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超
摘 要:文章闡述了室內土工試驗試樣準備工作的重要性,詳細介紹了各項準備工作的方法、流程及注意事項。
關鍵詞:原狀土;擾動土;質量;制備;飽和
1 室內土工試驗試樣的準備、制備與飽和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工程建設技術的飛速發展,巖土工程測試技術與水平也應隨之提高。眾多的高層、超高層民用建筑,城市的地鐵,跨江、跨海大橋,穿越江河湖海以的隧道、高鐵等工程的興建能否做到經濟、合理,不僅取決于工程設計的巧思妙想,還要依據其地基的巖土工程性質。要想準確掌握地基的巖土工程特性,必須首先對其地基進行巖土工程勘察,根據勘察成果并運用土力學、工程地質學等的理論與方法,按相關行業規定對工程進行系統性分析與研究。因此,土工試驗是巖土工程規劃設計的前期工作,也是地基與基礎設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中心環節。而試樣的質量及代表性決定了土工試驗數據的客觀準確性,因此試樣的準備、制備與飽和是土工試驗中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
2 土樣取樣的要求
2.1 數量要求:采取土樣的數量應滿足要求進行的試驗項目和試驗方法的需要,并應附取土記錄及現場描述。(見表1)
表1
2.2 質量要求
原狀土試樣的質量決定了可進行試驗的內容,《巖土工程勘察規范》中根據試樣的擾動程度將土試樣質量等級劃分為四級,并規定了相應可進行的試驗內容。(見表2)
表2
密度和含水率的均勻性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同一組試樣間的均勻性,為了避免各項物理力學指標間相互矛盾、減小試驗結果的離散性,對原狀土樣規范規定同一組試樣間密度的允許差值為0.03g/cm3;對擾動土樣同一組試樣的密度與要求控制的密度之差不得大于±0.01g/cm3,同一組試樣含水率與要求控制的含水率之差不得大于±1%。
3 試樣制備
3.1 試樣制備方法及注意事項
為確保試驗成果的可靠性和試驗數據的可比性,試樣制備必須做到具有統一制備方法和程序,土樣在試驗前,需要經過嚴格程序進行制備。擾動土樣的制備程序包括風干或烘干、碾散、過篩、加水拌勻靜置、擊實、飽和等;原狀土的土樣制備包括開啟,切取等。這些步驟的正確與否,都直接影響試驗成果。
對勘察現場采取的原狀土樣應進行有效的密封處理,搬運和存放過程要采取防振、防凍、防曬等措施,避免土樣的原狀結構受到擾動或破壞。試驗前不應開啟土樣,當需進行土樣鑒別等必須開啟時,應在檢驗后,迅速進行密封儲藏,盡量減少水分流失和土樣的擾動。
3.2 原狀土試樣制備
按照土樣筒標明的上下方向擺放,去掉封蠟和包裹的膠帶,將土樣從土樣筒中小心取出。首先檢查土樣是否受到擾動,然后應描述土樣的顏色、氣味、分類名稱、有無夾層、土質的均勻性等。為了保證試驗成果的可靠性、土樣的試驗內容應與其擾動程度相對應。
在土樣的制備過程中,為避免產生土樣物理與力學性指標相互矛盾的現象,應保證兩者所選取的試樣一致,且應具有代表性。
環刀切取試樣時,應在環刀內壁涂抹一薄層凡士林,環刀要垂直土樣下壓,避免環刀內的試樣層理切成與天然狀態不符,同時也避免試樣與環刀內壁之間產生間隙。下壓過程中,根據試樣的軟硬用切土刀或鋼絲鋸沿環刀外側切削土樣,邊壓邊削至土樣略高出環刀,然后切平環刀兩端土樣,不得用切土刀來回多次刮涂土面,以免堵塞土樣孔隙,影響試驗過程中的土樣中水分的排出。切取試樣時要防止擾動。
3.3 擾動土樣的制備
