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鳳,羅 鵬,李鵬華,王 艷,張江萍**
(1.貴州醫科大學 公共衛生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4;2.貴陽市云巖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貴州 貴陽 550002)
高血壓是一種最常見的死亡危險因素,全世界有約十億人受其影響[1]。發展中國家由于快速的城市化進程和人均壽命的延長,高血壓的流行病學模式發生了相應的改變[2]。根據2002 年調查數據,我國18 歲以上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18.8%;高血壓患者發生的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腎病等主要并發癥給家庭和國家造成了沉重的經濟負擔,由高血壓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國的疾病負擔和死因順位中均居首位[3-4]。本調查通過對貴陽市云巖區18 歲以上居民高血壓流行現狀及危險因素進行調查,為高血壓的預防和宣傳教育提供科學依據。
采取多階段整群隨機抽樣方法,選擇云巖區下合群、冠竹苑、商業街、王家橋、金馬和金關村6 個社區(村)≥18 歲居民為調查對象905 人,男性380人,女性525 人,男女比例為0.72∶1;年齡18 ~92歲,平均(44.33±14.54)歲,其中18 ~29 歲92 人(10.2%),30 ~44 歲465 人(51.4%),45 ~59 歲198 人(21.9%),60 歲~150 人(16.6%)。
采用問卷調查、體格測量和實驗室檢測3 種形式,問卷調查包括年齡、性別、婚姻、職業等社會人口學特征,體格測量包括身高、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BMI)、腰圍和血壓,實驗室檢測包括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耐量(OGTT)試驗、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等生化指標。
高血壓患者診斷標準符合文獻[3],包括(1)收縮壓≥140 mmHg 和(或)舒張壓≥90 mmHg;(2)目前正在使用降壓藥物者;(3)既往已明確診斷為高血壓患者。糖尿病診斷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定義為糖尿病:FPG≥7.0 mmol/L;OGTT 血糖≥11.1 mmol/L;縣級以上醫院明確診斷為糖尿病且正在接受治療者[5]。FPG≥5.5 mmol/L 而未達到上述診斷標準者,均進行OGTT 試驗進一步明確。高脂血癥診斷符合TC≥6.22 mol/L 和(或)TG)≥2.26 mol/L[6]。
采用衛生部《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推薦的標準:BMI <18.5 為體重過低,BMI 18.5 ~24 為體重正常,BMI 24 ~28 為超重,BMI≥28 為肥胖[7]。
比較各類人群高血壓患病率,進行患病率的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采用SPSS 19.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單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P <0.005 有統計學意義。
調查共發現高血壓患者159 人,患病率17.6%(156/905),女性高于男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199)。不同年齡人群高血壓患病率不同,隨年齡增長而升高,60 歲以上人群患病率最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06.27,P=0.000)。不同文化程度人群高血壓患病率不同,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卡方分割進一步兩兩比較,小學以下文化程度人群高血壓患病率最高,其次為初、高中及中專組,大專以上人群患病率最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分別為59.324、9.750、42.992,P<0.005)。不同職業人群高血壓患病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卡方分割進一步兩兩比較,離退休人員患病率最高,其次為無/待業、工人及農民組,企/事業、商業/服務業及其他職業組最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分別為20.144、35.725、120.774,P=0.000)。不同婚姻狀況人群高血壓患病率不同,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卡方分割進一步兩兩比較,離異/喪偶人群高血壓患病率高于未婚/有配偶人群,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9.327,P=0.000)。不同經濟收入水平人群高血壓患病率不同,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7);卡方分割進一步兩兩比較,10 000元/(人·年)及以下收入水平人群高血壓患病率高于10 000 元/(人·年)以上收入水平人群,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3.260,P=0.000)。見表1。高血壓患病率隨BMI 水平升高而增加,肥胖者的患病率最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趨勢χ2=44.529,P=0.000),見表2。有糖尿病史的人群高血壓患病率高于無糖尿病史的人群,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178,P=0.000),見表3。高TC 和高TG 人群高血壓患病率均較血脂正常的人群患病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年齡、文化程度、BMI 水平、糖尿病可能是云巖區成人高血壓的危險因素,見表5。

表1 云巖區成年居民高血壓患病率Tab.1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in adult residents in Yunyan district

表2 云巖區不同BMI 人群高血壓患病情況Tab.2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in populations with different BMI in Yunyan district

表3 云巖區糖尿病人群高血壓患病情況Tab.3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in diabetes mellitus populations in Yunyan district

