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少穎
【摘要】隨著高考英語改革的推進,中學英語教學將從重語法、重讀寫、重做題的“應試英語”轉向重能力、重聽說、重思維的“應用英語”,溝通能力與英語思維能力培養將成為英語教學的“重頭戲”,中學英語教學工作者應直面這一趨勢,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迎接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為目標的新一輪教學變革。
【關鍵詞】高考改革 英語教學 能力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了高考改革的頂層設計,這是我國教育考試招生制度系統性、綜合性最強的一次改革,將顯著扭轉應試教育的傾向,逐步引導學校實施真正的素質教育。2014年起,北京、上海、山東、浙江等省市相繼推出了英語高考改革方案。曾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英語即將退出統考實行社會化考試,一年兩考,學生可多次參加。高考英語改革的趨勢逐漸明朗,由選拔性測試向水平測試轉變、由應試英語向應用英語轉變的大方向基本確定,這必將對中學英語教學產生積極的影響,值得深入研究探討。
一、轉變觀念,“應試模式”走向“應用模式”
長期以來,我國中學英語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大多是應試型的教學模式。英語教學一般以老師講解知識點、提問,學生記筆記,回答問題為主要形式,很少實現思維上的互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以記單詞、背語法規則、刷題為主。真正的語言交流總因為課時少而盡量縮減甚至不開展。課堂教學重知識、輕能力,重復述、輕思維,鮮活的語言變成了一道道題目??菰?、急功近利、無休止的練習題扼殺了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
這次英語考試改革的方向將是側重對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考查,突出基礎能力,淡化選拔功能。雖然英語的權重下降,但是聽力所占比例卻在增加。英語口語成績將來也必然占一定比例,說明改革正在努力將英語從死記硬背的應試模式向聽說、寫作、閱讀、交流等真實的應用方向引導,促進這門課程向實踐運用的方向躍進,還原英語的本來面目,還原語言這個交流工具的本來面目。因此,中學英語教學重心必將從重語法、重讀寫、重做題的“應試英語”轉向重能力、重聽說、重思維的“應用英語”。高中英語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學生學習習慣,性格特點,原有水平和情感態度的基礎上,結合社會的需要,制定面向全體學生,分層次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評價手段,改進教學。
二、轉變模式,提升跨文化交際,拓寬國際視野
無論高考怎么改革,英語教學的終極目的都應是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綜合應用能力。英語課程標準中對基礎階段英語教學任務的界定是:……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在國際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培養國際化的人才是英語教育的內容之一。國際性人才應當具有跨文化的生存能力,即有與國際對接、交流、溝通的能力,同時也應當具有全球視野、全球胸懷。在英語教學中,只有實現了其功用性及育人性,才能真正把學生培養成國際性人才。任何一種語言的發展都歷經了漫長的歷史積淀,具有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受到母語的影響,而在使用英語進行交際時又必將受到西方風俗習慣,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的影響。
三、轉變教法,讓英語思維能力培養貫穿英語教學始終
《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英語課程應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語言,不管是有聲的說話還是無聲的文字都是用來表達人類思維活動的工具。學習英語從根本上說就是學習一種思維方式或思維習慣,英語思維方式是英語學習的核心。
長久以來,我國中學英語學習材料多為內容淺顯、故事性強的對話或短文,教與學的方法多為重復、重述和背誦。這種學習內容與教學方法不利于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都是在老師的教鞭下識記背誦,沒有獨立思考的挑戰。高考改革后“為思維而教”必將成為中學英語教育的趨勢。西方國家越來越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世界上一流的教育把思維能力的培養列為三要素之首。牛津大學校長哈密爾頓說:“大學最重要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如何思考,特別是如何原創性地思考。”
因此,改革后的英語教學應多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自我思考,自我發現與歸納。英語思維教育的趨勢將顛覆傳統注重“雙基”的觀念。所謂“雙基”,指的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就英語學科而言,“雙基”就是語言知識和聽說讀寫能力。為思維而教,就是倡導學思結合,即學知識與學思維并重,知識與思維并駕齊驅,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今后的中學教學應在閱讀中指導學習策略,引導學生利用預測、分析、對比、質疑、推斷、總結、評判等思維方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思維能力。讓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動起來,跳起來,語言課就不再枯燥無味!
總之,由于受到舊的教育體制、教學觀念、教學模式的局限和影響,以及考試帶來的負面效應,中學英語教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脫離應試教學的軌道,沒有把能力培養作為英語教學的重點來抓。隨著英語高考改革方案的公布,新一輪改革即將全面展開,英語教學開始加速從應試型向應用型轉變,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朝著既定目標去努力,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調整、改進和完善,相信最終必定可以實現讓每個學生都能熟練掌握英語、用英語進行思維、達到學以致用程度的目標,為他們將來適應全球化的時代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貴麗萍.評判性閱讀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嘗試[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0(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