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錦(河南省上蔡縣文物管理所,河南 上蔡 463800)
試論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和現代基本建設之間的關系
程錦
(河南省上蔡縣文物管理所,河南上蔡463800)
正確處理好不可以移動文物與現代基本建設之間的關系,不僅可以起到文物保護的作用,更能對文物資源進行合理利用,同時還能將當地城市建設的特色充分展現出來。但實際工作中往往存在諸多問題,為此,本文在充分了解不可移動文物概況的基礎上,對其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對兩者之間的關系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
不可移動文物;文物保護;現代基本建設;概況;現狀;和諧發展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提升,我國城市化進程也越來越快,要求城市基礎設施的數量與質量必須符合相關文物保護規定,才能避免現代基本建設與不可移動文物之間矛盾的激化。作為文物保護工作的主要內容,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工作中,應對其自然因素、人為因素引起的破壞加以重視,做到相關保護措施,才能確保不可移動文物與現代基本建設之間的和諧共存,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不可移動文物是指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畫、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筑等,是針對可移動文物而言。對城市傳統文化及建筑遺產加以保護,是繼承與發揚民族文化的前提,城市每個年代的不同建筑,包含著不同的文化內涵,更標志著各個年代的文化及科學技術水平。在研究不可移動文物時,必須對其歷史、內涵進行充分了解,才能充分展現其社會價值及人文精神。
(1)國家文物局在2011年12月29日對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結果進行了公布,從相關數據可以看出,內地有766722處不可移動文物進行了登記。其中17.7%已經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保存效果較低,8.43%登記過的不可移動文物保存狀況極差,由此可見,我國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工作還存在諸多問題。國家文物局在2014年召開了會議貫徹全國文物工作會議精神,對工作重點進行部署。在會議中明確指出了文物保護和城鄉建設之間的矛盾問題,并表明現階段我國文物系統執法能力嚴重不足等問題。在全國文物普查中不可移動文物消失的共有40000處以上,50%以上的不可移動文物損壞原因都是現代基本建設,由此可見,最高限額50萬元的行政處罰已經無法對房地產開發的利益進行有效遏制。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2007年12月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進行了修正,其中明確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地下、內水和領海中遺存的一切文物,屬于國家所有。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石窟寺屬于國家所有。國家指定保護的不可移動文物,如紀念建筑物、古建筑、石刻、壁畫、近代現代代表性建筑等,沒有國家其它規定的,也歸屬于國家,由此可見,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的所有權不會跟隨其土地權、使用權而發生任何變化。但實際工作中,往往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如部門管理者貪污、受賄,致使大量建筑物侵占了不可移動文物的所屬地,導致大多數不可移動文物損壞或消失,嚴重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更使民族文化傳承遭到了嚴重的影響。從以上問題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在文物保護方面,法律法規體系還不完善,因其主體制定不具有一致性,導致各種法律漏洞的產生,致使文物保護執行中缺乏法律依據。
(3)在改造舊城區過程中,雖然部分不可移動文物得以保留,但卻破壞了其附近的環境,將文物隔離及孤立出來,這種情況下,并不能將當時生產生活的景象充分反映出來,這些文物與現代基本建設之間存在極大的差異性,導致城市布局不合理等問題的出現,此外,部分地方政府為增加經濟效益,將大量現代娛樂場所建立在不可移動文物周圍,導致文物舊址受到了極大的損害。
(1)新中國成立后,進行了多次文物普查工作,在充分了解我國不可移動文物現狀的前提下,對其數量、分布及保存現狀進行了全面掌握,目前,全國共有2351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務院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有100多座,如開封等地。截止目前,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公布了85座歷史文化名鎮,72座歷史文化名村,并進行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在城市規劃中,必須重視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和現代基本建設和諧發展,在保護不可移動文物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社會經濟及加大現代基本建設,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可靠的保障。為此,必須對不可移動文物保護范圍進行準確規劃,并進行相關標識的豎立及進行相關檔案資料的記錄,同時進行保管機構的設置。隨著文化遺產保護力度的不斷增強,相關部門必須對其保護工作加以重視,在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中納入文物保護工作,并在城鄉建設規劃及財政預算等方面納入不可以移動文物保護。確保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實現文物保護與經濟建設的和諧發展。
(2)現階段,我國文物保護工作開展中,其法律體系核心為《文物保護法》,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等,各項法律法規的出臺,實現了文物保護工作有法可依的良好效果。不可移動文物作為文物保護的主要內容,也應建立與完善其法規和標準化。在不可移動文物與現代基本建設關系處理中,為提高文物管理水平,加大保護力度,必須完善其相關法律法規,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兩者的共同發展。
(3)實現“功能城市”與“文化城市”的完美結合,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要凸顯城市的文化底蘊。因此,在城市建設規劃中,必須對城市文化特性進行充分考慮,將文化遺產和城市特色作為城市形象的基礎,促使不可移動文物由城市包袱的形象轉變為城市特點,為城市發展提供經濟發展的機遇,這也是保護不可移動文物的最佳方式,更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資本和動力。
綜上所述,作為全人類的財富,科學保護不可移動文物是全民的責任。為此,管理人員必須積極應對不可移動文物和現代基本建設之間的矛盾,通過有效措施的選用,提高不可移動文物的社會價值及經濟價值。并將其注入現代基本建設規劃中,將其價值充分挖掘出來。做到不可移動文物保護與現代基本建設之間和諧發展,為文化保護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1]劉敏.天津建筑遺產保護公眾參與機制與實踐研究[D].天津大學,2012.
[2]張文仁.淺談不可移動文物保護與現代基本建設矛盾與對策[J].旅游縱覽(行業版),2012(01).
[3]劉紅兵.論文物保護法的物權規定及其完善[D].山東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