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海均,徐東耀
(中國礦業大學 化 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北京100083)
近年來,雖然可以感受到北京市的空氣質量有所提高。但筆者居住在學生公寓,盡管宿舍安裝有紗窗,陽臺以及室內仍然積下了大量灰塵。停放一晚的自行車,次日早上也能看到灰塵積下,城市街道灰塵隨處可見[1]。整個城市中總有人因疏忽忘記關窗而導致室內遭受污染,有時刮大風,也總會有人忘記關窗而導致室內被吹亂。針對人們易忘記關窗這一現象,謝作敏等[2]對普通推拉窗結構深入研究后研制了“智能窗”模型。苗現華[3]在窗戶上也作了智能化設計,實現自動開啟或關閉。徐鵬程等[4]針對傳統窗戶和紗窗缺陷,設計了一體紗窗。賀道坤等[5]研究了能用于環境檢測的智能窗戶裝置。盧鋒等[6]也系統設計制作了智能型窗戶系統。國外M.Sabry等人[7]研究了智能窗的熱模擬并作出相應評估。Claes G.Granqvist在氧化物薄膜層面更深入研究了電致變色顯示智能窗戶[8]。通過研究對比發現,以上的“智能窗”均是單獨監測,各模塊組合發揮作用。而如今,基于云計算與物聯網等的迅速發展,全國又有環境監測數據以及氣象數據的實時發布,尤其是空氣質量,再結合住家的窗戶,將其連理,借鑒前有的“智能窗”模型,最大化地保證“智能窗”給家庭帶來有效的呵護,逐步助力城市發展,流程見圖1。

圖1 以智能芯為中樞的反饋
國家環境保護部已在全國設立了多個監測站。到2015年底,所有地級以上城市都將建成適應新空氣質量標準實施需要、能夠監測PM2.5等指標的先進城市監測網絡,大概有1 500個城市監測站點。各省市已經有氣象局,在全國基本形成完整的氣象數據網。遼寧省結合其已有環境監測技術現狀,綜合利用通信網絡和數據庫等相關先進技術手段,開啟新的現代化環保之路[9]。因此,本文意在選擇跟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環境氣象數據作為信息源。
此外,在全國絕大多數縣市都實現了數字電視播放。數字接收機則是應用智能芯的重點。在每個家庭,核心智能芯將承擔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指揮控制中樞。既然這個智能芯能接收衛星電視廣播系統、地面廣播系統、有線電視系統發出的信號,那么通過對智能芯進行改進,置入能接受環境氣象數據的單元,就可以保證新的智能芯起到受的作用。所以,需要環境監測數據網、氣象數據網和廣播電視總局等各方的通力合作。另外,智能芯除有受的作用外,還必須有反饋的作用——根據環境氣象信號對窗戶進行智能控制開合。下面,就對窗戶如何接受來自智能芯的調控加以闡述。
當出現氣象預警以及環境空氣質量預警時,每個智能芯接受的信號則屬共享數據。然后,在窗戶設置能接收來自智能芯發射信號的反饋操作(類似紅外感應控制門的開合般控制)活動系統,當空氣質量較差或更為嚴重時,尤其是中度顆粒物污染出現的情況,智能芯將發揮出該有的作用——關上住家的窗戶,保證室內空氣少受污染;而當空氣質量較好時,可打開住家的窗戶,給室內換氣。當接收到風力等級較大信號時,窗戶也能自動關上。
要實現窗戶的個性化獨立受控,必須對窗戶做輔助單元設計。而這受控的關鍵,是在受控系統中電路部分加入溫度傳感器、光敏傳感器(可見度傳感器)、風速(壓)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單片機、限位開關、按鍵模塊等。通過檢測室外溫度、光強、風速及濕度信號,然后傳入單片機,單片機對信號進行處理,再輸出脈沖調節步進電機,實現窗戶的自動開合。
其中,按鍵模塊是區分智能芯控制和人工控制的環節,即斷電時為人工控制,而通電時又分接入共享數據和個性化數據兩個區。
延伸:跟窗戶幾乎一體的窗簾,也聯入受控系統:①在清晨,則會自動打開窗簾,讓自然光照射進室內,人們能在自身生物鐘與外界光線作用下,達到“自然醒”的效果,尤其是夏天更為明顯;②當陽光照射到窗臺附近或者溫度在28~30℃感應區(或預設值)時,窗簾會自動拉上;③在傍晚,由于溫度及光線減弱,則會自動打開窗簾;④而到了晚上,天完全黑時,窗簾則會自動合上。
如圖2所示,當反饋操作活動感應器②接收到來自智能芯的命令后,窗體③就能向左向右開合。其中,本設計將窗體考慮為可嵌入墻體式,使外觀大大改善,更加美觀。而進入墻體的窗框里層設有剛剛貼合窗玻璃兩面的毛刷,可隨時清潔窗玻璃,保證潔凈新亮。

圖2 智能窗開合示意
在基于環境監測大數據下構想的智能窗,承載了對智慧城市這一先進理念的運用。在建設生態文明的布局下,必將有更加智慧智能的能夠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設備出現。充分利用環境監測大數據以及氣象數據等可用于公共服務的數據,再配以智能芯,通過核芯去控制窗戶(當然,未來可控制的不只是窗戶,還有其他智能家居),達到室內空氣清新流通合理等實際效果。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外部環境帶給人們日常生活的諸多煩惱。
[1]李章平.重慶市主城區街道灰塵的污染與風險特征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2.
[2]謝作敏,駱青苗,朱晨亮,等.智能窗的設計與研究[J].科技資訊,2010(29):1.
[3]苗現華.智能化窗戶的設計[J].現代制造技術與裝備,2013(6):19~20.
[4]許鵬程,陳 健,張文峰,等.智能一體紗窗的系統設計[J].機械設計與制造工程,2013(9):42~45.
[5]賀道坤,段向軍.用于環境檢測的智能窗戶裝置研究[J].工業安全與環保,2014(10):66~67.
[6]盧 鋒,馬 佳.智能窗戶系統設計[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63~67.
[7]M.Sabry,P.C.Eames,H.Singh,et al.Smart windows:Thermal modelling and evaluation[J].Solar Energy,2014(103).
[8]Claes G.Granqvist.Electrochromics for smart windows:Oxidebased thin films and devices[J].Thin Solid Films,2014(11).
[9]黃 野.環境監測數據管理系統開發與實現[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