表4 云巖區高脂血癥人群高血壓患病情況Tab.4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in hyperlipidemia populations in Yunyan district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引起我國人群腦卒中和冠心病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8]。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居民的生活方式發生改變,致高血壓的發病率不斷升高,高血壓及其并發癥所導致的致傷、致殘和致死對人們的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因此,在人群中加強高血壓的防治對提高我國居民整體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貴陽市云巖區成人居民高血壓患病率低于2002 年我國18 歲以上成人高血壓的患病率(18.8%)和2008 年貴陽市成人居民高血壓的調查結果(19.1%)[3,9]。從年齡分布來看,高血壓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其原因可能與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各項生理機能的退化和長期的外界因素作用有關。從文化程度來看,小學以下文化程度人群高血壓患病率最高,大專以上人群患病率最低,可能是因為文化程度越高,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的了解就相對較多,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就較強,能對自己進行較好的健康管理。從職業分布來看,離/退休人員高血壓患病率最高,與貴陽市[9]和湖北[10]的調查結果基本一致,其次為無/待業、工人及農民;離/退休人員多屬于高齡人群,而無/待業、工人/農民高血壓患病率較高,可能與其受教育程度低、缺乏醫療保健知識和資源、自我保健意識差等因素有關。從婚姻狀況來看,離異/喪偶人群高血壓患病率遠高于總患病率,與溫州市[11]的調查結果基本一致,這可能與婚姻狀況不良的人群來自精神和生活的壓力較大有關。從經濟水平來看,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患病率不同,人均年收入在10 000 元及以下的人群患病率較高,可能與生活壓力大、長期處于精神緊張狀態、生活環境差等因素有關。

表5 高血壓患病率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s 回歸分析Tab.5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ypertension prevalance
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年齡、文化程度、BMI 水平、糖尿病可能是影響成人高血壓的危險因素。由于高血壓具有發病隱匿,潛伏期長等特點[12],提示預防控制高血壓的重點人群應是中青年,及早的對該人群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對減少高血壓的發病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低文化程度人群,由于對高血壓的認知度較低,其對所接觸到的高血壓及防治知識的理解、接受度也較低,導致其健康理念薄弱,不能有效地進行自我健康管理,所以更應對低文化程度人群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同時針對其文化程度低的特點,運用更通俗易懂、更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增加健康知識和健康理念,從根本上來控制高血壓。本次調查結果還顯示,隨著BMI 水平的升高高血壓患病率呈上升趨勢,超重和肥胖人群患高血壓的風險更大,所以應提倡健康合理飲食,加強體育鍛煉,以預防為主,從源頭上來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壓是糖尿病常見并發癥之一[13],應加強糖尿病病人的篩查與控制,對控制高血壓發病率有積極作用。
高血壓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14]。提示在高血壓的防治中更應強調一級預防工作,針對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大力開展相關健康知識和健康理念的傳播,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降低高血壓的發病率。同時,對高血壓患者定期進行血壓監測、規范管理、合理用藥、合理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導,從而預防并延緩并發癥的出現,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疾病負擔,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1]Jitendra Kumar.Epidemiology of hypertension[J].Clinical Queries Nephrology,2013(2):56-61.
[2]Ghannem H,Hadj FA.Epidemiology of hypertension and othe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in urban population of Soussa,Tunisia[J].Eat Med Health J,1997(3):472-479.
[3]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 年版)[M].中國醫學前沿雜志,2011(5):42-93.
[4]韓彥彬,董柏青.高血壓人群健康干預常見模式的研究進展[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8(5):540-543.
[5]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103版)[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4(10):893-942.
[6]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制定聯合委員會.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5):390-419.
[7]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數據分析協作組.我國成人體質指數和腰圍對相關疾病危險因素異常的預測價值:適宜體質指數和腰圍切點的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5(7):5-10.
[8]趙清水,張瓊,王化金,等.北京市房山區高血壓流行現狀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7(1):43-44.
[9]劉濤,張曉石,張風霞,等.貴陽市社區高血壓流行現狀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08(15):2839-2841.
[10]張嵐,張慶軍.湖北省35 歲以上人群高血壓病流行現況調查[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07(1):29-35.
[11]潘進,邵永強.溫州市高血壓的流行病學調查[J].現代實用醫學,2011(9):1005-1007.
[12]陳桂林,李光春.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高血壓流行現狀及關系的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2007(4):1278-1279.
[13]古麗莎.辨證論治糖尿病高血壓[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4(9):162-163.
[14]童麗娟,程飛.南昌市東湖區居民高血壓流行現狀及其影響因素[J].職業與健康,2012(18):2188-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