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睿
(太原建筑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蟒河景區水上主題會所及濱水度假區設計回顧
程 睿
(太原建筑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通過介紹陽城蟒河景區水上“主題會所”及濱水度假區規劃設計,探索了在尊重自然環境,保護生態系統條件下的建筑景觀設計手法,以尋求環境與建筑的和諧關系,實現生態、產業、景觀價值最大化。
濱水度假區,生態保護,環境,建筑
城市濱水度假區是自然生態系統和人工建設系統相互交融的城市空間,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休閑旅游的要求越來越高,自然環境較好的濱水地區不可避免地要被開發利用。濱水度假區的建設如何在滿足休閑旅游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護所在區域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建筑與環境設計思想的發展在于,建筑已經成為改造環境的一個契機。建筑師對建筑基地的原生環境日益重視,并將之列入建筑設計的內容之中,并由此探求一條與自然共生的道路。蟒河景區水上“主題會所”及濱水度假區規劃設計遵循這一理念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蟒河生態旅游區位于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東南40 km,它北承太岳,東接太行,西倚中條,南連王屋,地理位置特殊,屬溫帶之南緣,亞熱帶之北界,是以保護獼猴和亞熱帶植物為主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5A級旅游景區。 蟒河景區水上主題會所及濱水度假區位于蟒河風景區前莊村以東,楸樹溝與后莊之間,背山面水,風景秀美,是蟒河山水最為經典的一段濱水區域,總占地面積約19 000 m2。規劃區域風光秀麗,山水相依,具有優異的自然生態環境。但是隨著近年來蟒河風景區游客量的日益增加,游客需求呈現多層次、多元化,旅游綜合接待服務設施較為缺乏,針對會議旅游專項市場的配套設施等亟待增加。水上主題會所及濱水度假區建設項目充分尊重蟒河的現狀地塊肌理,以良好的山水生態環境為背景,整合現有前莊與后莊村資源,針對政務商務專項市場,完善配套服務設施,打造以高端接待服務為引擎的包括會議、美食、休閑、度假療養等功能為一體的休閑度假區。
1)規劃原則。尊重場地的自然景觀及生態過程,尊重地方文化,充分考慮市場及游客體驗需求,統籌規劃,并處理好開發與保護、合理用地與旅游開發的關系,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好已有資源。對場地進行系統分析,合理布局,在開發強度、建筑規模、檔次、選址、布局、造型、材料等方面尋求最佳方案。
2)總體布局。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度假區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也是其之所以能成為度假勝地的關鍵。蟒河的水秀、林翠、洞幽、石奇,是建設濱水度假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根據天人合一的設計思想,本規劃設計利用周邊的山地與河流對景觀建筑進行了空間布局,形成了“一心雙軸,四大片區”的空間格局?!耙恍摹笔侵钢黝}會所及接待廣場為主的中心,它一面靠山,三面環水,從景觀與環境角度來看都是理想的迎客待客場所,主題會所定位高端,成為蟒河景區的扛鼎之作?!半p軸”則是指沿蟒河濱水景觀軸(蟒水在此地轉了三個灣,形成四級跌泉,又有上河灣、中河灣匯集于此,山水資源極其豐富,成為蟒河景區最為經典的一處風景,自然形成整個項目區的主題景觀軸)及沿路山茱萸生態大道景觀軸?!八拇笃瑓^”分別以不同形態的建筑、山林為組團,形成高中低不同檔次的旅游服務接待集群區和山地濱水旅游空間。由于規劃區地域空間限制,對不同類型的設施如住宿、娛樂、商業設施等功能分區采取相對集中布局,力求使各類服務綜合體在空間上形成聚集效應。集中布局能使基礎設施低成本、高效益,集中布局帶來的景觀類型多樣性還可以吸引游客滯留更長時間,并且有利于環境保護與控制,尤其是對敏感區能得到有效保護。
本設計充分尊重基地自然條件,著力將度假區景觀融入原有的生態環境,使景觀系統中諸要素形成一個有機系統,能持續而不斷地生長與完善,使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都得以保護而形成獨特的建筑空間。
1)利用山水資源豐富濱水景觀。
蟒河濱水景觀軸,濱水岸線采取自然型駁岸,除通過種植植被及采用天然石材增強堤岸護坡外,不做大規模人工改造。從楸樹溝開始,向北修筑沿河休閑步道,蜿蜒而至會所。沿河流兩岸種植豐富的景觀植物并修建休閑景觀設施。同時,加強兩個河灣的景觀滲透作用,沿河灣往山洼修筑景觀步道、景觀亭、吊橋、廊道、盤山小道等,豐富濱水河流景觀帶。注重現有水體的親水性和地形的變化,可以根據需要布置少量平臺、臺階等,使人與水面可充分接近(見圖1)。
