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忻杪
如果讓你馬上說出對GP的第一印象,相信大多數人腦子里一閃而過的,就是他那張喋喋不休的大嘴和滿嘴噴出的垃圾話。沒錯,他是球場上的痞子,甚至還是“痞子之王”,但同時也是一位“痞子英雄”。
1993年總決賽,太陽對陣公牛,MJ最終率隊4比2贏得奧布萊恩杯,為第一王朝劃上圓滿句號,查爾斯·巴克利則無奈空手而歸。而在這之前的西部決賽中,太陽正是與超音速大戰了七場才4比3險勝。這一年,佩頓沒有踏足總決賽的好運,也錯過了提前與MJ巔峰對決的機會,不過他卻贏得了“手套”——這個后來讓其名垂青史的綽號。當他在西部決賽中如影隨形般貼身防守鳳凰城的后場第一火力點凱文·約翰遜后,堂弟打電話告訴佩頓說:“加里,你干的棒極了!你防得KJ就像戴著棒球手套握著棒球一樣。”
上世紀90年代NBA進入一個控衛輩出的年代,佩頓便是這群人中的佼佼者。盡管沒有如基德般精準的傳球,也沒有如斯托克頓般沉穩的心智,他卻是個性最鮮明,技術也最全面的一個。
進攻:可以輕松在高位完成掩護后中投或滲透后拋射;突破起來線路詭異,踩著小碎步就抹進三秒區了;身高不錯(1.93米),臂展很長,一對一情況下干拔命中率很高;必殺技為轉身后撤步跳投。
防守:作為NBA歷史上最恐怖的后場防守者之一,佩頓的統治力絕不僅局限于連續8年場均搶斷數列聯盟前10,還在于他能不動聲色地將防守威懾力貫穿到比賽48分鐘里的每一秒。這家伙會像牛皮糖一樣整個晚上“貼”在對手身上,糾纏他們,折磨他們。一旦在他的無休無止諸如“你爸媽貴姓”之類的垃圾話面前出現少許松懈,那么很遺憾,地獄的大門就已經向你敞開了(還記得2005年圣誕大戰他把拙嘴笨腮的拉瑪爾·奧多姆罵抓狂了么?后者差點沖上去揍他)。
“手套”,他往往會在對手最意想不到的時刻出擊,完成搶斷隨后立即轉化為快攻得分。一般習慣用右手的人,抄球時往往也會用右手,但他確是左手抄球,好處有二——首先是離球比較近;其次是能始終保持身體正對進攻者,如此縱使抄截不成,也不會因此露出半點破綻。除此之外,佩頓還很會利用其洞察進攻路線的能力迫使對手失誤,那種破壞進攻節奏的侵略性同樣很可怕。
2004-05賽季,在湖人跟隨“OK”組合外加“郵差”馬龍都沒混到戒指后佩頓轉投凱爾特人繼續追尋他的夢想。盡管這一年場均得分降到了自Rookie、Sophomore(第二年)以來最低的11.3,他卻仍能貢獻場均6.1次助攻,比前一個賽季還多了0.6次。在這位老將的幫助下,綠衫軍也一舉拿到45勝,以大西洋賽區頭名的身份挺進了季后賽。
隨后,2005-06賽季佩頓又加盟熱火。在邁阿密,他也成為了一個最完美的TeamPlayer,丟棄了以前的巨星架子(想當初這家伙也真是夠討厭的,罵隊友、和隊友干架、排擠教練甚至趕走教練……反正只要是破壞球隊安定團結的事他就肯定都干過),老老實實地執行戰術,幫助隊友。
那時“閃電俠”韋德還是健康的,“鯊魚”奧尼爾也沒有完全老化,在他們的帶領下熱火季后賽一路高歌猛進,直至總決賽會師小牛。那蕩氣回腸的六場逆轉大戰,佩頓在第五場投中奪命一擊……為自己贏得了追求16年之久的總冠軍戒指。在這個過程中他絕不是擺設,尤其是在嘗過1996年超音速和2004年湖人時期兩次與奧布萊恩杯失之交臂、功虧一簣的痛苦之后,這枚戒指,顯得愈發珍貴。
待到2006-07賽季,佩頓已經徹底失去了銳氣,球場上腳步越來越慢,進攻欲望也幾乎降到了零。老實講,他本該在前一年夏天上賽季就選擇離開,但大概是還想一嘗衛冕的滋味吧?最終也未能如愿。可饒是如此,當退役時佩頓還是幸福的。他帶走了一枚總冠軍戒指,并留給人們無數值得回憶的畫面——一次次兇狠的搶斷,一次次No Look Pass,一次次拋給“雨人”坎普的空中接力,還有一次次投籃命中后搖頭晃腦的有趣表情……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不是偉大卻孤傲地進入到無戒指巨星行列之中,引來一陣陣惋惜和慨嘆。
17年職業生涯,除NBA總冠軍外,佩頓還于1996年在亞特蘭大隨“夢三”奪取奧運會金牌,2000年再度被招入隊,隨“夢四”又奪取了悉尼奧運會的金牌。回看他那如車載斗量般的光輝紀錄,我們還可以發現——他是NBA歷史上第8位得分超過15000、助攻超過6000、搶斷超過1000次的球員;以控衛身份榮膺年度最佳防守球員榮譽?除他外也再無旁人。2013年,一代“黃金手套”正式入選奈史密斯籃球名人堂,功成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