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 闞有波
有一位修理工叫李愚,在新澤西一家修理廠已經(jīng)工作了三年。有一年新澤西交通異常,修理車間的車激增,李愚忙得腳不沾地。一天在修車時,他張冠李戴,把機油錯加在了變速器里面,幸好被及時發(fā)現(xiàn),沒有造成事故。
企業(yè)的管理部門依然對這件事情展開了嚴厲地問責。
首先,問責車間。他們從電腦中調(diào)出最近一段時間的修理記錄,發(fā)現(xiàn)李愚負責維修的車輛最近增加了30%,而他所在的崗位人手并沒有增加。調(diào)查部門認為,車間沒有適時增加人手,造成李愚工作量加大,勞累過度,人員調(diào)配失誤,管理失職。其次,問責人力資源部。李愚家里最近有什么問題?詢問得知,他的孩子剛三歲,上幼兒園不適應,整夜哭鬧,影響李愚休息。調(diào)查人員詢問后認為,人力資源部門沒有對他進行幫助,失職。再次,問責培訓部。李愚所保養(yǎng)的這種車,最近是否安排相關技術培訓?詢問得知,這種車是從日本新引進的車型,發(fā)動機機油加注口和自動變速器油加注口的位置很近,而且非常相似,很容易混淆。調(diào)查人員詢問后認為,培訓部門沒有對他進行相應的培訓,失職。最后,問責相關人員、問責汽車制造廠和銷售商。
專家認為,“誰也不想加錯油,這里可能有汽車本身的原因”。他們把同樣的車又找來一臺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兩種加注口的外觀、形狀相似,容易混淆。他們向廠家發(fā)函,建議改變這兩個加注口的形狀和位置,盡可能減少修理技師的誤識。
那幾天李愚特別緊張,不知企業(yè)如何處理。心理專家走訪了他,告訴他不用擔心車輛賠償事宜,已由公司解決。還與李愚夫妻探討如何照顧孩子,并向社區(qū)申請給予他10小時義工幫助。李愚下夜班,義工照顧孩子,以保證他能充分休息。同時企業(yè)特別批準他“放幾天假,幫助女兒適應幼兒園生活。”此后,李愚工作更加認真細致,再沒有發(fā)生類似錯誤。他和同事們都很喜歡自己的工作,想一直做下去。
汽車修理工作辛苦是眾所周知的,在美國,專業(yè)技術人員成為非常受人尊敬的職業(yè),除了較高的薪水和待遇外,筆者相信還有很多其他原因。
李愚想起來出國前在國內(nèi)的情形。領導先劈頭蓋臉訓斥李愚:“你怎么能犯這種低級錯誤?現(xiàn)在車主這么難伺候,企業(yè)沒錯還天天小心謹慎呢,你這不是給咱們老板找麻煩嗎?”維修部召開緊急會議,最終本著對車主負責、對維修部負責、對企業(yè)負責的態(tài)度,扣發(fā)李愚當月獎金,全廠通報批評。
車主知道自己的車被加錯油,大怒,跑回家安排了一番。一個小時后,車主全家本著“我們要幫助你們廠子整頓一下”的精神來到企業(yè),把業(yè)務室圍成水泄不通,服務經(jīng)理趕緊說明,但不管用,廠長趕忙前來交涉處理。車主聲稱,他們都是家屬,本來要開車帶家屬到西藏旅行,如果出了事情就全家都沒了。他們要討還公道,“公道”的具體內(nèi)容是賠一輛車(必須是新車),否則就向“媒體報料”。然而,還沒等雙方開展進一步的協(xié)商,微博、微信就已傳開。
記者們趕到修理廠的問題車旁,把李愚圍在中間。“你為什么加錯了油?”李愚回答道:“是我疏忽大意,我承認自己的錯誤,以后一定注意認真仔細。”記者又問:“你覺得有什么客觀原因嗎?”李愚說:“主要是我自己的錯誤。”某電視臺記者繼續(xù)友好、和善、循循善誘地開導他:“也不能全怪你吧,難道一點客觀原因都沒有嗎?”李愚想了半天,很不確定地說:“最近我們太忙了,車輛增加了30%,但修理人手沒有增加。也許車輛多了,我們太忙了,就忙中出錯吧。不知這算不算您說的客觀原因?”記者聽到這句話,大喜,馬上結束了采訪。
第二天,該電視臺播出了剪輯過的采訪錄音,錄音中的李愚只有一句話:“忙……就……出錯”。播音員義正詞嚴地評論道:“修理工竟然公然宣稱‘忙就出錯’,按照他的邏輯,從事其他職業(yè)者,如果工作忙,也都可以出錯了?主刀醫(yī)生忙,就可以給病人切錯了地方?銷售員忙,就可以給客人拿錯了商品?教師忙,就可以給學生講錯了知識?司機忙,就可以給乘客拉錯了道路?況且,國內(nèi)道路交通事故這么多,有30%以上都和修理有關。生命是最寶貴的,一輛車會關乎到一車人的性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作為掌管車輛安全的維修人員,尤其不能以任何理由當做出錯的借口。人生,不容出錯!”
