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憲莉,林國真,李 超
(1.天津城建大學 能源與安全工程學院,天津300384;2.天津水與燃氣信息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天津300070;3.天津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天津300201)
小城鎮的發展,可以有效實現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近轉移,促進農村產能的升級,同時舒緩城市的就業壓力[1]。從2005年開始,天津市圍繞小城鎮建設中的土地和資金難題,探索出了以“宅基地換房”的辦法建設新型小城鎮,加快了小城鎮規劃建設步伐[2]。然而,快速增長的城鎮人口和消費需求與有限的資源能源和環境容量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3],尤其是近期京津冀地區持續遭受了歷史上最為嚴重的霧霾天氣及其影響。因此,盡快轉變城鎮化發展方式,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集約緊湊的綠色城鎮化道路是必然選擇[4]。
2010年,天津市市委、市政府制定以示范小城鎮建設為龍頭,實行居住社區、示范工業園區和農業產業園區聯動發展的戰略部署,形成“三區”間相互推動,相互促進,相互提高,共同發展的格局。其中,居住社區與小城鎮居民生活息息相關,是小城鎮生態、低碳建設的主要陣地。在歐洲國家,碳排放的30%~40%與家庭有關。在美國,住宅行業能源消耗占美國能源消耗總數的20%以上[5]。在日本,居住碳排放比例占城市總量的15%以上,僅位居工業碳排放之后,高于商業、客運和貨運碳排放比例[6]。同樣,在中國,居民生活能源消費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例也僅次于工業部門而位居第二[7]。所以,居住社區是實現低碳經濟、建設低碳小城鎮的重要空間載體和基本單元,其低碳化程度對建設低碳小城鎮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目前天津市尚無完善的小城鎮居住社區低碳建設導控目標,由此建立一套操作方面、簡單實用的評價體系成為當務之急。
國外的低碳社區發展較早,現已形成了相對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國際上影響力較大的綠色社區評估體系有美國的LEED-ND評估體系、歐洲的BREEAM評估指標體系、日本的CASBEE等[8]。我國在區域低碳評價方面,可以參考的相關標準主要有《低能耗綠色建筑示范區技術導則》、《綠色社區考核指標與評價標準》和《綠色低碳重點小城鎮建設評價指標》等[9,10]。其中,《低能耗綠色建筑示范區技術導則》是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主編,主要適用于規劃面積1~5km2城鎮新建或改造的綜合開發建設區域。《綠色低碳重點小城鎮建設評價指標》按集約節約、功能完善、宜居宜業、特色鮮明的總體要求進行編制,是一套考慮小城鎮“三區”的綜合指標體系。
以上這些低碳社區評價指標雖然基本上適用于小城鎮居住社區。但是一方面,我國幅員遼闊,土地面積廣闊,不但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資源能源狀況和生態環境等因素各有不同,而且政府政策導向也不同,天津市政府在小城鎮建設中力求貫徹保持“原汁原味”的原則;另一方面,《綠色低碳重點小城鎮建設評價指標》是針對于“三區”全面發展制定的綜合評價標準,然而各區由于功能屬性的差異應加入個性化指標,以增強應用的靈活性。因此,本文結合天津市小城鎮建設的實踐經驗和進程,構建了一套具有本市本土特色的小城鎮居住社區評價指標體系,并制定了具體評價標準。
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需遵循科學性、系統性、全面性和前瞻性、引導性原則[11]。本文構建的低碳評價指標體系,包括6大目標層、10個準則層、36個具體指標,形成一個遞階層次結構。
《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指出,推進“三區”聯動發展,將示范小城鎮建成高水平、有特色,適于產業聚集、生態宜居的現代化新城鎮。《天津市農村城鎮化“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加快農民居住社區的建設,首要任務是建設生態宜居的農民安置住房,一是科學規劃,確定適宜的小城鎮發展規模及合理的用地布局,高標準確定市政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置;二是高標準建設,大力推廣節能節材產品,推廣綠色生活方式,建設好污水和垃圾處理系統,大力推廣太陽能和清潔能源。《天津生態市建設規劃綱要》圍繞城鎮組團和中心鎮,建設“親田園宜居生態社區”,實現家居環境清潔化、資源利用高效化和農業生產無害化。
從天津市對小城鎮發展的要求入手,同時考慮到小城鎮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經濟發展水平有限、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污水處理廠缺乏、生活環境衛生差、文化程度低以及鄉土氣息濃重等,研究提出居住社區的低碳發展目標是:三區聯動、規劃先行;資源集約、能源高效;綠色交通、出行便捷;配套完善、技術先進;環境優美、鎮容整潔;生活低碳、社會和諧。
參考國內外成熟的指標體系框架[12~14],在小城鎮居住社區低碳發展目標的指導下,本文所建指標體系劃分為10個準則層,分別為土地利用、建筑布局、能源利用、水資源利用、建筑材料、道路交通、基礎設施、生態環境、鎮容衛生、低碳管理。
指標層各指標的遴選采取文獻分析、公眾參與法和德爾菲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根據國內外相關評價指標體系和研究文獻,獲取與小城鎮居住社區低碳化相關的指標60個,建立指標庫,并按照上述準則層進行分類。采取調查問卷的方式獲取公眾意愿,調查區域選擇天津大邱莊鎮、天津東麗華明鎮和天津寧河東棘坨鎮。同時咨詢相關領域專家,篩選出36個指標,如表1所示。

