勢等態勢語言來幫助語言進行創作,以達到傳情達意效果的一種創作狀態。著名演員、主持人王剛曾經擔任過北京電視臺《東芝動物樂園》節目的主持人,他在主持創作中便具有良好的態勢語言行動狀態,很善于將手勢、動作等體態語運用到主持創作中去,形成特點鮮明而富有表現力的態勢語言。在某期《東芝動物樂園》的節目中,王剛向現場觀眾提出了一道競猜題——北京昆明湖畔的天鵝被人開槍打死,是哪所大學的同學自發組織起志愿者隊伍進行輪換看護?當現場一位觀眾給出正確答案之后,王剛當即把右手高高舉過頭頂做鳴槍狀,口中隨即發出“啪”的一聲,之后宣布回答正確。王剛的這一“槍”,可以理解為是對槍殺天鵝行為的回擊,可以理解為是對于人們保護野生動物的警示,同時也是在節目進程中對觀眾答題正確的判定。由此,態勢語言行動狀態的妙處可見一斑。
現場發揮的能動狀態,是指“能激活主持人在臨場應變、即興發揮中不斷出彩、出智”[4]的一種創作狀態。上海電視臺主持人袁鳴曾在主持一次慶祝海南某京劇團成立的文藝晚會時,這樣介紹出場嘉賓:“有請海南師范學院黨委書記南新燕小姐!”主持人話音剛落,臺下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先生站了起來,現場一片嘩然。這時袁鳴立刻說到:“對不起,我是望文生義了,不過你的名字實在是太有詩意了。我一見這三個字,立刻想起了兩句故事‘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是一幅多么美的圖畫。今天,這里出現了類似的情景,京劇宜都市清末的宮廷藝術,是流行于我國北方的戲曲,但是現在已經從北方流傳到南方,跨過瓊州海峽,飛到了海南,而且在這里安家落戶,這又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圖畫呀!”說話之后,現場掌聲雷動。袁鳴在遇到尷尬時能夠機智發揮,漂亮圓場,一來是因為自身具有良好的文學修養,二來能夠在成千上萬的觀眾面前迅速調動記憶,并從容不迫地完成語言構思與表達,這是現場發揮能動狀態的作用使然。
電視綜藝節目主持人一般是以半文本提綱式的稿件或臺本作為創作依據,其中還經常穿插現場片段式的對話與采訪。這些特點給主持人的現場發揮帶來了更大的考驗,因此,建立并保持良好的演播狀態,便成為了電視綜藝娛樂節目主持人完成現場駕馭與演播創作的基礎與保障。
[1][3][4]吳洪林.主持藝術[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2007:28,138.
[2]王江月.董卿:告訴你春晚六年背后的故事[J].北京青年周刊,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