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航 潘興揚
從最初簡易的農村信用合作組織,到2013年底正式掛牌,伴隨著本地60余年經濟發展的合江農商銀行,稱得上是“老資格”。
近年來,合江縣政府在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較好成效,產業和縣域經濟的快步發展同時,給服務本土的金融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為合江農商銀行改革發展的外力。
作為本土金融服務行業的代表,合江農商銀行在本地的存貸款市場份額一直占據縣域老大地位,是當之無愧的縣域金融主力軍。熟悉縣域內經濟金融情況,長期以來與廣大客戶群體形成的深厚魚水合作情誼,是合江農商銀行敢于引領縣域金融發展的自信源泉。
正式掛牌至今雖只有不到2年的時間,合江農商銀行仍憑借著營業網點最多、服務隊伍最龐大、可調動資源最豐富等優勢,在合江縣金融機構中占據著無可比肩的地位。日益優秀的金融服務能力、快捷的業務反應機制、完備的金融產品服務體系以及良好的企業文化,使合江農商銀行在當地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嚴守需求第一線
2015年5月1日,合江縣首屆好房靚車展示會在縣荔枝文化廣場正式啟動。對于剛剛結束年度“開門紅”系列工作的合江農商銀行來說,本次由合江縣房產協會與合江新聞中心聯袂打造的活動是拓展業務、抓住客戶的重要“戰場”——參展的11家汽車銷售商、6個房產樓盤、16家家裝行業商戶和60家異地展銷會商,必將是合江縣居民消費的一針催化劑。
合江農商銀行借此契機,組織宣傳隊伍前往活動現場對“圓夢貸”系列產品開展調研和宣傳。當天下午1點30分,宣傳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布置到位,從容開展著宣傳調研活動。只見展示會現場懸掛著“合江農商銀行即將隆重推出‘汽貸通‘家裝通‘房貸通系列金融產品,敬請現場咨詢”字樣的橫幅,吸引著現場看車、看房的人前來咨詢;現場宣傳人員耐心細致地為咨詢客戶逐一釋疑講解,直到活動結束,共計接受業務咨詢40余起,登記在冊9戶,登記的融資需求約有550萬元。
此外,在展示會宣傳活動開始后,合江農商銀行專項負責的調研小組更分成兩隊,對到會的11家汽車經銷商和16家家裝商戶進行走訪調研,現場成功收集信息并填寫調研問卷17戶,為創新“家裝通”和“汽貸通”產品提供市場分析依據,為梳理產品條件、風險防控措施等方面提供素材依據。
會后,合江農商銀行組織宣傳小組對登記在冊的意向需求客戶情況進行分析,并部署客戶對接事宜——由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對接園區需求客戶與家裝需求客戶,由微貸業務中心對接裝修、房貸類消費類客戶,做到有始有終、有問有答,“不僅從真正意義上將小微金融業務宣傳到商家與客戶中去,也為自身的宣傳和形象展示開辟了重要通道。”
服務要高端,產品要親民
“我們的方向就是打造一流的科技型零售銀行”,合江農商銀行董事長劉楓說:“日趨激烈的金融市場競爭,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埋頭拉車,更要抬頭看路。我們的改革創新、網點轉型、業務流程、新一代電子銀行建設都要圍繞這一戰略目標,并將其作為業務發展的新引擎、新亮點。”
所謂科技,就是指以現代化的信息科技手段提升業務效率、創新業務產品、改善客戶體驗。自掛牌起,合江農商銀行積極探索、推廣電子銀行產品和業務,通過開展指標競賽、簽約競賽暨手機銀行推廣活動,不斷搶占市場,擴大客戶群體。去年,合江農商銀行總行和白沙支行進行聯動營銷,成功爭取到為本地的少岷職校3000余名師生批量開辦蜀信IC卡及蜀信IC卡在該校食堂的行業應用、手機銀行業務,使校園成為手機銀行等信息科技化業務成功批量營銷的第一站。此后,合江農商銀行領導班子更帶隊營銷,抓住合江縣旅游局和縣文廣局合并的機遇,成功爭取到縣文廣局財政預算縣局級單位基本戶的開立及工資代發、手機銀行業務。
而“零售銀行”,則是結合合江農商銀行自身的戰略定位,把服務重心逐步從大企業轉向中小客戶,從過于傾向重點客戶到面向普通大眾。要堅持做“農”、堅定做“小”、堅決做“散”。
劉楓認為,一個客戶在一家銀行得到的金融服務越多,越會產生依賴性,越不容易“搬家”和流失。零售銀行的制勝關鍵是“交叉銷售”,也就是綜合金融服務,讓每一位客戶、每一位客戶的每一樣金融服務需求都能在我們系統內得到滿意的回應。“2015年,我行將確保信貸結構中零售業務占比整體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增量業務中零售業務占比不低于70%。”
鼓勵青年創業,合江農商銀行獨家冠名首屆“幸福荔城,創業合江”青年創業大賽
