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振華
【摘 要】隨著園林綠化建設對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的不斷提高,人們也對城市園林植物景觀設計有了新的認識和發現。但近年來在我國園林植物景觀設計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誤區,這些問題和誤區都會對城市生態環境的美觀和園林工作的成果產生影響,為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和還原自然的本來面目,本文對其中一些主要問題加以分析其起因并闡述解決方法。
【關鍵詞】 植物景觀 設計
1當前城市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存在的問題
隨著低碳城市建設要求的勢在必行,以及人們對城市園林認識和對于城市生態基礎
設施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低碳園林也逐漸成為趨勢,但是在城市園林植物景觀設計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和誤區,這些現象與植物的生長自然規律背道而馳,不能合理配置植物資源,造成很大的浪費,現將在設計中出現的問題歸結如下:
1.1盲目選擇外來樹種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建設單位和一些決策者往往過度追求所謂的先進設計理念,盲目跟風選擇一些外來樹種,從而通過外來樹種的大量應用來提高整體項目的“檔次”。而這些外來樹種往往不適應本地的氣候和土壤,從而相繼死亡,植物是具有生命的,并不是沒有生命的工業合成產品,這樣的做法不僅是對自然的不尊重,更是造成不必要的固碳成本浪費。且即變植物暫時成活了,但是后期維護成本較高。而大量應用鄉土樹種無論從成活率,植物本身的抗性都要強于外來樹種,后期的養護成本低,能夠達到大規模的綠量,增強城市綠地系統的整體碳匯功能。
1.2無視植物多樣性原則
社會是人類以群落聚居的現代產物,植物的生長就像人類一樣,也需要形成一個群落從而促進彼此之間相互緊密聯系得到更好的發展。植物以群落的形式生長可以運用集不同個體組成的整體力量來改善自然環境,提高空氣質量,一同抵御病蟲害的侵擾。多樣性導致穩定性,這是最基本的生態學原理。缺乏對鄉土植物多樣性的應用,就會使整個城市園林植物景觀缺乏基調樹種,不能構成本地區一年四季豐富的季相變化和城市園林植物景觀整體格調。
1.3盲目選擇大規格喬木,不計后果
在大規模園林綠化建設中,建設單位為了在短期內達到一定的綠化效果,喜歡大量使用造型奇特的稀有喬木,而如果在栽植和養護過程中處理不當,移植的苗木則會大面積死亡,使資源浪費的現象比較嚴重。大型喬木的生長周期相對較長,所以長成參天大樹要需要多年的時間。而且大規格樹種的栽培過程很是艱難,而其移植過程也是一項難點。遠距離的運輸可能會對苗木造成二次傷害,使苗木的成活率更低。這些造型獨特,資源稀缺的物種,只能去山林野地尋找,人工是無法栽培養育的,移植之后是無法復原的,也對原場地的生態平衡穩定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1.4只要工期不要可持續發展
城市園林植物景觀承載著不僅僅是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人們生活活動空間場地的提供,也承擔著人們出行的舒適、降噪、城市避險等多種功能。特別是房地產行業,很多居住區和商業街區的房地產開發商為了追求最快最美的景觀效果,出現了一些急功近利、要求綠化施工人員違背植物的自然生長規律。植物以密集的形式生長,雖然能很快的達到即時的自然景觀效果,但卻對植物長期的生長埋下了隱患。苗木在這樣的條件下生長,不僅不能很好的吸收陽光水分,造成苗木的大量死亡,同時還給養護人員的工作帶來很大的難處,造成沒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費。同時,整形植物和模紋色塊需要長期修剪,后期的維護成本增加。
2對上述問題的解決方法
2.1增加喬木種植比重
城市園林僅僅依靠“見縫插綠”不可能實現大規模的增綠,必須通過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大手筆。切實有效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和控制性詳規,才能確保園林建設土地供應量,解決中心城區綠化用地問題。城市園林植物“大綠”景觀中體現最突出的是作為城市園林骨架的行道樹,行道樹作為城市園林的形象和作用都是至關重要的。城市行道樹的應用優勢體現:在占地空間少,空間率量大,大幅提高了綠化覆蓋率;將城市塊狀綠地、點狀綠地串聯起來,形成了城市的綠色生態走廊,增強了城市綠地系統的整體穩定性;具有遮陰、凈化城市空氣、降低城市噪音、降低粉塵污染、固碳釋氧的生態功能。
2.2 適地適樹,選擇鄉土樹種
選擇適應力強,病蟲害少的固碳釋氧能力強的鄉土樹種。不僅能提高園林的整體固碳效益,同時還能減少苗木的后期管理費用和苗木在長距離的交通運輸中所排放的碳數量。因為大量引進不適宜本地生長的外來樹種和邊緣樹種,不僅會加大運輸成本,損耗財力物力,還有可能會導致植物之間相互爭奪領地營養的現象發生,對生態環境的改善起不到應有的可持續作用。另一方面,在植物材料的選擇上也不要過于極端,還要科學引種、慎重使用外來樹種,對于本地樹木及其衍生出來的培育變種,應以原種為主、以栽培變種為輔。
2.3 改善植物配置方式
植物多樣性是園林建設的基礎,植物群落是構成園林植物多樣性的基本單元。遵循自然規律,按照生態學原理營造的結構自然、層次錯落、疏密有致、品種多樣、豐富多彩的植物群落,不僅具有生物相生、自我維系、自我更新以及支持動植物食物鏈等重要的生態基本功能,更具有展現園林景觀之美的藝術性,因為植物本身的特性,它們組成的園林景觀,經得起時間的變遷,空間的變化,而且可以豐富人文景觀,滿足人們對景觀的審美需求。
2.4耐旱樹種的應用
水資源在我國相對于每個城市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要堅持節約用水的原則,大力開展節水型綠化,推廣耐旱鄉土植物和地被植物。水資源的使用對于城市園林建設更是不可或缺的,如何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合理利用、循環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能源和材料消耗是現代建設城市的基本原則和必須要實行的管理模式。
要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在對設計需采用的植物材料的生態習性和形態特征充分了解的前提下,要從長遠考慮植物景觀成長空間層次、色彩季相以及景觀不同階段帶給人們的主題意境的效果。因地制宜的盡可能多的選用適應能力強,易于栽培的喬木;減少草坪的種植量,改為適應性強,養護管理要求比較低的野花類組合和觀賞草類;還原自然的本來面目,保留植物的原場地的生長狀態,充分發揮各類植物自身與相結合的觀賞特性,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求得植物與植物、植物與環境之間的最大協調,使城市園林植物景觀發展建設更加合理完善。
參考文獻:
[1] 劉曉君.淺議如何建設生態節約型園林城市[J].天津科技,2012(2):83-84.
[2] 王富彬,李宗海,王浩 等.生態型園林城市道路綠地植物構成研究.[J]科技研究,2007(6):134一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