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宏 代艷艷 周 桐 羅福江 周玉琴 王 帥 趙 麗
(塔里木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塔里木畜牧科技重點實驗室,新疆 阿拉爾 843300)
?
新疆南疆地區牛羊寄生蜱類調查研究
劉永宏 代艷艷 周 桐 羅福江 周玉琴 王 帥 趙 麗*
(塔里木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塔里木畜牧科技重點實驗室,新疆 阿拉爾 843300)
為了明確新疆南疆牛羊寄生蜱類,有效防制本地區蜱及蜱傳病。2013年4~8月期間,采集新疆南疆牛羊寄生蜱樣,利用傳統分類鑒定方法進行蜱類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共采獲蜱1 584只,隸屬硬蜱科8個屬和軟蜱科2個屬,以扇頭蜱屬(Rhipicephalus)和璃眼蜱屬(Hyalomma)為羊蜱優勢屬類,分別占羊總蜱數的57. 8%、19. 80%;璃眼蜱屬(Hyalomma)、扇頭蜱屬(Rhipicephalus)和血蜱屬(Haemaphysalis)為牛蜱優勢屬類,分別占牛總蜱數的34. 18%、30. 36%、22. 96%。本次調查結果和前人研究結果略有差異。
南疆; 牛; 羊; 蜱; 調查
新疆地處北緯34°25′~48°10′之間,是國際公認的最佳奶牛飼養帶。目前,新疆奶牛飼養區域在整體布局上基本形成了產業帶,其中以南疆喀什、阿克蘇、巴州等為該產業帶南疆重點區域,奶牛養殖業已成為新疆地區促進農業增效和農牧民增收的重要產業[1]。另外,新疆有多個產肉和產毛特色羊品種,養羊業已成為新疆各族農牧民賴以生存的支柱[2]。由于南疆三地州大部分是穆斯林少數民族,對牛羊肉需求量大,牛羊養殖業在畜牧業生產中始終處于不可替代的作用[3]。蜱不僅吸食動物大量血液,叮咬部位發炎,宿主呈現功能麻痹性癱瘓,更為重要的是蜱是許多病原體的傳播媒介和保蟲宿主,蜱已成為傳播人類疾病僅次于蚊的第二大媒介,其中多數是人畜共患病[4]。綜上所述,調查清楚新疆南疆蜱種類,對防制當地蜱及蜱傳病具有重要意義。著名蜱螨學專家劉敬澤教授分析資料總結,世界上蜱類至少有18屬899種,其中中國蜱類有2科119種[5],分布也很廣泛,著名昆蟲學專家于心教授2004年調查發現新疆至少有24種蜱,蜱傳病至少有14種[6]。寄生蟲學教授巴音查汗介紹,新疆每年有80%的家畜被蜱叮咬或發生蜱媒病,危害極大[7]。但是,近年來通過大量采集蜱樣進行蜱分類調查的報道越來越少,新疆南疆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地域地貌和氣候環境等,是否出現新的蜱種不得而知。所以,為了避免出現新的蜱種及相應蜱傳病對人畜造成危害,調查清楚目前新疆南疆蜱類及優勢蜱種是非常必要的。
1.1 蜱采集
2013年4月1日~2013年8月31日,本研究在新疆克孜勒蘇克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阿克蘇地區庫車縣、阿瓦提縣和溫宿縣、和田地區策勒縣和喀什地區牛羊體表發現蜱,將煤油滴動物皮膚蜱叮咬處,將其假頭與皮膚垂直,然后用手或小鑷子輕輕地將其從皮膚中拔出,以免口器折斷殘留于動物皮內,導致標本不完整[8]。