標準中規定了進行過篩程序,篩孔大小取決于試驗所用儀器的容器大小。試驗研究表明:用于直剪試驗的土樣最大顆粒粒徑不應大于剪切盒內徑的1/20(剪切盒內徑為61.8mm),土樣需過2mm篩;對無側限、三軸壓縮試驗的土樣最大顆粒粒徑與試樣直徑的比值為1/8~1/12。目前國內三軸試驗一般采用39.1、61.8、101mm,其試樣的允許最大粒徑為2、5、10mm;對固結試驗的土樣最大顆粒粒徑為容器高度的1/6~1/8,國內固結儀容器的高度為20mm,用過2mm篩的土樣是可以的。鑒于粒徑2mm為砂粒的上限,所以土樣制備中統一規定擾動土樣過2mm篩進行試樣制備。對輕型擊實試驗的土樣過5mm篩,重型擊實試驗的土樣,用五層擊實過20mm篩,而三層擊實40mm篩。
一般規定物理性試驗土樣過0.5mm篩;力學性試驗土樣過2mm篩;擊實試驗土樣過5mm篩。
步驟:用風干或烘干土樣制備擾動樣,應先將風干或烘干的土樣放在橡皮板上用木碾碾散,并按相應的試驗要求過篩,測定風干含水率。根據試驗所需的土量與含水率,計算試樣所需的加水量,并將所需的加水量均勻噴灑在土樣上,潤濕一晝夜,目的是使制備樣含水率均勻,達到密度的差異小。若土樣黏粒含量較高,可考慮潤濕兩晝夜,且中間人工拌合一次。
擾動土制樣可采用擊樣法和壓樣法:擊樣法:根據環刀容積、所要求的干密度及含水率計算所需濕土的質量,并將土倒入固定在擊樣器上的環刀內,擊實到所需密度。
壓樣法:將根據環刀容積、所要求的干密度及含水率計算所需濕土的質量,并將土倒入裝在壓樣器上的環刀內,通過活塞以靜壓力將土樣壓緊至所需密度。(如圖1)
圖1 壓樣法
4 試樣飽和
非飽和土顆粒間的孔隙逐漸被水填充的過程叫做飽和,孔隙被水全部充填時的土稱為飽和土。試樣飽和方法可根據土樣的透水性分別采用以下方法進行。
4.1 粗粒土可在儀器上直接采用浸水法飽和。
4.2 對于滲透系數大于10-4cm/s的細粒土,可采用毛細管飽和法。其做法是:先將選用框式飽和器放入水箱內,然后向水箱注入清水,水面不應淹沒試樣,這樣可使土中氣體得以排出。關閉箱蓋,以防止水分蒸發,水分通過土的毛細管作用,使試樣飽和。浸水時間不少于兩晝夜。
4.3 滲透系數小于等于10-4cm/s的細粒土,可采用抽氣飽和法,選用框式或疊式飽和器和真空飽和裝置。(如圖2)
4.4 其他方法
4.4.1 試樣的二氧化碳飽和法是近年來發展的一種土樣飽和新方法。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且易溶于水,當二氧化碳氣體由試樣底部注入后,非飽和試樣孔隙中的空氣會從試樣頂端逐漸排出,直至充滿二氧化碳氣體,而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遠大于空氣在水中的溶解度,此時用水頭飽和法進行試樣飽和,孔隙中的二氧化碳氣體很快溶于水形成碳酸。當繼續水頭飽和時,在水頭壓力作用下,后滲入試樣的脫氣水將孔隙中的稀碳酸排擠出來,最后使試樣孔隙中充滿脫氣水,達到飽和的目的。
4.4.2 反壓力飽和:通常可使用帶反壓裝置的三軸儀進行土試樣的反壓力飽和,通過增加試樣內孔隙水壓力使孔隙氣體在壓力作用下完全溶解于水。該方法操作較為復雜,但效果較好。
飽和度的大小,對滲透試驗,固結試驗和剪切試驗的成果均有影響。一般認為,飽和度大于95%即為飽和。
5 結束語
室內土工試驗試樣的準備、制備與飽和的質量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試驗的成果質量。不同的土試樣類別及試驗內容,其對試樣質量的要求不同,制備與飽和的方法也不同,因此應根據土試樣及試驗內容的不同選擇對應的準備工作。
參考文獻
[1]GB/T 50123-1999.土工試驗方法標準[S].
[2]GB 50021-2001.巖土工程勘察規范(2009年版)[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