某報社記者問李愚:“你以前加錯過油嗎?”李愚回答道:“我以前從來沒加錯過油。”記者又問:“那你覺得這次加錯油有什么原因嗎?或者說,你現(xiàn)在的工作狀態(tài)跟以前有什么不同嗎?”李愚說:“我首先承認自己的錯誤,加錯油是我的工作疏忽,我以后一定注意認真核對。如果一定要說原因的話,我的孩子最近經(jīng)常在夜間哭鬧,我夜里要醒來哄他好幾次,白天的工作狀態(tài)也許受了影響吧。”第二天,報紙刊出《修理工只關心自己孩子卻給車輛加錯油》。該文章指出,“企業(yè),本應是解決客戶困難、滿足客戶需求的地方;修理技師,本應是汽車醫(yī)生。但是,當修理技師只穿著4S店的工裝,卻沒有一顆為車輛服務的心時,他還是4S店的技師嗎?修理技師本應時刻以車輛利益為重,但我們昨天采訪的這位技師竟然理直氣壯地說,‘因為照顧自己的孩子,就給車輛加錯了油。’如此自私的人,哪里還配做技師?不如直接回家看孩子!想當年,‘子虛烏有市’第一修理廠的‘劉大傻’專家,為了搶修車輛,連續(xù)五十個小時不回家,不惜把自己的車借給客戶,讓自己愛人走著上班,直到走出腿殘疾,這是多么偉大的奉獻精神!這是多么高尚的大公無私精神!這是多么可敬的先人后己精神!時代呼喚‘劉大傻’這樣的好專家!”
某網(wǎng)站的記者問李愚:“你為什么加錯了油?”李愚答道:“是我的錯誤,我以后一定嚴加注意。”記者又問:“你覺得這兩個位置的油容易加錯嗎?”李愚說:“這兩個加油口確實很相似,容易混淆。”第二天,該網(wǎng)站首頁發(fā)表文章《修理工加錯油,反怪位置相似》,文章稱,“一名技工,因自己責任心不強,工作態(tài)度不認真,檢查核對不周到,沒有認真學習主機廠老板的講話精神,給車輛加錯了油,卻以‘位置相似’為借口!這難道就是藐視車輛的交通安全和褻瀆自己的工作職責的理由嗎?”文章后面,有數(shù)百條網(wǎng)友的留言評論,諸如:“連加油口都分不清,這個技工是瞎子嗎?”“把發(fā)動機和變速器放在一起,我家的孩子都能分辨出來,由此得出結論:技工的專業(yè)不如孩子!”“五十元和一百元的紙幣,他肯定分得清!”“哎!這年頭的修理廠呀……算了,我不說了!”這些充滿著“公平、正義”的留言評論,獲得了上千條“支持”和“頂”,這充分說明,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車主沒有得到滿意的答復,終于趕上車展了,在車前拴幾頭牛,牛拉著車來到展會門口……企業(yè)于是報警了。最后交通局和當?shù)叵麉f(xié)都被驚動了,領導拍板決定:企業(yè)一次性賠償車主一輛新車,延長車輛以后的保修期。以前問題,雙方責任均不再追究。老板回到辦公室,心中不爽。看到下面議論紛紛,就問大家議論什么。大家憤憤不平地說:“我們這么干都不掙錢,都是李愚這樣粗心大意、拿車輛當兒戲的人導致的!應該讓李愚賠,不能影響我們的獎金。如果他不賠,就應清除出企業(yè)隊伍,以保障以后的安全,這種事不能再發(fā)生,必須嚴懲!”老板琢磨后認為有道理。于是發(fā)布處罰決定,讓李愚出一半車錢,李愚無奈,自行交了辭職報告(不違反勞動合同,無需付錢)。
車間主管向老板訴苦:“20人修80臺車,本來就忙不過來。現(xiàn)在再開除1人,剩19人了,更忙不過來了。”老板說道:“要充分發(fā)揮員工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大力挖掘大家的工作潛能!你就跟大家說,‘從今天起,加班費由5元錢漲到6元錢!’只要多加班,就能輕松賺到六塊錢,他們就該有工作動力了!勞動力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擠,總還是有的!”車間主管不服氣,反駁道:“工作更忙了,出差錯的概率就更大了啊!到時候真要出了差錯,還不是我們工人擔責任?”老板一瞪眼,訓斥道:“工作再忙,也不許出差錯!哪怕只剩下1個工人,修100輛車,也不許出差錯,更不許完不成工作任務!這才體現(xiàn)管理水平呢!要常抓教育,提高工人的責任心,制訂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和考核標準,加強監(jiān)督和懲罰力度,鼓勵大家發(fā)揚‘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三不怕困,四不怕餓,五不怕罵,六不怕打,七不怕病,八不怕死’的‘八不精神’!明白了嗎?”車間主管連聲應允,退了下去。
一個夏天的早晨,山中彌漫著淡藍色的晨霧。野花五顏六色,漫山遍野。綠油油的野草散發(fā)著清香的氣味。一個名叫李愚的人,脖子挎著相機,牽著老婆的手,說說笑笑,走在山間的小路上。他已經(jīng)改行不做修理很久了。他改行之后才發(fā)現(xiàn),生活原來可以這么美好,周末居然可以陪愛人和孩子郊游,法定節(jié)日居然真的可以放假過節(jié),每天晚上居然都可以睡在自己家里,生物鐘居然再也不會顛三倒四,每天下班之后居然還有體力跟家人一起看電視、聊天,工作中偶爾出現(xiàn)失誤居然不會被人指著鼻子罵……他不由得感謝老板、感謝車主、感謝媒體了。在這之后,他到了美國,又操持起了老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