表1 小城鎮居住社區低碳評價指標體系
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AHP)來確定指標權重,它是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多維方案和目標的分析方法[15]。首先以調查問卷的形式邀請相關專家填寫判斷矩陣,并對每位專家的矩陣幾何平均,得出綜合判斷矩陣。然后利用YAAHP軟件(7.5版本)進行分析處理,計算權重(表1),并檢查一致性比率。計算結果顯示矩陣的一致性比率小于0.1,滿足一致性檢驗。
計算得到的指標權重反映了專家對低碳社區同一層指標重要性的判斷和認知。從權重對比結果來看,在準則層中,土地利用、能源利用和道路交通權值相對較高,是低碳社區建設的重要方面,也是實現社區向低碳化轉變的重要途徑。
確定評價指標標志值有以下原則:凡已有國家標準的或國際標準的指標,盡量采用規定的標志值;參考國內外知名低碳社區的現狀值;依據天津市小城鎮的經濟、社會與環境實際發展水平進行調整[16]。
以標志值為基礎,每個指標設置相應的評分標準,將指標標準化為百分制。下面以容積率R為例進行說明。
容積率R是社區總建筑面積與社區用地面積之比,該項指標綜合反映了社區用地的緊湊程度和居住生活習慣以及舒適程度,屬于約束性指標,可根據居民和專家調查問卷確定此項指標值。調查結果顯示,小城鎮居住社區中,居民以“宅基地換房”的鄉鎮農民為主,由于多年形成的平層或低層生活習性而對高層和超高層建筑的接受度僅為4%,因此,居住建筑高度不宜大于6層,從而反映出較高容積率并不適合小城鎮。本文制定的指標體系應以人為本,不能一味提高容積率,而應在保證人體居住舒適的前提下,提高社區的低碳水平。綜合考慮,容積率R的標志值定為0.5≤R<0.8或3.0≤R<3.5,評分標準如表2所示。

表2 容積率評分標準
采用加權線性求和法建立多層次綜合評價模型。

式中:A為低碳社區綜合分值;Bi為各準則層分值;Wi為各準則層權重;Wij為第i個準則層的第j個指標權重;Sij為第i個準則層的第j個指標的標準化分值。
以低碳社區綜合分值為評判標準,將評價等級劃分為4級,入門分數為60分,滿分為100分,見表3。

表3 低碳評價指標體系等級劃分
研究選取中新天津生態城和靜海縣大邱莊鎮的居住社區作為評價對象。
中新天津生態城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的戰略性合作項目,制定了國內第一套生態指標體系,而且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雖然生態城并不是本研究意義上的小城鎮類型,但是可以對小城鎮社區低碳化發展起到非常積極的參考作用。大邱莊鎮是天津市第四批“宅基地換房”建設示范鎮小城鎮試點之一,2011年9月,被國家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確定為全國第一批綠色低碳重點小城鎮試點示范。目前鎮中心區面積3km2,居住人口約6萬人,現有居民住宅樓、別墅區總建筑面積116萬m2(圖1)。

圖1 大邱莊鎮規劃布局示意圖
通過現場調研和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取得相關數據資料,按照上述評價過程,對各項指標打分后帶入多層次綜合評價模型得到低碳社區各準則層分值及綜合分值,評價結果如圖2和表4所示。

