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婷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廈門市中醫院,福建 廈門 361000)
?
茯苓甘草湯治療肺動脈高壓氣虛血瘀證臨床研究
陳婷婷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廈門市中醫院,福建 廈門 361000)
目的:探討茯苓甘草湯治療肺動脈高壓氣虛血瘀證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將54例肺動脈高壓氣虛血瘀證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7例,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西藥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加用硝苯地平控釋片,實驗組患者加用茯苓甘草湯,治療3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臨床療效,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動脈收縮壓、肺功能和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情況。結果:經過治療,實驗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2.6%,對照組為81.5%,實驗組臨床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均明顯改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茯苓甘草湯治療肺動脈高壓氣虛血瘀證效果顯著,可明顯改善患者肺功能和肺部血液循環,療效優于硝苯地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茯苓甘草湯;肺動脈高壓;氣虛血瘀證;血液流變學
肺動脈高壓是一種極其嚴重的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為肺部血管阻力增加,病情進行性加重,最終可導致右心衰。該病發病機制復雜,但右心衰竭是所有肺動脈高壓患者死亡、殘疾的最終原因[1-2]。中醫中并無肺動脈高壓這一病名,根據其臨床表現,可將其歸于“肺脹”范疇,認為其是由肺氣脹滿、逆而不將所致,病機為本虛標實,故活血化瘀、補肺益腎是治療“肺脹”的基本原則[3]。本研究采用利水滲濕、益脾和胃的良方茯苓甘草湯治療肺動脈高壓氣虛血瘀證患者,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3月—2014年3月期間我院門診及住院部收治的54例肺動脈高壓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1例,女23例,年齡43~75歲,平均(61.7±7.3)歲;病程6個月至12年,平均(5.4±2.9)年。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7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醫“肺脹”診斷標準[4]:肺腎氣虛、痰瘀阻肺;主證:氣短、氣虛、乏力、下肢浮腫、唇甲青紫、面色黯淡;舌脈:舌質發紫、發黯,或伴有瘀斑;②符合西醫肺動脈高壓診斷標準[5],并經心電圖、胸部X線檢查確診;③就診當日肺動脈收縮壓>30mmHg;④中醫辨證分型屬氣虛血瘀證。
排除標準:①左心相關疾病所致肺動脈高壓者;②由肺癌、肺結核或脊柱病變所致肺動脈高壓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④嚴重心、腎、肝等疾病或伴有造血功能異常者;⑤治療依從性差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西醫治療,包括口服利尿劑、抗凝藥、正性肌力治療、吸氧等。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口服硝苯地平控釋片,每次30mg,每日1次;實驗組患者服用茯苓甘草湯,方劑組成為茯苓6g、桂枝6g、甘草3g、生姜9g,加500mL水煎至200mL,去渣后于早晚分服,每日1劑。治療3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1.4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1)采用中醫證候積分法[6]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體征進行評分,主要包括喘促、氣短、乏力、心悸、胸悶、暈厥、下肢浮腫等,其中0分代表無明顯癥狀,1分代表癥狀輕微,2分代表癥狀明顯,3分代表癥狀嚴重。參考中醫證候療效評價標準[7]:痊愈:癥狀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0%;顯效:癥狀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90%;有效:癥狀有所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69%;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或加重。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2)檢測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情況,分別于治療前后清晨空腹抽取患者肘靜脈血3mL,采用HT-100全自動血流變分析儀對血液流變學指標進行檢測。
1.5 統計學分析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經過治療,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均明顯降低(P<0.05),且實驗組患者積分降低程度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2.6%,對照組為81.5%,實驗組臨床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465,P=0.019),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經過治療,實驗組患者血液流變學各指標均明顯改善,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各指標變化情況不甚明顯(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n(%)]
肺動脈高壓是指肺動脈收縮壓大于30mmHg的一種肺部綜合征,該病可導致肺血管重塑,引發血流動力學改變,誘發右心衰竭,嚴重者可導致死亡。該病病因復雜,且病情進展緩慢,臨床治療非常棘手。王英等[8]報道稱肺動脈壓力的高低直接決定患者預后好壞,因此控制肺動脈高壓成為臨床治療的主要目標。目前西醫多采用氧療、口服鈣離子拮抗劑等手段治療該病,并取得一定效果。但亦有研究表明[9],即使充分氧療也難以徹底治愈肺動脈高壓,而血管擴張藥雖能降低肺動脈壓力,但亦會影響體循環,導致冠脈血流和灌注量降低,右心衰持續惡化,進而加重患者低氧血癥。正是由于西醫治療的種種局限性,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傳統中醫對該病的治療效果。很多學者開始嘗試采用中醫或中西醫結合治療肺動脈高壓,如秦瑩[10]采用肺心寧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肺動脈高壓,湯曉燕等[9]采用虎杖口服液治療肺動脈高壓,均取得滿意效果。


組別時間HCT(%)全血黏度(mPa·s)低切高切纖維蛋白原(g/L)血漿黏度(mPa·s)實驗組(n=27)治療前0.53±0.074.89±1.4814.57±5.615.03±1.972.01±0.67治療后0.41±0.04ca3.60±1.19ca11.14±5.01ca3.85±1.37ca0.97±0.38ca對照組(n=27)治療前0.54±0.054.91±1.5014.65±5.754.99±1.762.03±0.81治療后0.50±0.054.52±1.3714.04±5.314.76±1.841.96±0.77
注:cP<0.05 vs治療前;aP<0.05 vs對照組。
茯苓甘草湯由茯苓、甘草、生姜、桂枝組成,具有消炎利尿、活血利水之功效。其中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效。《普濟方》曰:“茯苓、甘草之甘,益津液而和衛,桂枝、生姜之辛,助陽氣而解表”。現代醫學研究[13]表明茯苓甘草湯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本研究中,經過治療,實驗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2.6%,對照組為81.5%,實驗組臨床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均明顯改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表明采用茯苓甘草湯治療肺動脈高壓氣虛血瘀證效果顯著,可明顯改善患者肺功能和肺部血液循環,療效優于硝苯地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錢進,王亞梅,張振寧,等.特發性肺動脈高壓的臨床和血液動力學分析[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3,32(2):183-185.
[2] 曹峰,傅延齡.茯苓甘草湯對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底NO、ACHE影響的實驗研究[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1,33(4):43-46.
[3] 閆素.邵念方治療肺動脈高壓驗案1例[J].河南中醫,2011,31(10):1194-1195.
[4] 全貞雪,劉玉超,李宇航,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醫診斷及相關辨證論治規律探討[J].吉林中醫藥,2012,32(5):433-436.
[5] 李宏松,劉建平.肺動脈高壓危象的診斷與防治[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9,18(7):778-779.
[6] 魏曉娜,楊鳳文,檀金川,等.益腎通絡方治療對原發性膜性腎病患者血液生化檢查結果及臨床癥候積分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23):3006-3007.
[7] 李梢.從維度與階度探討中醫證候的特征及標準化方法[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3,26(3):1-4.
[8] 王英,李亞,李建生,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血管重塑研究進展[J].中醫學報,2012,27(2):143-145.
[9] 湯曉燕,黃美健,冷報浪,等.虎杖口服液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動脈高壓患者血流動力學影響的研究[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1,18(6):461,463.
[10] 秦瑩.肺心寧治療7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動脈高壓[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7,41(4):43-44.
(責任編輯:尹晨茹)
2014-12-01
陳婷婷,女,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廈門市中醫院主治醫師。
R285.6;R256.1
A
1673-2197(2015)02-0107-02
10.11954/ytctyy.20150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