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淼葭 潘興揚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兩千年前,古人在《詩經》里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的山村桃源畫卷;兩千年后,位于成渝黃金分割點上的四川省大英縣卓筒井鎮三興村桃香撲鼻,一株株桃樹在陽光中壓彎了豐收的枝頭,桃源畫卷徐徐展開……
近年來,三興村以桃為媒,憑借小小油桃支撐起了村民們的致富夢。作為典型的淺丘地區,三興村所在的卓筒井鎮以脆口香甜桃為主的優質桃產業已初具規模。目前,大英縣優質桃面積達到1.6萬畝,投產面積1.2萬畝,2014年全縣優質桃產量達到8300噸,產值3320萬元。
如今,又到油桃飄香的季節。三興村種植的脆口香甜桃深受消費者喜愛,被湖北、重慶、甘肅、成都、綿陽、廣安等省內外客商爭相搶購。預計今年油桃產量達到9200噸,銷售收入3680萬元,果農人均收入2000元,可實現2013年以來連續三年產銷兩旺的豐收局面。
轉變觀念 ?敲開致富門
一個個鮮紅欲滴的油桃在綠葉的映襯下掛滿枝頭,桃園里果香沁人,果農正吆喝著歡迎游客品嘗購買;道路旁一輛輛來自重慶、廣安、湖北等地的外地車,不斷將油桃大車小車運出……連日來,這樣的場景在三興村持續上演。
然而,回顧梳理三興村優質桃的發展歷程,卻有喜有憂,有嘆惜也有歡樂,在經過各級部門與果農們攻堅克難、共同努力后才迎來了今天的局面。這一點對卓筒井鎮副鎮長代軍來說,印象特別深刻。談及過去,他記憶猶新。
從2006年開始,為了進一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卓筒井鎮黨委、政府組織專業隊伍在三興村等村發展了1500畝油桃,涉及3個村、27個農業合作社,建立了油桃專業合作社一個,果區農業人口達3000余人。2009年初花掛果,當時由于村民們世代務農,屬純粹的傳統糧農,對市場經濟、商品經濟幾無了解,要完成糧農到果農身份的轉變相當難。加之,村民不太重視果樹種植,導致大部分果農對油桃技術培訓不重視、不參與,油桃疏于管理,比如施肥不到位,肥效不夠,該打藥時又錯過了有效時間,而且送藥不打的現象也尤其嚴重。一系列的問題導致油桃品質不好、收購價低,銷路打不開,部分村民抵觸情緒相當大,甚至出現過拔樹等過激行為。
觀念決定出路。經過思考,卓筒井鎮黨委、政府領導意識到,抓群眾種植管護觀念的轉變已經成為了抓桃區發展的核心問題。為此,相關領導多次組織鎮、村干部進村入戶,在轉變油桃種植管護觀念上狠下功夫,加強油桃產業發展的宣傳和動員工作,取得了實效。
“為了改變果農的油桃種植觀念,我們抓住當時的銷售典型進行對比激勵,2009年初花掛果時,管護好的油桃達3元錢一斤,而管護差的油桃則只能1元錢3斤。”代軍介紹說。同時,還專門組織油桃種植戶到金堂進行現場學習,金堂油桃畝產達6000斤,銷售價格達2.5元一斤,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村民們的管護理念。
此外,三興村還實現了水泥路社社通,為果商收購油桃、群眾雨天摘桃提供了極大的方便,運輸難的大問題也得到了全面解決。
技術支撐 ?駛入快車道
農業技術是農業發展的第一推動力。俗話說,三分種七分管,要抓好產業,促進產業持續、快速發展,還必須注重利用農業技術,來提升品質。
三興村村民譚思烈望著自家掛滿枝頭的油桃露出幸福的笑容卓筒井鎮副鎮長代軍向記者介紹油桃產業發展情況油桃大豐收,客商在村民家中收購油桃
“為了強化技術支撐,我們會定期組織技術人員,下鄉進行技術培訓和幫扶,以改良品種、提升產能。”大英縣農業局總農藝師陳曦說,依托農民培訓工程等項目的實施,農業局牽頭做好了“樹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疏花疏果”等各個關鍵時期的關鍵技術推廣,并積極推廣應用套袋護果工序。
