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少波 尹紅俠
《三個月改變孩子一生》一書,是青島出版社2015年在親子教育領域的重磅力作。日前,版權輸出韓國的合同已正式簽署,這從一個側面證實了這本書的理念與價值。
長久以來,在國內家庭教育領域,“舶來品”占領了很大的市場空間,當然還有近幾年逐漸復興的中國傳統教育理念。
1978年之前,國家經過多年調整剛剛穩定下來,人們還沒有更多精力顧及精細的家庭教育,能吃飽飯就已經很好了;改革開放伊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政策的逐步推進,國人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對物質條件的改善上,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往往只能推給幼兒園和學校,基本處于“放養”狀態;真正開始重視教育、重視家庭教育始自世紀之交,這樣總的算來也不過20年時間。
更加重要的是,在這個越來越重視家庭教育的過程中,有很多年輕父母切斷了同傳統的連接,如同一個被餓得半死的旅人,不加選擇地學習吸收國外的各種主義和理念。這不僅體現在教育上,而且是方方面面的。這些主義作為觀念商標或許與時代有關,但對現實問題的解決卻基本無用。一方面,是因為中國這個巨大的時空有著自己的規律——人口眾多、多元文化、高速發展等等,很難簡單套用西方的各種主義,“拿來主義”和完全的復制都是行不通的;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整個世界在發生歷史性的變化——單就一個互聯網,就已經把地球變成了村,各種現成的主義也就多半成了“明日黃花”,很難跟上形勢的發展。
這個巨變的時代特別需要冷靜思考,而不是追隨各種主義的熱情。家庭教育也一樣,需要的是“潤物細無聲”,需要的是“百年樹人”的心態,而不是“狂風驟雨”和“急功近利”。
《三個月改變孩子一生》這本書,通篇沒有高深的理論,沒有喋喋不休地敘述所謂的真理,沒有提任何空洞的口號,甚至沒有教父母任何一招教育孩子的方法,更沒有直接針對孩子的任何言語;而是以陪伴、引導作為家庭教育的主體一一父母,靜下心來。《大學》里說:“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做任何一件事情,必須首先弄清楚事情的“本來面目”,比如,只有在清楚地知道親子教育實質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將孩子教育好。一顆浮躁的心,不可能照出孩子清晰的影子;一顆浮躁的心,還會把自己的浮躁強加在孩子身上;一顆浮躁的心,更會把屬于自己的“言傳身教”的責任推卸給孩子——現在的孩子可真難養。
相信韓國的親子教育現狀一定不同于中國,但親子教育的實質卻一定是相通的。
幾十年來,通過幾代人的努力,我國在經濟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績,在文化輸出領域也屢有斬獲。《三個月改變孩子一生》的版權輸出,是中國文化創新的縮影,也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縮影。書中傳達的“孩子會因父母的努力而改變”的親子理念,適合所有國家,適合全世界所有的家庭。
讓思想照亮未來
張守岳
法國巴黎,塞納河左岸聳立著一座思想和精神的殿堂——先賢祠,它并沒有墓地那原有的令人窒息的感覺,到今天這里埋葬著73位對法國做出非凡貢獻的逝者,其中僅有11位是政治家。他們一天又一天靜靜地看著塞納河汩汩流淌……
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它在精神上引領著一個國家的進步。如今,人們在浮華的物質生活中漸漸丟失了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精髓,我們是否也需要一棟先賢祠作為我們歷史文化的標志,引領中華思想文化在新的時代里枝繁葉茂?
法國人永不曾忘記偉人的貢獻和價值。為了巴黎的偉人墓祠、歷史遺跡,政府在二戰之時將巴黎命為“不設防城市”,拱手讓給了氣勢洶洶的納粹,只求他們不破壞它的歷史文化。為了過去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思想……法國付出了很大代價,用盡氣力去努力保護它們。所以,今天的巴黎依然是古典與現代并存的都市。
說到偉人,中國人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上下五千年,中華人才輩出,但是人們僅僅記得他們的文治武功,至于他們葬在哪里,無從知曉。一批批學生祭掃烈士公墓,也有不少人是嘻嘻哈哈、敷衍了事,距今更久遠的先賢墓更是無人問津。
“一個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會誕生偉大的思想。”紀錄片《大國崛起》里的話警示著后人: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柱,讓思想照亮未來的行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