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曙文
(湖北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孝感432000)
就業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就業問題關系著國家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大學生就業工作,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著力實現就業更加充分,推動實現更加高質量就業。
當前大學生就業壓力日益增大,另一方面社會經濟建設中急需大量人才,這是全國各地在經濟飛速發展中都會遇到的矛盾。我國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為國家培養管理、生產、服務第一線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重任。近些年來,高校逐年擴招,畢業生數量正在不斷增加,特別是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數量逐年更多,這就導致高職畢業生就業難問題變得更加日趨嚴峻。因此,深入分析當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以便切實轉變高職大學生的就業難狀況,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近些年來總體上畢業生就業形勢是比較艱難的,2004年有250多萬名大學生畢業,到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創紀錄的727萬,十年間,高校畢業生人數幾乎翻了近三番,在高校畢業生中,專科生的增幅最大。受到我們宏觀就業形勢所面臨的經濟放緩、就業總量不斷增加以及結構性矛盾突出的制約,使得針對我國高校畢業生的有效用人需求正在不斷降低。在高校畢業生數量日益增加的今天,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亟待解決。
通過走訪畢業生發現,大多數高職畢業生認為他們所面臨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因而存在巨大的思想壓力,有的畢業生甚至產生焦慮情緒。部分畢業生認為自己所學專業很難適應崗位對人才的需求,對專業前景持消極態度,這就導致他們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有一些畢業生認為當今的就業單位對學歷的要求會比較高,對大學生是否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很看重,也有的畢業生認為人脈關系在就業過程的作用很達,于是認為社會不公,就業機會不均等,這些都導致了高職畢業生存在非常巨大的心理壓力。
高職教育培養體系不具備必要的就業市場需求導向,不具備較為清晰的就業能力培養目標,許多高職院校大學生的知識儲備不具備具體的就業崗位的現實需求,導致他們很難就業,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日趨國際化,人才的競爭也日趨激烈。這就要求高職畢業生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溝通能力、和職業道德修養等,高職畢業生在自身能力素質方面還存在一定的欠缺,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畢業生的就業。
職業教育是能力提升教育,重在培養具備實踐能力強的高技能型、應用型人才,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才也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各種層次的應用型人才也不可或缺。目前職業教育層次由中職向高職提升的通道基本形成,但高職向本科層次提升還未完全形成,各高職院校應屆畢業生專升本的入學率比較低,僅占應屆畢業生人數的5%左右。而且招收專升本的院校也非職業教育類型的本科院校,無法使他們的知識技能和實踐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
在目前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難的形勢下,鼓勵大學生積極自主創業是高職院校解決畢業生就業難問題的關鍵方法。在現階段,雖然黨和國家政府以及各大高職院校對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了很多優惠政策,然而,高職大學生不具備豐富的市場經驗和組織管理能力,以及法律知識和風險投資方面的知識,也沒有充足的創業資金,這就導致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不高。
首先,在大一階段,學校有必要對學生講解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知識,將職業指導與專業的學習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就業指導,幫助學生做好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提高學生的創業就業技能。第二,自我分析評價。一方面,讓學生正確評價自我和將來從事的職業,樹立起正確的擇業觀。另一方面,對高職大學生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明確學生本人自身具有的基本素質和所具有的優勢。第三,擇業心理咨詢,在進行就業指導的時候,需要對大學生進行就業心理狀況進行指導,防止學生產生焦慮情緒。做好心理輔導工作,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自信心,讓學生能更好的應對就業中的心理壓力,找到自己適合的工作崗位。第四,就業信息服務,高職院校應注重各類就業信息的收集與及時發布,讓學生盡快找到合適的崗位。積極拓寬就業渠道,與政府主管部門和社會人才交流中心加強溝通和合作,全方位幫助學生就業信息。第五,加強求職技能指導,主要包括應聘程序、自薦方式、形象設計、就業程序、應聘禮儀、交談技巧等。通過指導,使高職大學生熟練掌握相應的技巧,克服求職中的困難,提高就業的成功率。
高職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必須認真權衡他們自身所學的專業知識以及就業方向,科學分析當前形勢下,行業對專業需求狀況,同時結合個人的興趣和愛好、專業特長、實踐能力等特點,來調整就業的期望值,樹立正確的擇業觀。鼓勵大學生積極到基層就業,到偏遠的西部地區、到農村建功立業、到小城鎮和社區服務,扎根基層。高職大學生理應面對現實和自我,采取先求生存、再求發展,先就業、再擇業、再創業的策略,樹立行行建功、處處立業的就業成才觀。
加快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改革的速度,就應該在培養高職院校大學生的過程中做到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真正適應市場不斷發展的現實需要。高職院校必須在辦學方向、招生規模、招生辦法等方面進行努力,進一步加快調整專業速度,多開設一些能夠培養和鍛煉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專業課程,保證專業課程的設置適應就業市場的現實需求。建立就業創業教育課程指導體系,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職業服務體系、就業教育等課程,不能提升高職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和理論水平。
為了使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大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對人才的現實需要,就必須進一步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和廣度,和用人單位建立起密切的合作關系,采取委托培養的“訂單式培養人才模式,既可以促進用人單位為大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職大學生的職業技能,與此同時,用人單位又能夠將工作崗位對人才的要求提供給高職院校,高職院校就能夠根據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來設置專業的課程,從而為用人單位培養他們真正需要的人才。
高職院校在就業指導工作中要加強大學生的自主創業教育,通過構建科學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營造良好的創業文化氛圍、進一步加強創業指導師的建設等一系列的有效途徑,使高職大學生具備創業意識、創業品質、創業精神、創業知識結構和創業能力,不斷提高高職大學生的創業綜合素質,切實實現高職大學生的生存能力、創業能力、競爭能力的大幅提高。
在現階段,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就業難問題十分突出,提升高職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是解決當前就業難的關鍵舉措,也是黨和國家、高職院校以及高職大學生所肩負的神圣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須不斷探索建立健全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長效機制,切實推動高職院校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大幅度提高,就業能力不斷提升,最終達到高職院校是職業教育的育人目標。
[1]吳軍箭.高職學生就業創業研究[J].科技信息,2009(33):12-15.
[2]劉艷梅.高職院校做好學生就業創業工作的舉措[J].石家莊法商職業學院教學與研究,2010,8.
[3]肖云忠.以特色專業建設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J].中國電力教育,2011(05).
[4]蘇敏.淺談當前形勢下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就業形勢[J].青春歲月.
[5]溫娟娟.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壓力現狀的調查[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4).
[6]徐鳳.高職學生擇業效能感的調查與分析[J].延邊黨校學報,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