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浩,張 靜,周偉峰,王玲玲,刀 谞,滕恩江
1.鄭州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站,河南 鄭州 450007
2.河南省環境監測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0
3.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國家環境保護環境監測質量控制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12
金屬鎳幾乎沒有急性毒性,一般的鎳鹽毒性也較低,但鎳與水中有機酸形成的可溶性有機絡離子,如羰基鎳卻能產生很強的毒性。羰基鎳能以蒸氣形式迅速由呼吸道吸收,也能由皮膚少量吸收,接觸高濃度時會發生急性肺炎,甚至出現肺水腫或呼吸道循環衰竭而導致死亡[1]。鎳的主要工業污染源是采礦、冶煉、電鍍等工業排放的廢水和廢渣[2]。鎳作為我國重點控制的一項重金屬污染物指標,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3]、《地 下 水 質 量 標 準 》(GB/T 14848—93)[4]、《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5]、《污 水 綜 合 排 放 標 準 》(GB 8978—1996)[6]等標準中對其限值均做了明確規定。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城市人口的日益集中和社會活動強度的增大,我國突發性水環境污染事故時有發生[7],其中不乏重金屬污染事故[8]。便攜式分光光度計法是水質應急監測中的一項關鍵技術方法,已廣泛應用于應急現場快速監測。便攜式分光光度計具備可測水質參數眾多、方便操作、檢測快速等優點,在實際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市場上有多種便攜式分光光度計能快速測定水中鎳,但由于各種便攜式分光光度計的設計差異,造成監測結果可比性較差,數據的準確性也難以保證。因此,進行系統研究、明確各種便攜式分光光度計的準確性與適用性,對在實際應急監測工作中提供科學、有效的數據具有重要意義。該文選擇3種有代表性的便攜式分光光度計開展方法研究,通過研究反應溫度、顯色時間對測定結果的影響優化了分析方法,并將該方法與實驗室分析方法進行了對比,分析說明了該方法的準確性與適用性,對指導實際應急監測工作有重要意義。
在氨性溶液中,有氧化劑碘存在時,鎳與丁二酮肟作用,生成酒紅色可溶性絡合物,該絡合物吸光度(530 nm波長處)或色度積分值與溶液中鎳含量在一定濃度范圍內呈線性關系。
ZZW-II型水質多參數現場測試儀(以下簡稱ZZW-II測試儀,鄭州);便攜式PORS-15V型快速光譜儀(以下簡稱PORS-15V光譜儀,北京)及配套AM10型智能恒溫金屬浴、直徑25 mm比色管;JH916型多組分金屬檢測儀(以下簡稱JH916檢測儀,武漢)。
ZZW-II測試儀配套試劑和材料:水質分析鎳測試管、鎳專用助劑。
PORS-15V光譜儀配套試劑和材料:鎳測定試劑1#(檸檬酸銨溶液)、鎳測定試劑2#(碘溶液)、鎳測定試劑3#(鎳顯色溶液)、鎳測定試劑4#(EDTA溶液)。
JH916檢測儀配套試劑和材料:鎳掩蔽劑(檸檬酸銨溶液)、鎳氧化劑(碘試劑)、鎳顯色劑(丁二酮肟溶液)。
1.4.1 樣品采集、保存與預處理
樣品的采集與保存:采集后的水樣,貯存于聚乙烯瓶中,應盡快測定,否則,用硝酸酸化至pH=1~2,冷藏保存。
樣品預處理:水樣中不溶性物質會影響測定。若采集的待測樣品混濁或含有不溶性物質,需采用0.45 μm的濾膜過濾,去除不溶性物質。所有水樣測定前均調節pH至中性。
1.4.2 樣品測定
打開儀器,調出測定鎳的測定程序。依據儀器操作手冊,分別向待測樣品中添加各種測定試劑,搖勻使之充分反應,同時用純水作空白。反應完成后,及時將比色管插入比色槽,進行樣品測量。
2.1.1 反應溫度對測定結果的影響
在只改變反應溫度的情況下,對鎳標準溶液進行了測定,測定結果見圖1。可見,對ZZW-II測試儀,當其他條件不變,反應溫度為15~40℃時對鎳的測定結果影響不大,反應溫度過低會產生較大測量誤差,因此,選擇25℃作為反應溫度。對PORS-15V光譜儀,測定結果隨反應溫度的增加而逐漸降低,在30℃附近相對穩定,因此選用30℃開展研究,又因測定結果受反應溫度影響較大,研究中盡量控制反應溫度不出現大的波動。對JH916檢測儀,當其他條件不變,反應溫度為5~50℃時,測定結果隨反應溫度增加而逐漸減小,在20℃左右測定結果更靠近理論值(0.2 mg/L)且變化不大,因此選擇20℃作為反應溫度。
2.1.2 顯色時間對測定結果的影響
在只改變顯色時間的情況下,對鎳標準溶液進行測定,測定結果見圖2。從圖2可見,對ZZW-II測試儀,當其他條件不變,顯色時間為0.5~5 min時,鎳的測定結果隨時間延長而逐漸增大,在3 min前后測定結果變化不大且更靠近理論值(2.0 mg/L),因此選擇3 min作為顯色時間。對PORS-15V光譜儀,測定結果隨著顯色時間的延長而逐漸降低,因此,選擇顯色時間5 min開展研究,又因測定結果受顯色時間影響較大,研究中盡量精確控制顯色時間。對JH916檢測儀,當其他條件不變,顯色時間為2~14 min時,鎳的測定結果隨時間延長而逐漸減小,在8~12 min時測定結果變化不大且更靠近理論值(0.2 mg/L),因此選擇8 min作為顯色時間開展研究。

