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婷潔(唐山職業技術學院財經系,河北唐山 063000)
淺析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若干問題
馬婷潔
(唐山職業技術學院財經系,河北唐山 063000)
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關系到國有資產的安全、會計信息的質量以及政府的治理水平。而我國目前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環境、風險評估體系不完善、內部控制活動不嚴格、信息溝通機制不健全及內部監督機制不到位等問題。因此,加強內部控制的主要途徑就是建立良好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機制、內部控制測評機制、信息與溝通制度以及完善內部控制監督機制。
事業單位 內部控制 問題
隨著《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的頒布和實施,企業管理水平顯著提升。而行政事業單位由于其特殊性,內部控制建設相對滯后,這嚴重制約了工作效率和效益。為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水平,財政部印發《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新《規范》的出臺意味著行政事業單位將接受一場內控風暴的洗禮。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各行各業都越來越重視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行政事業單位也不例外。要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爭取效益達到最大化,就要建立一套完整且運行良好的內控制度。而如今,大多數事業單位不重視甚至沒有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提高內部控制對事業單位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文在分析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問題中,結合較為權威的COSO報告中內部控制五要素: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控。分析各要素在現階段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存在的主要、突出問題。
2.1內部控制環境亟待提高
內部環境是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立和實施的基礎。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長期存在“一支筆”的管理模式,財務部門無權參與單位的重要事項、經濟乃至管理活動,而僅僅充當“錢袋子”“付款人”的角色。此外,有些單位甚至出現不相容崗位互兼的不合理現象,各崗位之間未能實現有效分離,無法形成有效制約。
2.2風險評估體系不完善
風險評估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在我國行政事業單位還存在原有的思想模式,未能意識到風險的存在。主要表現:認為其工作是社會管理和公益服務,自身并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不是為了盈利,不存在生產經營的風險,而忽略了濫用職權、行動腐敗等政治風險,從而給了一些官員可趁之機,從而出現諸如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受賄、濫用職權案等貪污舞弊風險,給單位和國家造成巨大損失。
2.3內部控制活動不嚴格
控制活動是內部控制的有效手段。在我國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大多數單位雖然建立了預算編制,但是在預算執行過程中,控制活動流于形式。轟動全國的中央單位假發票問題,就暴露了行政事業單位在內部授權審批機制、會計控制和單據控制等方面的缺失。
2.4信息溝通機制不健全
有效地信息與溝通是內部控制體系健康運轉的基礎保障。而在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存在著信息不透明、溝通渠道不暢通、反饋機制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等。盡管從2011年開始,中央單位要求“曬賬單”,但是,多數公開的賬單流于形式。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下屬只是盲目的按照領導的要求去做事,而其意見缺少上達的渠道,使領導不能及時、全面地掌握情況。此外,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溝通也不通暢。
2.5內部監督機制不到位
內部監督是內部控制能夠有效實施的有力保障。在我國,主要體現在內部監督獨立性不強和監督力度不足兩方面。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監督主體主要是內部審計部門和紀檢監察部門。內部審計機構往往受財務主管或人力主管的領導,內審缺乏獨立性。還有一些單位的審計工作主要有紀檢監察部門。雖具備良好的監督控制能力,但卻缺乏一定的審計專業知識和技巧。
針對以上問題,從五要素的角度出發,提出以下幾方面政策建議。
3.1建立良好內部環境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當務之急就是要建立一整套正式的內部控制準則,完善相關政策法規??梢越梃b國內外相關經驗,結合本身特殊性,由相關部門共同制定專門適用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準則。進一步完善政府部門內部控制法制建設,以法律和制度形式強化約束,為內部控制做到有章可循的理論保障。
3.2建立風險評估機制
針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現狀,首先應當解決的是強化領導層和財務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讓他們認識到行政事業單位并非毫無風險可言,其次,為順利開展風險評估工作,建立風險評估機制是勢在必行的。對出現重大失誤或者不按規定執行自身職責的相關人員,要追究責任,從源頭和制度上治理腐敗,防止風險,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和完整。
3.3建立內部控制測評機制
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嚴格執行全面預算管理,從預算編制和執行兩方面強化。在編制環節,要力爭全面考慮各部門的財務收支事項。認真分析當年及未來的經濟形勢,詳細制定預算金額、各項支出的用途以及明確的支出標準。在執行環節,應嚴格按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執行,規范資金管理,嚴格按照下達的預算標準進行控制,對于超預算或者不按預算用途使用資金等違規操作不予支付。
3.4建立信息與溝通制度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或外部均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建立完善的信息溝通機制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手段,行政事業單位應當主動公開、透明政府信息,打造“陽光政府”,建立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信息溝通渠道,確保信息在部門與崗位之間的暢通,對于質疑和突發事件能夠及時作出解釋,增強社會觀眾對行政事業單位的信任感。
3.5完善內部控制監督機制
行政事業單位監督機制可以從內部監督機構的建設和借助外部監管力量兩方面同時進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應該單獨設置內部控制職能部門,負責內部控制的組織協調,其它部門積極配合內部控制職能部門的相關工作。除此之外,還應當重視外部監管部門如財政部、審計部和紀檢監察部的監督力量,這些外部監管部門承擔著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主要督導責任。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管雙管齊下,確保內部控制體系有效運行。
[1]陳婧超.《A行政單位內部控制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3.
[2]劉永澤,唐大鵬.《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幾個問題》[J].《會計研究》,2013年第1期.
[3]高妍.《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問題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3.
[4]愛德華·卡尼,等.《聯邦政府內部控制》[M].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9.
[5]唐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2.
馬婷潔(1983—),女,河北邢臺人,碩士研究生,教師,講師,研究方向:會計,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