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玉雪
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策略和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下面以《平行線》一課為例,談談有效教學的一些感悟。
一、創設有效的教學情景
情景之一:播放北京奧運會火炬點燃的時刻。
師:你知道火種是怎么來的?
(播放在奧林匹亞山上采集火種的場景)
師:這火炬怎么就點燃了?
(抽象出平行光線反射后相交的情形)
師:這兩條光線的位置關系是不一樣的,指著相交的圖形問:“這種位置關系叫什么呢?”
生1:像叉子。
生2:交叉線。
師:數學上把這樣的兩條線叫相交。又指著平行的兩條線問:“這又叫什么呢?”
生:平行。
思考與觀點:
引入階段正處在一堂課的起始階段,處理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情緒以及思維的活躍程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充分利用生活現象引入新知,會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切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而且也會激起學生探求新知的愿望。
教師設計的這一引入情境,是學生熟知的,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找準了教學的起點,從學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學生對相交和平行已有表象的認識,下面的教學活動就能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之上,從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展開教學。教學中切忌把學生設想成對新知一無所知,而采取“齊步走”、“一刀切”的做法。
情景之二:是什么保證窗戶做平移運動的?
師:我們來看關窗戶的情景。窗戶在做什么運動呢?
生:平移。
師:是什么保證窗戶在平移的過程中沒有發生旋轉呢?
生1:平移方向不變,寬度不變,要不然就不是平行線了。
生2:上、下邊是平行線,推過去就跟著平行線滑行。
師:上、下邊叫做軌道,有軌道保證窗戶做平移運動。
師:伸出手來比劃一下,是怎么平移的?
師:平移前后所在兩條直線叫什么?
生:平行線。
師:平行線有什么特點?
思考與觀點: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但并不是生活本身的摹本,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這對于以具體形象為主、生活經驗匱乏的小學生來說,難以達到透徹的理解。教師要善于把抽象的數學知識還原成學生看得見、摸得到、聽得到的生活情景,讓學生走進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體驗中理解概念?!捌叫芯€方向不變,寬度相等,要不然就不是平行線了?!薄ⅰ按皯羯稀⑾逻吺瞧叫芯€,窗戶推過去就跟著平行線滑行。”多好的理解,學生雖然不能用準確的數學語言來描述平行線的特點,但他們已經感悟到了平行線的特點,為后面畫平行線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開展有效的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一:造平行線。
師:你能造一組平行線嗎?
生:能(動手操作)。
師:你是怎樣保證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的?
(小組交流,教師指導)
師:誰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紹給大家?
生:用尺子的兩邊畫。
師:你覺得行嗎?為什么?
生1:因為平行線必須很直。
生2:尺子的寬度是一樣的。
師:非常巧妙的一個辦法,多善于觀察呀!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1:量3 cm的寬度,再畫平行線。
生2:用兩把尺子,先固定一把,再把另一把靠著它滑行,就可以量出很多寬度的平行線。
師:還把這方法的優點告訴大家了。老師有個想法,干嗎非得用兩把尺子,多麻煩!一把尺子就這樣上下移動,多好。(生搖頭)為什么?
生1:尺子會歪的。
生2:兩條直線間的厘米數就不一樣了。
生3:就沒有辦法保證寬度相等,方向不變了。
思考與觀點:
動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發展的起點,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不但自己要重視直觀演示,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動手操作,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時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動腦、動口、動手的機會,通過讓學生自己看一看、摸一摸、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講一講等活動來獲取新知。
許多數學老師經常報怨:都上六年級了,還不會畫垂線和平行線。其實,我們應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教學行為,關于垂線和平行線的畫法是在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中自我建構和發現的,還是我們老師教的?這里,老師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給學生提供了觀察、操作、交流的機會,為學生提供了探索活動和展現自我的空間。其實,對于小學階段的幾何教學,尤其應該讓學生親自感受、體驗,并在切身感受和體驗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并以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探究活動二:挑平行線比賽。將全班同學分成兩隊,各派一名代表上臺,一方挑平行線,另一方挑不平行的圖形。
師:你倆有意見嗎?
男生:我認為(3)號是平行線。
師:你想把它拿過來,是嗎?為什么?
生:兩條線相隔的距離是一樣的,我認為是平行線。
師:(問女孩)給他嗎?(女孩點頭同意了)你們隊的同學同意嗎?
生1:我不同意,平行線是方向不變,寬度相等,那個是方向變了。
師:方向變了嗎?兩條曲線的方向并沒有變。
生2:平行線是直的,它是彎的。
師:(問女孩)現在還同意給他嗎?
女生:平行線是直的,這個是彎的,它不是直線。
師:平行和平移是有區別的。
生:(5)不是平行線,一邊長一邊短。
(男孩反駁,距離相等,雖然長度不同,但延長后就一樣了)
師:(一臉疑惑樣)還必須延長成一樣長?
生1:平行線的特點是方向不變,寬度相同。
生2:直線的特點是可以向兩端無限延長,不可度量。
師:直線可以不考慮長度,平行線是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跟長短無關。平行線有什么特點呢?
思考與觀點:
在“挑平行線比賽”之后出現的兩次辨論,是本堂課的一大亮點,教師能很好地抓住“生成”,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交流,解除了學生的困惑,更清楚地明確自己的思想,并有機會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最后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明晰了平行線的特點。學生經歷的“學習過程”是非常充分的,這得益于教師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和把握,取決于教師的數學觀、教學觀和學生觀,這個“過程”改變了數學教學的面貌,改變了數學學習的結果,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編輯 吳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