為了讓果農掌握病蟲害防治和管護技能,增加技術力量,提高技術密度,并嚴格按照無公害化要求加強對油桃的管護,卓筒井鎮還通過聘請省內專家“手把手”對農戶進行指導。幾年來,培養出了一大批技術骨干,通過技術骨干“1幫1,1帶x”等技術幫扶,解決了農戶不會管理油桃的后顧之憂。
此外,為了使不良品種淡出種植面積,三興村花大力氣引進了適宜本地種植的優良品種,示范嫁接了春雪、春美、春蜜等品種,逐步減少中油五號種植面積,努力提高油桃品質,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
近幾年,隨著農業技術的應用推廣,三興村的油桃產業已駛入發展快車道。按照“更新觀念、注重宣傳、順應市場、錯峰上市”的發展思路,三興村不斷從拓展油桃品牌種類、擴大油桃種植規模上想辦法、謀出路,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現在技術好了,油桃品質更好,我們越做越有信心,可惜只種了兩畝,錢比別人掙得少些,村里有種植大戶去年就掙了8萬多元。”果農蔣開富興奮地告訴記者。
打開銷售 ?共奔致富路
“現在油桃上市一個多月了,即使早上8點鐘,公路兩邊也已經堆滿了剛從樹上采摘下來的新鮮油桃。”三興村黨支部書記伍云慶指著不遠處的桃園說道。不僅如此,更有農戶不時拉著油桃來賣,收購商也“照單全收”。
“現在油桃已經正式進入大批量銷售期,昨天共賣出了18車左右,今天估計在20車以上。”對此,伍云慶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畝地能產油桃5000斤,平均每斤能賣2元,一畝地就能收入1萬元,全村一年光油桃收入就可達400萬元。
其實,為了打開市場銷路,早在2009年,三興村就聯合了鄰近的干屏村、安樂村成立了卓筒井鎮三興油桃專業合作社,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形成油桃產銷一條龍,突破了油桃銷售瓶頸。
但合作社成立以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由于果農對剛成立的合作社不了解、不支持,跳過合作社直接面對公司和市場,導致公司在油桃收購中占有絕對主動權,誰價格低就收購誰的,整個油桃市場混亂不堪,果農損失嚴重。
為了扭轉市場頹勢,卓筒井鎮在把握市場運行規律的前提下,加大油桃銷售監管力度,控制散戶單銷行為,有效地加強了合作社在銷售環節中的主導地位。
在油桃銷售方面,卓筒井鎮派遣了一名分管領導專門負責聯系在外水果經銷商,通過與農戶直接洽談,與村委會簽訂銷售協議,統一渠道,批量銷售,降低了“相互殺價、水果爛市”的風險。同時,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引進禹王公司等大型水果銷售企業,著力拓寬了油桃的銷售渠道,并積極與武勝、成都等大型水果企業聯系。
目前,油桃產業已成為三興村的支柱產業,成為農戶增產增收的重要支撐點。據統計,目前大部分油桃每畝銷售價格在5000—7000元不等,個別突出的畝均達10000元以上,老百姓通過油桃種植真正嘗到了致富的甜頭。
“我們的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加強對油桃種植的管護和引導,大力探索這樣的路子對于全縣農業產業的示范引領意義,并積極思考特色品牌的創建,讓大英油桃登上更為廣闊的農產品舞臺,為農民的增收致富拓寬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今年5月,大英縣委書記蔣喻新在卓筒井鎮調研油桃產業時,進一步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為此,代軍說,未來將穩定目前油桃規模,在探索新型銷售方式、多種銷售渠道、打造油桃品牌、推進鄉村旅游上下功夫,進一步推動果農增收致富。 (大英縣委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