1.2 蜱保存
飽血蜱置于不含任何固定劑的無菌容器中,并保證氧氣充足;饑餓蜱固定于70%的酒精中,帶回實驗室備用。同時,貼標簽并記錄清楚采集地點、采集時間、動物種類、性別、年齡和蜱數量,等[9]。共采集蜱樣1584只。
1.3 蜱鑒定
通過解剖鏡和顯微鏡,進行蜱外部形態結構特征觀察,依照分屬檢索表進行蜱種鑒定[10-13]。
2.1 新疆南疆牛羊蜱種類鑒定
經過5個月的蜱樣采集,自南疆6地區羊體采集蜱1192只,南疆3地區牛身上采集蜱392只,共1584只。經鑒定,此次調查地區采自羊的蜱鑒定出硬蜱科8個屬和軟蜱科2個屬,分別為扇頭蜱屬(Rhipicephalus)、牛蜱屬(Boophilus)、硬蜱屬(Ixodes)、血蜱屬(Haemaphysalis)、璃眼蜱屬(Hyalomma)、革蜱屬(Dermacentor)、花蜱屬(Amblyomma)、盲花蜱屬(Aponomma)、銳緣蜱屬(Argas)和鈍緣蜱屬(Ornithodoros);此次調查地區采自牛的蜱鑒定出硬蜱科4個屬,分別為扇頭蜱屬(Rhipicephalus)、璃眼蜱屬(Hyalomma)、牛蜱屬(Boophilus)和血蜱屬(Haemaphysalis)。
2.2 新疆南疆各采樣地區牛羊蜱種比例分析
采集于喀什地區羊身上蜱共135只,鑒定為2科6屬,璃眼蜱屬(Hyalomma)最多,占該地區蜱總數44.44%;鈍緣蜱屬(Ornithodoros)次之,占該地區蜱總數20%。采集于阿圖什市地區羊身上蜱共232只,鑒定為硬蜱科5屬,扇頭蜱屬(Rhipicephalus)最多,占該地區蜱總數42. 24%;璃眼蜱屬(Hyalomma)次之,占該地區蜱總數35. 34%。采集于和田地區策勒縣羊身上蜱共26只,鑒定為硬蜱科8屬,扇頭蜱屬(Rhipicephalus)最多,占該地區蜱總數50%;血蜱屬(Haemaphysalis)次之,占該地區蜱總數23. 08%。采集于阿克蘇地區溫宿縣羊身上蜱共301只,鑒定為2科6屬,扇頭蜱屬(Rhipicephalus)最多,占該地區蜱總數66. 45%;鈍緣蜱屬(Ornithodoros)次之,占該地區蜱總數10. 30%。采集于阿克蘇地區阿瓦提縣羊身上蜱共26只,鑒定為硬蜱科2屬,分別為花蜱屬(Amblyomma)69. 23%和扇頭蜱屬(Rhipicephalus)30. 77%。采集阿克蘇地區庫車縣羊身上蜱共472只,鑒定為硬蜱科4屬,扇頭蜱屬(Rhipicephalus)最多,占該地區蜱總數73. 31%;璃眼蜱屬(Hyalomma)次之,占該地區蜱總數19. 49%(表1)。
采集于阿克蘇地區庫車縣牛身上共230只蜱,鑒定為硬蜱科4屬,璃眼蜱屬(Hyalomma)最多,占該地區蜱總數40%;扇頭蜱屬(Rhipicephalus)次之,占該地區蜱總數33. 04%。采集于喀什地區牛身上共156只蜱,鑒定為硬蜱科4屬,血蜱屬(Haemaphysalis)最多,占該地區蜱總數35. 90%;璃眼蜱屬(Hyalomma)次之,占該地區蜱總數26. 92%。采集于阿克蘇地區溫宿縣牛身上共6只蜱,全部為扇頭蜱屬(Rhipicephalus)(表2)。
