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明剛

地方銀行雖然不是一個明確的監管或法律概念,但的確是中國金融體系中非常重要的客觀存在。眾多由地方政府管理或控制的城商行與農商行都可歸納為這個群體。這類群體具有許多共同的特征,又面臨許多共同的挑戰。在現有的系統研究中,要么以城商行為研究對象,要么以農村金融機構為研究對象,要么以范圍更大的中小銀行為研究對象,以地方銀行為研究對象的尚不多見,夏蜀博士的《轉型與重構:中國地方銀行體制模式框架分析》則填補這一空白。閱讀本書,我發現至少有如下三個明顯的特點。
第一,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的高度結合。閱讀本書首先感受到的是那種強烈的理論色彩。作者嫻熟地應用了經濟學、金融學和管理學工具,建立了一個非常好的分析框架,使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邏輯非常嚴謹。由于有了理論作指導,書中對問題的剖析就更為深刻和理性,而不流于現象的描述和堆砌。同時,閱讀本書我也感受到鮮活的地方銀行運行狀態。作者給我們展示了一副生動的地方銀行從公司治理、組織架構、經營分析、風險管理、零售銀行、理財業務、投行業務等運行的畫卷,其中的實操性、案例性和技術性足以指導當前銀行經營管理,讀罷此書,自然會增強了在銀行經營管理方面的自信,說不準有人就萌生了做銀行管理者的的沖動。本書體現的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來自于作者本人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夏蜀博士受過嚴格、系統的經濟學教育和學術研究訓練,發表過諸多經濟學金融學術性論述,同時,他主持籌建富滇銀行并一直擔任該行董事長,此前曾有銀行、信托、央企和地方國企的工作經歷。
第二,抓住了地方銀行的主要特點。作者緊扣地方銀行的兩大特點,一是在治理結構上的地方政府參與,二是在規模、業務品種、人才、IT以及管理基礎等方面與其他銀行的區別。相比中央政府來說,地方政府在金融事務的參與權比較小,因此,地方政府在金融管理中的積極性非常高,成立了地方金融管理部門,加強了對地方金融機構(包括銀行)的管理。在地方銀行的公司治理實踐中,作為出資人的地方政府往往有著超出其他出資人的權利,當然也要承擔一些其他出資人沒有的義務。這歸結于地方政府對地方銀行的雙重身份沖突。如何解決地方銀行公司治理中的矛盾,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夏蜀博士結合自身的經歷,經過長期的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解決辦法,即完善黨管干部模式、強化職工民主管理和政府履行專業監管。這些措施很有見地和操作性,如,他認為從完善黨管干部模式角度來看,應從管好董事長、監事長和執行董事的選派工作即可,對其他高管則采取市場化的辦法從職業經理人隊伍中挑選;在關鍵崗位實行“雙向進入”;“黨管人才”與“黨管干部”兩手抓。相比其他銀行,特別是中央管理的大中型銀行,地方銀行的資產規模小、業務品種少、管理基礎差、IT技術弱、人才不夠是不利條件,當然也有其貼近當地市場、當地居民等優勢,因此,在討論管理和業務時,本書始終圍繞著地方銀行的這些特點來寫,從而使之成為對地方銀行走特色化發展道路有指導意義的專著。
第三,緊扣了中國銀行業的最新發展。本書緊扣了當前中國銀行業所面臨的宏觀經濟環境、監管環境和競爭環境的新特點,即中國銀行業面臨利率市場化改革、影子銀行帶來的金融脫媒、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技術脫媒以及監管轉型升級不斷強化對中國銀行業的四重挑戰,選擇轉型與重構的關鍵性問題進行分析。如事業部制改革為重點的組織架構調整,以基于目標管理和價值管理并結合監管要求的銀行評價體系重建,基于以新監管要求下的銀行風險管理架構,基于大零售理念下的網點轉型、小微金融、社區銀行發展以及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直銷銀行,近年進入大資管時代的銀行理財業務發展,以及曾經火爆已受到監管的銀行同業務發展,以及商業銀行的投行業務發展策略,這些內容反映了業內的最新發展態勢和監管改革以及發展前景,并介紹了各種代表性的模式和案例,具有及時性、前瞻性和指導性。這些內容值得銀行從業人員及研究人員一讀。
(作者系本刊副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