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曉鵬,李潤潔
(1.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涉外學院 湖南 長沙410004;2.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研究生院,湖南 長沙410004)
森林公園有著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優美的旅游資源,是大眾進行戶外游憩、開展生態旅游的理想場所。湖南省森林公園建設在全國起步最早,發展速度較快,森林旅游資源開發成效顯著。據2013年統計,全省119個森林公園均不同程度地開展了森林生態旅游,接待旅游人數達到0.352億人次,占當年省內旅游總人數近10%,旅游總收入近25.08億元。森林公園旅游收入是衡量森林公園旅游產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我們從收入總值、增長態勢與貢獻率這三個角度,客觀評析全省森林公園在全省旅游經濟中的地位,有利于進一步促進森林公園建設和發展。
根據國家林業局及湖南省旅游局相關統計數據,我們整理得到2004~2013年湖南省森林公園與全省旅游收入的對比情況,見表1。

表1 2004~2013年湖南省森林公園與全省旅游收入情況對比
通過表1我們可直觀地看出,10年間全省森林公園旅游年收入總量從2004年的4.413億元增長至25.075億元,增長率為468.22%,勢頭較為強勁;全省旅游產業年度總收入的增長勢頭更為強勁,10年間增長率為621.73%,在2012年首次突破2000億元大關,2013年又強勢突破2500億元大關,全省旅游市場持續表現出穩定發展態勢;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森林公園旅游收入為負增長,而全省旅游產業總收入與其它年度相比雖然增長幅度降低,但并未出現負增長的現象,這表明1月份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及6月份持續強降雨,造成嚴重的暴雨洪澇、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災害等自然環境因素是當年森林公園旅游收入出現負增長的重要外因,森林公園旅游產業更容易受氣候環境及周邊交通狀況等條件的制約。
結合表1數據計算結果,我們得到湖南省森林公園與全省旅游收入增長態勢分析圖(圖1)。圖1顯示湖南省旅游業總收入整體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長速度,勢頭強勁,在2008年面對雨雪冰凍、強降雨造成嚴重暴雨洪澇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年中遭遇能源和電力供應持續緊張以及百年不遇的世界金融危機的情況下,全省旅游業仍保持了較快增長,全年接待境內外旅游者1.28億人次,增長17.8%,實現旅游總收入851.75億元,增長16.3%。顯而易見,全省旅游產業發展基礎穩固,增長態勢良好,在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支柱產業的地位愈發鞏固。

圖1 湖南省森林公園與全省旅游收入增長態勢分析
與全省旅游產業總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的態勢相比較,森林公園旅游收入表現為波動運行態勢,除2008年出現負增長外其它年度均表現為增長態勢,整體情況為“四高六低”,即2004、2007、2010和2011年的森林公園旅游收入年增率高于全省旅游產業總收入的增長水平,而其它6個年度均低于全省增長水平,通過分析我們發現所在區域的政治、經濟、自然、社會等條件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決定著區域經濟發展的速度和產業結構的變化。2006年9月,湖南省委召開會議專題聽取了省旅游局的工作匯報,并作出“培育壯大湖南旅游支柱產業”的重大戰略決策,時任省委書記張春賢同志在省第九次黨代會的報告中指出:“完善發展規劃,加快綜合配套設施建設,把旅游產業培育發展成為有規模,有實力,有永續發展能力的支柱產業”;12月召開的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周強省長強調“要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突出抓好旅游支柱產業,重點培育以張家界為龍頭的生態旅游……”全省旅游行業備受鼓舞,林業系統尤其是從事森林公園建設管理的相關部門單位抓搶機遇,奮發進取,在2007年全省森林公園旅游收入增長曲線止跌回升,年增長率近30%高于全省旅游業年增長率3%。但從10年間旅游收入情況和增長態勢來看,森林公園旅游收入增長不太穩定,尤其容易受所在區域自然條件、產業政策及社會宏觀經濟等因素影響而產生波動。
我們將湖南省森林公園旅游收入在全省旅游產業總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作為衡量森林公園旅游產業對全省旅游產業發展貢獻的重要指標。經計算,得到湖南省森林公園對全省旅游產業的貢獻情況曲線圖(圖2)。如圖2所示,湖南省森林公園旅游收入在全省旅游總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10年間均在0.69%~1.19%之間波動,其中2004年所占比重最大,2009年則比重最小。毋庸置疑,森林公園建設在全省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在全省旅游產業以及國民經濟中同樣作出了積極貢獻。從2008年起,以“資源整合、綠色惠民,打造林業經濟頂級品牌”為特色的“湘約天下”綠色旅游品牌創建活動開始實施,全省包括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在內的97家森林公園、72家社會知名景點(區)和國內8000余家賓館酒店正式簽約加盟,加盟景點單次免門票總面值達到5962元。景區類別以森林公園為主體,涵蓋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旅游小區、濕地公園、風景名勝區、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地質公園、漂流和溫泉等各類自然、人文景點,覆蓋全省14個市州,讓更多城鎮居民享受到了生態保護帶來的成果,給更多的森林公園周邊農民、手工業者帶來就業機會和增收渠道,有效緩解了當地就業壓力,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成為山區廣大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很多森林公園周邊的農民群眾依靠森林旅游業擺脫了貧困。短期來看,森林公園旅游收入的來源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但這一舉措有利于地方旅游產業鏈的整合和區域產業結構的調整,提高了當地旅游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增強了對相關行業的關聯帶動作用,如交通業、餐飲業、加工業、種養殖業、零售業等的發展,為推動區域乃至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圖2 湖南省森林公園對全省旅游產業的貢獻情況曲線
分析表明,湖南省森林公園旅游收入增長勢頭強勁但不太穩定,總體呈波狀運行態勢,目前在全省旅游經濟中所占比重較小但潛力巨大,在區域生態保護、山區扶貧攻堅等方面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未來全省森林公園旅游產業建設應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鏈延伸、健全森林旅游產品體系,大力發展以休閑度假、運動康體與田園體驗等為特色的森林生態旅游,為全省旅游產業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
[1]國家林業局.中國林業統計年鑒(2013)[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4.
[2]佚 名.湖南省旅游統計數據[EB/OL].http://www.hnt.gov.cn/gov/NewsList.aspx
[3]陳亮明.湖南森林公園森林景觀資源特征與森林文化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2.
[4]傅 晶.黑龍江省森林公園產業化經營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03.
[5]李潤潔.長沙低碳生態城市建設評價體系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1.
[6]田 里.旅游經濟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