圖1 反應溫度對測定結果的影響

圖2 顯示時間對測定結果的影響
2.2.1 方法檢出限和測定下限
按照樣品分析步驟,對鎳標準溶液進行7次平行測定,根據《環境監測 分析方法標準制修訂技術導則》(HJ 168—2010)[9],計算方法的檢出限及測定下限,測定結果見表1。由表1可見,ZZW-II測試儀方法檢出限為0.2 mg/L,測定下限為0.8 mg/L;PORS-15V光譜儀方法檢出限為0.2 mg/L,測定下限為0.8 mg/L;JH916檢測儀方法檢出限為0.01 mg/L,測定下限為0.04 mg/L。

表1 檢出限及測定下限測定結果一覽表 mg/L
2.2.2 方法精密度
參考3種儀器推薦的測定上限,分別配制3種不同濃度的標準溶液,平行測定6次,計算其相對標準偏差。測定結果見表2。

表2 精密度測定結果
可見,ZZW-II測試儀測定標準樣品時,精密度較好,相對標準偏差最大值為4.9%;PORS-15V光譜儀測定標準樣品時,精密度稍差,尤其對較低濃度樣品測定時,相對標準偏差達13.5%;JH916檢測儀測定標準樣品時,相對標準偏差最大值為6.5%。
選取鄭州市有代表性的3個地表水水樣和3個廢水水樣,分別對水樣及水樣加標樣品進行了測定,測定結果分別見表3、表4。

表3 地表水樣品測定結果
由表3可見,3種便攜式分光光度計對3個地表水水樣的測定結果均為未檢出,ZZW-II測試儀對3個地表水樣品的加標回收率分別為96%、89%、88%,PORS-15V光譜儀對3個地表水樣品的加標回收率分別為112%、83%、108%,JH916檢測儀對3個地表水樣品的加標回收率分別為108% 、92% 、90% 。

