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 娟,王俊華,李翠娥
(湖北醫藥學院附屬太和醫院,湖北 十堰 442000)
?
針刺治療缺血性中風恢復期療效綜合評價
柯 娟,王俊華,李翠娥
(湖北醫藥學院附屬太和醫院,湖北 十堰 442000)
目的:研究針刺治療缺血性中風恢復期患者的綜合療效。方法:選取90例恢復期缺血性中風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采用補陽還五湯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針刺法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神經功能缺損恢復情況以及生活活動能力指數(Barthel)。結果:經治療,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神經功能缺損恢復情況優于對照組,Barthel指數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刺法治療恢復期缺血性中風患者效果明顯,患者神經功能恢復良好,生活活動指數提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中風;恢復期;缺血性中風;針刺;臨床研究
中風是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中風主要表現為突然昏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語言表達不利等癥狀,缺血性中風為其中一大類型,典型特征為發病急、病情嚴重、復發率較高,給患者帶來了較為嚴重的身心傷害[1]。伴隨著人口老齡化,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因此,關注老年人腦血管疾病,成為了公共衛生的焦點問題。本文采用針刺法治療缺血性中風患者45例,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將具體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2013年我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風患者9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其中,對照組男20例,女25例,年齡55~81歲,平均年齡(67.4±1.9)歲;觀察組男22例,女23例,年齡57~79歲,平均年齡(68.1±1.2)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患者經過腦CT和MRI檢查,確診為缺血性中風,主要癥狀為意識昏蒙、語言不清晰、偏癱,次要癥狀為眩暈頭痛、共濟失調;患者年齡在40歲以上,病程大于1個月,處于中風恢復期;排除精神疾病患者及合并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結核病、傳染性病變患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補陽還五湯治療方案,藥物組成為:黃芪30g,紅花、當歸各15g,地龍、桃仁、赤芍各10g。根據患者實際病情適量加入其他藥物。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針刺治療方案:患者平躺,皮膚消毒,分別對人中、地倉、風池、極泉、合谷、后溪、委中、豐隆、昆侖等穴位進行針刺;采用平補平瀉手法,得氣后保留針刺30min,每天1次,堅持21天。
1.4 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判定標準:顯效:患者癥狀明顯改善,生活能夠自理;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改善,語言功能有所恢復,部分生活自理;無效:臨床癥狀加重。
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觀察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恢復情況,判定標準:痊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90%以上;進步: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40%~90%;無變化: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在40%以下。
總恢復率=(痊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3)對比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活動能力,包括衣食住行等各方面,Barthel指數總分為100分。
1.5 統計學方法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經治療,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恢復情況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n)

表2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恢復情況比較 (n)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活動能力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Barthel指數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活動能力比較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中風恢復期指發病2周至半年的時間段,為中風恢復的重要時期,且該階段的臨床治療較為關鍵。中醫采用補陽還五湯治療,具有通絡活血、治瘀補氣的功效[2]。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該藥劑可抵抗心肌缺血和腦缺血損傷,改善血液的流變性,促進人體微循環。但缺點在于治療恢復時間較長,療效并不理想。
針刺穴位對象主要是陽明經,具有活血益氣、疏通經脈的作用[3]。現代醫學證明,針刺法治療缺血性中風可有效增加腦部的供血量,改善大腦血液循環,提高腦電活動,促進肢體功能的快速恢復[4]。與補陽還五湯相結合,可顯著提高療效,保證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針刺法治療恢復期缺血性中風患者效果明顯,可有效促進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提高生活活動指數,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陳春艷,葛林寶,徐鳴曙.以靜態平衡為主評估針刺治療缺血性中風恢復期臨床療效[J].上海針灸雜志,2014,21(4):291-295.
[2] 于振章,侯瀚翔.中西醫結合治療缺血性中風恢復期療效觀察[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12,12(5):30-32.
[3] 汪德全.補陽還五湯結合針刺治療缺血性中風恢復期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24(9):87-88.
[4] 何揚子,陳卓銘,李靜銘,等.不同留針時間對針刺治療缺血性中風療效的影響[J].新中醫,2012,8(1):58-60.
(責任編輯:李嵐春)
2014-08-13
柯娟(1969-),女,湖北省十堰巿太和醫院副主任護師,研究方向為中醫護理。
R246.6
A
1673-2197(2015)02-0079-01
10.11954/ytctyy.20150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