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纖薄的設計理念
惠普Pavilion 14-V216TX和華碩X450JN都屬于引入纖薄設計理念的筆記本,它們機身的最薄處都不足25mm,重量也被控制到2kg左右,并在此基礎上還延續了內置光驅的設計(圖1)。要知道,很多14英寸的輕薄本都是以犧牲光驅為代價。
惠普Pavilion 14是一款以“色”誘人的時尚產品,它擁有白、銀、紅三個版本(圖2),其中A(頂蓋)、D(底殼)的顏色相同并配有多紋路的裝飾,并將B(屏幕邊框)、C(掌托)面“包裹”其中,而邊角的弧線設計也令產品看起來更為圓潤時尚。相對于Pavilion 14的多彩圓潤,華碩X450JN就顯得更為剛毅了。這款產品的A面采用了同心圓的紋理裝飾,而C面的掌托部分也引入了金屬拉發絲紋,從而使整機看起來頗具金屬韻味。

四五代酷睿的競爭
兩款產品除了風格不同外,其核心硬件也存在很大“分歧”(見表1)。其中華碩X450JN屬于第四代酷睿處理器陣營的代表,它搭載了英特爾四代酷睿i5-4200H處理器,集成的HD4600核芯顯卡擁有20個EU單元,并輔以NVIDIA GeForce 840M獨立顯卡(圖3)。這個配置算是2014年中端游戲本的標配,GT840M的性能介于GT740M和GT750M之間,足以在1366×768像素和中高畫質下流暢運行絕大多數3D游戲。
Pavilion 14-V216TX最大的不同就是改用了英特爾最新的五代酷睿i5-5200U處理器,集成的HD5500核芯顯卡擁有24個EU單元,但同時也將顯卡換成了相對低一檔的GeForce 830M獨立顯卡(圖4)。問題來了,CPU方面是四代酷睿VS五代酷睿,而GPU方面則是830M VS 840M,在這種情況下到底哪款的性能更強?

CPU性能取決于頻率
首先我們需要認清一個事實:英特爾首發的第五代酷睿處理器都是TDP只有15W的超低功耗版,也就是研發代號為“Broadwell-U”的版本。以Pavilion 14-V216TX搭載的酷睿i5-5200U為例,其真正的競爭對手應該是TDP同樣僅有15W的“Haswell-U”(比如四代酷睿i5-4200U),其性能較i5-4200U提升10%左右,而且耗電更低。問題是,華碩X450JN所搭載的處理器卻是TDP高達47W的i5-4200H,其默認主頻就要比i5-5200U睿頻加速的最大頻率還高出100MHz。換句話說,雖然i5-5200U具備“五代酷睿”的光環,但它的性能依舊比不過i5-4200H。
可能有同學會問了,i5-5200U集成的核芯顯卡規格更高,能不能幫Pavilion 14-V216TX找回面子?

830M/840M獨顯存差異
這個答案還得從兩款筆記本配備的獨立顯卡說起。如果兩款筆記本都沒有配備獨立顯卡,那么自然是五代酷睿在游戲中更占優勢。問題是,本文中的Pavilion 14-V216TX和X450JN都武裝了NVIDIA獨顯,而且支持獨顯與集顯間的智能切換技術,當你在玩游戲時系統會自動切換到獨顯狀態,所以集顯的規格高低并不能影響產品間的游戲性能表現。
重點來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830M和840M的關系就好像是NVIDIA上代GT730M和GT740M,差別只體現在核心/顯存頻率上,通過超頻即可彌補二者之間的性能差異。遺憾的是,雖然830M和840M全部隸屬于“Maxwell”架構的GM108,但它們在流處理器和POPs單元等方面卻存在較大的差距(圖5~圖6)。換句話說,840M在游戲性能上依舊遠遠超過830M,而且哪怕你把830M超頻到爆也無法彌補這個差距(見表2)。

令人遺憾的擴展能力
惠普Pavilion 14-V216TX和華碩X450JN都采用了極為緊湊的機身結構設計,所以它們在內部都沒有預留mSATA或M.2插槽,想升級更高速的SSD硬盤,我們只能通過更換光驅位的硬盤托架“曲線救國”了。需要注意的是,兩款產品的光驅位接口應該都是SATA2.0,所以想升級SSD的話,建議將SSD安裝在原HDD機械硬盤位置,而將替換下來的HDD裝進光驅托架。
小結
很多人都存在“追新情結”,認為新品的性能就一定要強于舊品。而惠普Pavilion 14-V216TX和華碩X450JN就剛好解決了我們這一誤區:五代酷睿處理器雖強,但這只體現在與i5-4200U這類四代低功耗版酷睿處理器中的較量中。此外,類似GeForce 830M和840M獨顯的規格差異也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特別是在NVIDIA 800M和900M系列獨顯新舊交替的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