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 佩,蘇 成,翟云霞,鞏文峰,旺 姆
(西藏大學 農牧學院,西藏 林芝860000)
灰霉病是全世界蔬菜、觀賞植物、果實甚至一些大田糧食作物上發生最普遍和分布最廣泛的病害,是溫室種植植物最常見的病害[1]。目前,在世界范圍內,灰霉菌(Botrytis.cinerea)侵染葡萄、蔬菜、漿果以及核果類作物,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它不僅能引起田間損失,甚至在果實的儲存和運輸中同樣造成危害[2]。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在防治番茄灰霉病上相繼使用多菌靈、甲基托布津、速克靈等化學藥劑[3~4],由于長期連續使用同一種藥劑(如多菌靈),不僅使環境受到污染,也使病原菌產生了嚴重的抗藥性問題[5~6]。本實驗通過對6種不同化學藥劑進行室內毒力測定,了解該6種藥劑地區對番茄灰霉菌的毒性強弱,篩選出防治效果較好的藥劑,為番茄灰霉菌抗藥性治理提供理論參考。
2.1.1 供試菌種
采取林芝地區溫室大棚番茄病果進行室內分離、純化獲得的番茄灰霉菌菌種,并良好保存于實驗室內。
2.1.2 供試藥劑
供試藥劑500g/L撲海因SC,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生產;50% 腐霉利WP,海南正業中農高科股份有限公司;70%純托津超微 WP,山東東信生物農藥有限公司;25%腐霉·福美雙 WP,陜西美邦農藥有限公司;80%多菌靈 WP,江蘇太倉市農藥廠有限公司;75%百菌清WP,海南正業中農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采用菌絲生長速率法[7],將提前用滅菌水稀釋好的6種供試藥劑(5 000mg/L)的母液分別以無菌水按倍數逐步稀釋為500μg/mL、200μg/mL、50μg/mL、20μg/mL、12.5μg/mL的藥液,在培養基為50℃左右時,用移液槍分別取1mL藥液于9mlPDA培養基中,混合均勻,制成帶藥培養基平板,以不加任何藥劑的培養基為空白對照,重復3次。
從實驗室取出保存的番茄灰霉菌,活化后,在培養好的平板邊緣用無菌打孔器打取直徑為5mm的菌餅,分別移到帶藥和對照平板上,在20℃恒溫培養箱培養3d后,運用十字交叉法測量菌落直徑。計算出菌落直徑的平均值,將菌絲生長抑制率換算成y,藥劑濃度換算成x,求得線性回歸方程y=kx+b,求出各菌株的抑制中濃度(EC50)[8]。菌絲生長抑制率公式為:
生長抑制率(%)=(對照菌落凈直徑(mm)- 處理菌落凈直徑(mm)/對照菌落凈直徑(mm)×100%。
據表1可知,在一定范圍內,6種藥劑隨濃度的增加,相對抑菌率增大,濃度越大,抑菌效果越明顯。
6種藥劑對番茄灰霉病的室內毒力測定表明(表2),百菌清、撲海因、純托津、多菌靈、腐霉利、腐霉 .福美雙對番茄灰霉病菌的質量濃度EC50分別為9.944、0.632 3、1.402 1、0.466 7、5.646 1和0.286 9μg/mL。其中,腐霉 .福美雙的EC50最小,說明對番茄灰霉菌的毒力最大,而多菌靈的EC50最大,說明對番茄灰霉菌的毒力最小。
室內毒力測定實驗表明,在防治番茄灰霉病時首選腐霉·福美雙,其次是百菌清、樸海因。在選擇藥劑時,要交替使用,可以提高防效。而多菌靈的毒力最差,可能是長期單一使用多菌靈,使灰霉菌對此藥劑產生了抗藥性,因而多菌靈不再適合單獨使用。因此,采取不同化學藥劑配合使用,例如多菌靈與福美雙混合,對防止草莓灰霉菌抗藥性產生有明顯作用[9],同時,研究新型低毒、高效的藥劑,配合不同防治措施,綜合治理番茄灰霉菌的抗藥性產生,提高番茄品質與產量。

表1 6種不同藥劑對番茄灰霉病菌的相對抑制率

表2 6種供試藥劑對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回歸方程及EC50值
[1]阿格里斯 .植物病理學[M].許崇堯,譯.5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
[2]陳宇飛,文景芝,李立軍 .葡萄灰霉病研究進展[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6,37(5):693~699.
[3]楊升炯,張曉鋼 .番茄灰霉病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研究[J].西北農業學報,1996,5(2):66~70.
[4]劉 波 .對多菌靈、速克靈具多重抗性的灰葡萄孢菌株性質的研究[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1994,16(3):50~54.
[5]張從宇,黃劍鵬,王榮華 .番茄灰霉病菌對速克靈的抗性檢測[J].安徽農業科學,2004,32(2):310~311.
[6]劉 波,葉鐘音,劉經芬 .速克靈抗灰霉病菌菌株性質的研究[J].植物保護學報,1992,19(4):297~301.
[7]農業部農藥檢定所.NY/T 1156.2-2006.農藥室內生物測定試驗準則:抑制病原真菌菌絲生長試驗——平皿法(農業行業標準)[S].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
[8]孫廣宇,宗兆鋒 .植物病理學實驗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142~143.
[9]楊 謙 .植物病原菌抗藥性分子生物學(第二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