表4 廢水樣品測定結果
由表4可見,ZZW-II測試儀對3種廢水樣品的加標回收率分別為79%、87%、94%;PORS-15V光譜儀對3個廢水樣品的加標回收率分別為113%、109%、102%;JH916檢測儀對3個廢水樣品的加標回收率分別為108%、111%、114%。
分別選取地表水和廢水2種不同水樣,與實驗室分析方法進行方法比對,每類樣品平行測定6次,測定結果見表5。實驗室分析方法采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10],實驗結果檢驗方法采用F檢驗法[11](精密度檢驗方法)和 t檢驗法[12](準確度檢驗方法)。由表5可見,ZZW-II測試儀和實驗室分析方法相比,測定結果相對偏差分別為-5.8%和21%。經F檢驗,2種分析方法對地表水的測定結果精密度無顯著性差異,對廢水的測定結果精密度有顯著性差異;經t檢驗,2種分析方法對地表水和廢水的監測結果準確度均有顯著性差異。

表5 便攜式分光光度計法和實驗室分析方法結果比對
PORS-15V光譜儀和實驗室分析方法相比,測定結果相對偏差分別為7.7%和19%。經F檢驗,2種分析方法對廢水測定結果精密度無顯著性差異,對地表水測定結果精密度有顯著性差異;經t檢驗,2種分析方法對地表水和廢水測定結果準確度均有顯著性差異。
JH916檢測儀和實驗室分析方法相比,測定結果相對偏差分別為4.2%和35%。經F檢驗,2種分析方法對地表水和廢水的測定結果精密度均無顯著性差異;經t檢驗,2種分析方法對廢水測定結果準確度無顯著性差異,對地表水測定結果準確度有顯著性差異。
通過研究反應溫度和顯色時間對測定結果的影響,優化了3種便攜式分光光度計快速測定水中鎳的方法。研究結果表明,JH916檢測儀快速測定水中鎳的方法檢出限(0.01 mg/L)低于ZZW-II測試儀和PORS-15V光譜儀的方法檢出限(均為0.2 mg/L),在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中具有相對較高的靈敏度。ZZW-II測試儀和JH916檢測儀快速測定水中鎳的方法精密度差異性不大,其測定結果相對標準偏差均未超過6.5%(n=6),PORS-15V光譜儀快速測定水中鎳的方法精密度稍差,尤其對較低濃度樣品進行測定時,其相對標準偏差達13.5%。3種便攜式分光光度計測定實際樣品時,加標回收率分別為79% ~96%(ZZW-II測試儀)、83% ~113%(PORS-15V光譜儀)、90% ~114%(JH916檢測儀),表明3種便攜式分光光度計均有較好的準確度。與實驗室分析方法相比,3種便攜式分光光度計快速測定水中鎳的測定結果相對偏差均較大,最大相對偏差分別為21%(ZZW-II測試儀)、19%(PORS-15V光譜儀)、35%(JH916檢測儀)。從現場應急監測便捷程度上分析,3種便攜式分光光度計相比,ZZW-II測試儀操作最簡便,PORS-15V光譜儀和JH916檢測儀操作難易程度相當,略顯繁瑣。
[1]萬本太.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與處理處置技術[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6:50-51.
[2]曹雷,任妍冰,楊惠林.海水中微量鎳的吸附溶出伏安法分析研究[J].中國環境監測,2008,24(1):10-12.
[3]GB 3838—2002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S].
[4]GB/T 14848—1993 地下水質量標準[S].
[5]GB 5749—2006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S].
[6]GB 8978—1996 污水綜合排放標準[S].
[7]胡迪峰,翁燕波,徐能斌.水環境應急快速監測QA/QC技術體系探討[J].中國環境監測,2011,27(6):36-39.
[8]呂杰,朱燁,朱筱俊,等.便攜式光度計快速測定水中鎳含量[J].福建分析測試,2013,22(3):8-11.
[9]HJ 168—2010 環境監測 分析方法標準制修訂技術導則[S].
[10]原國家環保總局《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編委會.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M].4版.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6:291-298.
[11]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環境水質監測質量保證手冊》編寫組.環境水質監測質量保證手冊[M].2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264-266.
[12]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環境水質監測質量保證手冊》編寫組.環境水質監測質量保證手冊[M].2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