2.3 新疆南疆牛羊蜱種比例分析
從本研究新疆南疆采樣6地區羊蜱分析,扇頭蜱屬(Rhipicephalus)最多,共689只,占采集于羊總蜱數的57. 8%;璃眼蜱屬(Hyalomma)次之,共236只,占采集于羊總蜱數的19. 80%;其余依次為血蜱屬(Haemaphysalis)67只(5. 6%)、鈍緣蜱屬(Ornithodoros)58只(4. 87%)、花蜱屬(Amblyomma)50只(4. 19%)、牛蜱屬(Boophilus)34只(2. 85%)、銳緣蜱屬(Argas)20只(1. 68%)、革蜱屬(Dermacentor)19只(1. 60%)、硬蜱屬(Ixodes)11只(0. 92%)和盲花蜱屬(Aponomma)8只(0. 67%)(表3)。
從本研究新疆南疆采樣3地區牛蜱分析,由多到少依次為璃眼蜱屬(Hyalomma)134只(34. 18%)、扇頭蜱屬(Rhipicephalus)119只(30. 36%)、血蜱屬(Haemaphysalis)90只(22. 96%)和牛蜱屬(Boophilus)49只(12. 5%)(表3)。
本次采集于牛羊的1584只蜱,鑒定為硬蜱科8個屬和軟蜱科2個屬,新疆南疆羊蜱優勢屬類為扇頭蜱屬和璃眼蜱屬;牛蜱優勢屬類為為璃眼蜱屬、扇頭蜱屬和血蜱屬。本次調查結果,和前人研究結果略有差異。
蜱自1890年首次報道后,現在世界上分布極為廣泛。中國分布也很廣泛[5],如云南有硬蜱科8屬44種,軟蜱科1屬2種;甘肅有35種;寧夏有3屬5種;西藏有13種;內蒙有4屬6種;新疆至少有24種[6]。本次調查持續5個月采蜱時間,自南疆6地區羊和3地區牛身上采蜱1584只,鑒定出硬蜱科8個屬和軟蜱科2個屬,涵蓋北疆報道的5個種屬[14]且這些屬均于2005年喀什地區調查報道[15],此次鑒定未見此前新疆報道的異扇蜱屬[13],這可能和采樣動物有一定關系,異扇蜱屬多見于倉鼠身上。
喀什地區羊蜱優勢屬類為璃眼蜱屬和鈍緣蜱屬;阿克蘇地區庫車縣和阿圖什市地區羊蜱優勢屬類為扇頭蜱屬和璃眼蜱屬(Hyalomma);和田地區策勒縣羊蜱優勢屬類為扇頭蜱屬和血蜱屬;阿克蘇地區溫宿縣羊蜱優勢屬類為扇頭蜱屬;阿克蘇地區阿瓦提縣羊蜱優勢屬類為花蜱屬和扇頭蜱屬。阿克蘇地區庫車縣牛蜱優勢屬類璃眼蜱屬和扇頭蜱屬;喀什地區牛蜱優勢屬類血蜱屬和璃眼蜱屬;阿克蘇地區溫宿縣牛蜱全部為扇頭蜱屬。這和一些文章報道的結果不一致,如新疆喀什地區圖木舒克報道血紅扇頭蜱為該地區優勢蟲種[16],這可能和采集蜱樣季節、動物種類、生境類型及采樣具體位置等有關系。更準確的結果有待于更合理的設計調查方案,進行蜱類系統調查研究,如先確定調查范圍,涵蓋整個南疆地區或可代表南疆的代表點抽樣調查,如果抽樣調查則應確定抽樣比例及依據,同時考慮季節性等原因。此外,本調查研究的這些優勢蜱屬是新疆出血熱病原體攜帶者,還能自然感染Q熱、北亞蜱媒斑點熱、蜱媒腦炎,且是牛環形泰勒蟲等疾病的傳播媒介[6]。提示相關單位重視蜱及蜱傳播疾病給人畜造成的危害和經濟損失,針對不同地域不同物種的不同優勢蜱屬有效防制。

表3 新疆南疆牛羊蜱種類和比例調查結果
[1] 郭同軍,王加啟,桑斷疾,等.新疆地區奶牛養殖現狀調查報告[J].中國奶牛,2012,6:38-43.