表4 低碳社區綜合分值

圖2 準則層分值(左:中新天津生態城;右:大邱莊鎮)
從評價結果來看,中新天津生態城評分為96.04分,低碳發展水平達到三星。這是由于城市建設遵循TOD理念,圍繞軌道交通站點實行高強度開發;居住社區內建筑布局全部進行了風環境、日照環境、噪聲環境的模擬,且全部按照建筑標準設計和建設;大力開發可再生能源和非常規水資源的利用,可再生能源占生態城總能源的比例達到20%;社區內以綠色出行為主,設置了社區綠道;垃圾和廢水全部做到無害化處理。因此,中新天津生態城是小城鎮低碳社區建設的標準,其能實行、能推廣、能復制的設計理念為低碳小城鎮建設提供了模板。
大邱莊鎮總得分為79.14,低碳發展水平達到一星。大邱莊鎮建設基礎較好,是全國的綠色低碳重點示范小城鎮,在低碳管理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了大量力量,尤其是在安置區安置房建設、相關配套設施建設以及環境保護治理等方面連年增大力度。短板主要在道路交通和建筑材料兩方面,表現在公共交通出行不便、公交站點覆蓋范圍較小,未形成有效綠道系統;建筑材料本地化比例較低,原宅基地拆遷廢舊建材回收利用率較低。
本文構建了天津市小城鎮居住社區低碳評價指標體系,確定了各指標權重,制定了具體評價等級,并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天津市小城鎮在綠色交通和建材本地化利用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時,該評價指標體系層次有序,目標明確,能夠反映天津市小城鎮居住社區的發展特點,操作方便,簡單實用,可以對居住社區的低碳化建設起到評價和引領的作用,對社區定量考核和指標化管理具有深遠意義。
當前,天津市小城鎮建設飛速發展,但是低碳社區建設工作還處于起步階段,差距較大。因此,未來應重點加強以下幾個方面工作:第一,加大小城鎮低碳規劃力度,科學統籌低碳建設目標和進程;第二,加強小城鎮低碳管理,落實指標體系管理途徑,避免出現多頭管理現象;第三,開展“小城鎮低碳社區”認證工作,對在天津市評選中取得一定成績的小城鎮展開示范,并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和補貼(如:物業費補貼);第四,大力宣傳,形成低碳生活、低碳消費的社會風尚。
[1]陳 華.新型城鎮化要求下的小城鎮建設治理[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14(5):51~54.
[2]趙金英.對天津加快小城鎮規劃建設的相關思考[J].東方企業文化·國家與城市競爭,2010(4):136~137.
[3]李麗純.綠色城鎮化及其發展對策探討[J].經濟,2013(10):13~15.
[4]甘 霖.關于走生態文明之路推進綠色城鎮化的建議[J].中國發展,2013,13(4):86~88.
[5]US Department of Energy.Energy international total primary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ergy intensity[R].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2009.
[6]Koji Shimada.Developing a long-term local society design methodology towards a low-carbon economy:An application to Shiga Prefecture in Japan[J].Energy Policy,2007,35:4688~4703.
[7]葉 紅,潘玲陽,陳 峰.城市家庭能耗直接碳排放影響因素——以廈門島區為例[J].生態學報,2010,30(14):3802~3811.
[8]劉建兵,黃曉行,許凡芯.低碳社區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4(2):86~94.
[9]田永英,楊 榕,張 峰.《低能耗綠色建筑示范區技術導則》編制[J].建設科技,2013(3):74~75.
[10]周傳斌,戴 欣,王如松.生態社區評價指標體系研究進展[J].生態學報.2011,31(16):4749-4759.
[11]馬光紅,張志剛.綠色生態住宅小區綜合評價方法研究[J].建筑科學,2007,23(4):32~36.
[12]Li J N.Analysis on the Standard of American LEED[J].Constru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2009,37(1):60~64.
[13]Xu Z P,Liu S Y.Introduction to the 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in UK[J].New Architecture,2002(1):55~58.
[14]Green Building Forum.Green Building Assessment[M].Beijing:Building Industry Press,2007.
[15]段春偉.建筑項目綠色施工評價體系的建立與研究[J].建筑科學,2009,25(10):35~39.
[16]楊艷芳,李慧鳳.北京市低碳城市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5):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