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紅 謝江寧
海參屬棘皮動物門、海參鋼,又名刺參。海參營養價值豐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漸走進老百姓的餐桌。本人從事多年海參育苗工作?,F就海參育苗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1 親參的選擇及入池時間
1.1 親參的選擇標準
育苗成功的關鍵在于親參的選擇。作為種參要選擇3年以上的海參,個體最好在250 g以上,個體越大懷卵量越多,卵的成熟度越好。采捕親參前要先抽樣檢查,解剖觀察其性腺成熟度,成熟度較好的雄性性腺為乳白色,刺破腺管應有精液流出,且能游動;成熟度較好的雌性性腺為橘紅色,卵粒清晰可見,刺破腺管卵粒游離。因此要盡量挑選個體較大較肥滿、皮膚無損傷、無排臟者作為親參。
1.2 親參入池時間
為獲得性腺發育良好的親參,必須掌握好親參的采捕時間。多年的實踐經驗總結為自然海區水溫達到15~17 ℃時,遼寧地區一般在5-8月間。具體采捕時間可以先采捕少量的解剖觀察性腺發育情況而定,采捕時間過早,性腺發育不好,蓄養時間長,性腺容易退化,也會增加管理費用;采捕時間過晚,親參在自然海區已排卵,即使有性腺也不能收集到優質的卵。這樣對育苗會造成影響。
2 親參的運輸及管理
2.1 親參的運輸
一般采用加水運輸法,要在早上4:00左右,太陽出來前氣溫水溫都較低時進行采捕運輸,一般用50~70 L的大塑料桶裝滿水運輸,桶內要加入事先準備好的冰凍水瓶一個,根據路途遠近可適當多加,但不可過多,過多種參會被激到,回來后會持續不產。密度每桶控制在25~35頭間。運輸時要注意桶要加滿水蓋嚴,不能漏水。這樣運輸10~12 h都沒問題。
2.2 親參的管理
親參進場后要及時入池,水溫為自然水溫,鹽度要與原池一致。為避免溫差過大可先把種參放到盆里讓其過渡,同時撿出個別受傷和排臟個體。親參入池后,無需投餌,每天下午17:00全量換水一次,換水時要盡量避免刺激到親參。晚上觀察親參上爬情況以及是否有產卵的,成熟度特別好的當天就有可能產卵,首批卵無論多少都要收集,因為首批卵質量最好。也有3~4 d后自然產卵的。等到5 d后還沒自然產,就要人為刺激其產卵。否則拖得時間過長性腺會萎縮。
3 親參的產卵與受精孵化
親參入池后用水為經一級沉淀、砂濾池過濾、在經過300目以上的過濾袋過濾的培育海水,為親參產卵做準備。親參產卵有自然產卵和人工刺激產卵兩種方式。人工刺激又可分為陰干流水刺激、紫外線燈刺激、升溫刺激等,較常用的為陰干流水刺激。親參產卵過程為雄性個體先排精,后雌性個體受刺激再排卵,雄性排精時為白色煙霧狀,雌性為橘色顆粒散開的霧狀。為避免精子過多造成受精卵發育不良,發現雄性個體排精后就將其揀出放入單獨池內待出售。產卵時應注意不要有外界刺激,要讓其充分產卵。產完后將所有參母都撈出放入另外培育池,待以后備用。
卵排出后與水中的精子結合便完成受精,為使卵的周圍精子不要過多,待產完卵,參母全部撈出后,給產卵池分池注水。稀釋精子密度,同時可根據卵量多少進行稀釋孵化,孵化密度控制在8~10個/mL為宜。孵化溫度為自然水溫,一般在18~22 ℃間,孵化時間為40~48 h,進入小耳初期便可選育。孵化前12 h內應不間斷充氣,并每隔30~40 min打耙一次,避免卵堆積造成缺氧。
4 幼體培育及日常管理
當孵化池內的卵發育至小耳初期時便開始選育,常用的選育的方法有拖網選育法、網箱濃縮法。拖網選育法為停氣半小時后觀察幼體集中浮于表層后,用300目拖網進行拖選;網箱濃縮法就是利用水位差用直徑3~5 cm的膠管或塑料管把幼體集中虹吸到網箱內,兩種方法都是把幼體集中于事先準備好的標準水槽內,達到一定密度后定量分池培育,培育密度要控制在0.4~0.6個/mL,新的培育池池水可加半池,待以后3 d陸續補滿即可。幼體進入新的培育池便開始投餌,適宜的餌料有鹽藻、角毛藻、金藻、小新月菱形藻,代用餌料也可用海洋酵母,但培育效果最好的以小新月菱形藻、角毛藻、鹽藻混合投喂最好,開始可以投1萬cells/mL,然后鏡檢根據胃內餌料多少適當調節,胃內餌料以占全胃2/3為宜,過多會造成胃壁增厚,過少胃撐不起來,都會影響后期發育。
幼體培育期間分為小耳、中耳、大耳三個階段,日常管理主要有換水、投餌、疾病預防、觀察大小及發育時期是否正常。換水前三天主要以加水為主,以后每天可換水1/3,換水后為預防疾病可投2~4 mg/L EDTA,抗生素2 mg/L。投餌量要根據每天鏡檢觀察胃含物多少適當增減。
5 稚參培育及日常管理
大耳幼體末期體長急速縮小變成樽型體,便開始投放事先消毒好的附著基,附著基多數是用波紋板,波紋板可以用塑料筐裝成筐片,也可用聚乙烯繩串成吊,這些都可以根據具體實際情況定。投放的具體時間為有20%~30%的樽形體時,過早或過晚都會影響幼體發育變態。樽型幼體逐漸伸出管足吸附于附著基上便開始進入稚參階段,此時食性開始轉變由濾食變成舔食,適宜的餌料為底棲硅藻,也可以是鼠尾藻的粉碎液(300目以上過濾的浸出液)。此時稚參還非常小,投餌量要小,不宜過多,過多會把稚參糊死。
進入稚參的管理還是非常關鍵的,附著基下完換水采用對流換水法,開始幾天吸出的水還要用網箱接,因為還有部分幼體未完全附著,待完全附著后就不用網箱接了。這個階段的稚參又叫小白點,小白點到變色大概要30~40 d,當小白點有50%變色時便可以將其剝落波紋板換用聚乙烯網片附著基。以后的管理就是換水、投餌、疾病預防以及敵害預防。
6 總結
總之,育苗成功的關鍵不僅要有熟練的技術,還要非常的細心,整個過程的每個環節都是關鍵,不能有半點馬虎。
(收稿日期:2015-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