[2] 王維群,馬翔.新疆肉羊產業發展的策略探討[C].第十屆中國羊業發展大會,中國新疆昌吉,2013.
[3] 蘇尤力,王惠,李捷,等.新疆南疆三地州牛羊肉比較優勢分析[J].當代畜牧,2013,2:21-23.
[4] 王嶼.微小牛蜱Bm91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畢赤酵母中的表達[D].蘭州:甘肅農業大學,2008.
[5] 楊曉軍,陳澤,劉敬澤.蜱類的起源和演化[J].昆蟲知識,2008,45(1):28-33.
[6] 于心,熱孜萬·阿不力孜,戴翔,等.新疆塔里木盆地及其鄰近地區的蜱類與疾病的關系[J].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2006,17(6):501-503.
[7] 巴音查汗,劉啟生,曹雯麗,等.新疆硬蜱優勢種類分布及牦牛蜱傳梨形蟲病流行病學研究[C].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家畜寄生蟲學分會,2011:352.
[8] 汪明主編.獸醫寄生蟲學(第三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36,38.
[9] 孔繁瑤主編.家畜寄生蟲學(第二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239-255.
[10] 施寶坤,邱漢輝主編.家畜寄生蟲的鑒別與防制[M].南通: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184-198.
[11] 李祥瑞主編.動物寄生蟲病彩色圖譜[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
[12] 項光華,吳成林,崔立云譯.獸醫寄生蟲實驗室技術手冊[M].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1991:185-192.
[13] 于心,葉瑞玉,龔正達.新疆蜱類志[M].烏魯木齊:新疆科技衛生出版社,1997.
[14] 劉繼榮,米來,王平福,等.準噶爾盆地硬蜱區系考察與名錄記述[J].中國動物傳染病學報,2013,21(1):60-65.
[15] 廖秋萍,王時偉.新疆喀什市周邊地區綿羊寄生蜱種類調查[J].塔里木大學學報,2005,17(4):42-43.
[16] 張秀萍,任宇瀾.新疆圖木舒克地區血紅扇頭蜱的鑒定[J].中國動物檢疫,2010,27(9):49-50.
Investigation on Parasitic Ticks from Cattle and Sheep in the Region of South Xinjiang
Liu Yonghong Dai Yanyan Zhou Tong Luo Fujiang Zhou Yuqin Wang Shuai Zhao Li*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Key Laboratory of Tarim Animanl Husband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Xinjiang Production & Construction Corps, Tarim University, Alar, Xinjiang 843300)
In order to define the species of parasitic ticks from cattle and sheep and the ticks and tick-borne diseases were controlled effectively in the region of South Xinjiang. From April to August, 2013, the species of parasitic ticks from cattle and sheep were collected in South Xinjiang and investigated the species of ticks using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quired ticks were in total 1 584, 8 genuses belonging to Ixodidae and 2 genuses belonging toArgasidae,thedominantgenusesofsheepwereRhipicephalusandHyalomma,accountingfor57. 8%and19. 80%ofthetotalofticksfromsheep,respectively,thedominantgenusesofcattlewereHyalomma,RhipicephalusandHaemaphysalis,accountingfor34. 18%, 30. 36%and22. 96%ofthetotalofticksfromcattle,respectively.Theresultsofthisinvestigationreported.Thesurveyresultswereslightlydifferentfromthepredecessors'studyingresults.
South Xinjiang; cattle; sheep; Tick; investigate
2014-09-02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博士資金項目(2012BB023);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1310757003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460655)。
劉永宏(1981-),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動物傳染病與免疫病理學。E-mail:lyhdky@126.com
*為通信作者E-mail:zhaolidky@126.com
1009-0568(2015)01-0024-05
S
ADOI:10.3969/j.issn.1009-0568.2015.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