2)融入環境的建筑設計。
一定的環境成就了與其相適應的建筑風格,而擁有一定風格的建筑又豐富了其所存在的環境。建筑空間藝術所追求的就是建筑空間和環境的高度和諧。這種和諧除滿足基本功能外,還要保證人的內外和諧,即對外的感官,以及對內的感受的和諧,為人們創造健康舒適,優美適用的建筑環境。
水上主題會所位于蟒河基地區塊中心位置,面朝蟒河,背靠山崖,基地三面環水,從水岸到山崖,地勢呈緩坡,逐漸抬高。整組建筑包括會所主樓、住宿樓A、住宿樓B、首長官邸一大三小四座建筑,背靠山崖隨山勢對水面形成環抱,恰當的嵌入青松碧林之中,與整體自然環境十分協調。對整組建筑特別注意在保護中開發的原則,確保形成和諧的豎向規劃和最佳的景觀設計效果。從廣場回看會所,建筑立面舒展而豐富,錯落的坡頂建筑沿襲傳統的建筑風格,冰裂紋的藝術玻璃幕墻,其靈感源自當地民居的石砌墻面,建筑外立面沿襲山西傳統色彩及造型,古樸典雅。入口處圓形的
門洞,色彩和造型發掘自蟒河傳統建筑,運用玻璃、塑鋼、銹板、不銹鋼等現代材料,質感對比,色彩典雅;拾級而入廳堂,室內裝飾古樸端莊,接待、會議、住宿、娛樂等功能豐富有序。遠看,整個建筑前后錯落,左右對稱,氣勢非凡(見圖2)。

3)注重生態的綠化體系。
注重生態保育,形成完整的植物生態系統和景觀富于變化的植物群落體系。對于生態植被較好的區域,加強生態保育,而在植被覆蓋較少的區域則加強人工植樹造林,注重樹種的選擇與搭配,豐富整體植被景觀。
在綠地系統的設計中大量運用鄉土樹種,局部區域配以時令草花和可進入性的草坪綠地,以此來保證規劃區生態群落的豐富性和平衡性。
生態停車場的設計突出生態化理念,停車位鋪設生態植草磚,路面應用透氣、透水性鋪裝材料,讓雨水回滲地下,既調節地面溫度和濕度,也能為綠化灌溉“開源”。同時,生態停車場栽植以喬木為主的植物,充分發揮闊葉喬木降溫吸塵減噪的功效,既能夠增加游客在車內的舒適感,也有利于機動車的安全運行和環境保護。
營造自然山林帶、景觀林帶、果園農田種植帶,為旅游人群提供豐富的空間體驗。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濱水地區不可避免地需要被開發利用,而有限的自然環境資源使得生態保護成為規劃設計的重中之重。出于建筑師的責任感,我們試圖通過本設計探索對自然環境尊重,對生態系統涵養保護,尋求環境與建筑的和諧關系。在本設計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基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把精心設計的度假區建筑組團巧妙地融入蟒河景區的山水之間,使濱水度假區既滿足旅游養生,休閑度假功能,又成為與景區環境協調的新景觀。
[1] 吳良鏞.人居環境科學導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2] 王景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理論與規劃[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9.
[3] 山西蟒河生態旅游區總體規劃[Z].2010.
[4] 蟒河生態旅游區修建性詳細規劃[Z].2011.
[5] 陽城縣志[Z].
Design review of the water theme club and waterfront in Manghe forest park
Cheng Rui
(TaiyuanAcademyofBuildingDesign,Taiyuan030002,China)
Through introducing the planning design of water theme club of Manghe scenic spot in Yangcheng and waterfront resort, the paper explores building landscape design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respecting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protecting ecological system, seeks for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of environment and building, and realizes maximum ecological, industrial and landscape value.
waterfront resort, ecological protection, environment, building
2015-02-04
程 睿(1978- ),男,碩士,工程師
1009-6825(2015)11-0017-02
TU984.18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