具體實施上,首先,合江農商銀行深入推進“惠農興村”工程,讓農民群眾足不出戶、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現代化的金融服務,讓四海為家的打工農民也能享受到優質金融服務,實現了金融服務與中央加快特色農業現代化、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改善民生等工作的無縫對接,并完成了當地農村金融服務全覆蓋。其次,積極開展“扶微助小”工程,整合小貸、微貸的技術和資源,積極推出符合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的需求的系列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強對新一輪土地改革、農村特色經濟組織發展、綠色環保產業的調研,先人一步,搶占新的廣闊舞臺。最后,全面實施“融城旺社”工程,推進“惠生活”社區金融服務平臺試點,以城區五大專業金融服務中心為依托,努力探索建立智能化、專業化的社區金融發展模式,全方位滿足城區居民消費轉型升級、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需求,對合江縣乃至瀘州市的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現代化進程都產生了推動作用。
新常態下,機遇在身邊
在談及新形勢時,劉楓說:“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穩定其縣域法人地位,是對農村信用社一直以來的改革轉型、經營宗旨、市場定位的肯定和認可,為我們在當前新常態下的業務經營發展增添了信心。”
劉楓表示,瀘州依托川滇黔渝結合部的區位優勢和瀘州高新區、瀘州酒業集中發展區、瀘州長江經濟開發區“三區”建設優勢,2014年GDP增速全省第一,其中第二、三產業增速都在兩位數以上。“農商銀行扎根在這片土壤中,理應牢牢把握當前經濟發展的絕好機遇,充分利用國家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程及‘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的政策優勢,大力扶持瀘州酒業、煤礦、機械等支柱產業,物流、旅游等新興產業;依托長江經濟帶建設優勢、瀘州港口在省內的航運優勢、保B項目(瀘州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項目)優勢等,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經營轉型步伐,發揮零售銀行功能。”
合江農商銀行領導帶隊到榕山鎮調研“三農”服務需求
從合江縣域經濟的發展情況而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打造長江經濟帶、投資繼續向中西部傾斜、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等有利于合江縣的發展;從全省來看,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打造川南增長極、實施重點園區培育計劃、建立區域合作機制等,為合江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戰略機遇期;合江縣政府2015年工作報告討論稿中也提到合江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因為國家加快長江經濟帶建設,合江是長江經濟開發區的雙核之一,瀘州新型城鎮化的副中心,未來大有可為。
進入新常態后,合江農商銀行積極轉變發展理念,從過去規模速度型、粗放式的發展模式轉變成質量效益型、內涵式的發展模式。“在經濟發展、銀行業發展雙重新常態下,只有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城鄉并重、服務三農、專注小微、聚焦三城的經營發展方向,抵制誘惑,集中注意力,主動迎接各種挑戰和機遇,才能不斷提升農村金融服務能力。”
據統計,在2014年的合江縣所有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排行中,合江農商銀行的存貸款市場余額及存貸款凈增額均位列第一;繳納企業所得稅、營業稅金及附加和其他稅費共計6059萬元,位列合江縣納稅榜第一位,為地方經濟建設作出了應有貢獻。
此外,合江農商銀行堅持金融服務社會發展,關注民生、改善民生,積極參與民生工程,統計至2014年末,共發放助學貸款690戶,貸款余額426萬元;發放城鎮青年創業貸款11戶,余額68萬元;婦女創業貸款43戶,余額129萬元;下崗再就業貸款119戶,余額654.7萬元;長期以來,與醫保、社保、教育局等機關以及各類企業合作,代理發放家電下鄉、摩托車補貼、良種補貼、水稻和玉米補貼、油菜補貼等財政類補貼921800人次、6335萬元;大力支持災害救助、奉獻愛心,熱心參與公益事業,積極投身志愿服務,全年救濟性和公益性捐助共計199萬元。
2015上半年,合江農商銀行在全省農信普遍存在貸款投放力度不足、存款增長明顯放緩且不穩定的情況下,于6月底成功實現年初制定的“半年破百(存貸款規模突破百億)”經營目標,各項存款余額651435萬元,各項貸款余額349859萬元,較年初增勢明顯。
圍繞省聯社及瀘州辦事處兩級行管部門擬定的2015年的業務經營工作思路,合江農商銀行黨委更提出了“突出風控,穩、增、進;改革轉型,猛、準、狠”的年度工作基調。劉楓說:“我行會繼續拓展零售業務,規范開展業務創新,積極提升風險防控水平,進一步夯實基礎工作質量,力求實現2015年利潤增幅穩定、資產質量優化、結構調整有效,業務經營再上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