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軍令
2014年6月12日,一則消息令關注新能源汽車的人們眼前為之一亮: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特斯拉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馬斯克宣布,將與同行分享特斯拉的所有技術專利,任何人出于善意想要使用特斯拉的技術,特斯拉不會對其發起專利侵權訴訟?!叭绻覀兊哪繕耸莿撛炝钊梭@艷的電動車,但卻依靠知識產權來抑制后人,那我們的行為則與我們的初衷相背離”,他說。
2014年 12月15日,豐田汽車公司正式在日本發售氫燃料電池車Mirai。它搭載的氫燃料系統,補充燃料僅需3分鐘,續航里程也高。不過這恐在特斯拉CEO馬斯克看來,說明不了什么,之前馬斯克就曾表示自己不太看好氫燃料電池車的未來。不過2015年新年伊始,豐田汽車也出人意料地“來了一大招”,宣布作為促進燃料電池汽車(FCV)普及的措施之一,將無償提供豐田獨有的約5,680項燃料電池相關專利(包括正在申請中的專利)的使用權。
無償提供專利使用權的具體內容為:在市場導入初期(預計到2020年底為止),無償提供燃料電池組(約1,970項)、高壓儲氫罐(約290項)、燃料電池控制系統(約3,350項)等作為FCV的研發與生產基礎的燃料電池系統的相關專利的使用權,用于FCV的生產和銷售。此外,為促進加氫站盡快普及,將無限期無償提供制造、供給氫氣的加氫站相關的專利(約70項)的使用權。此舉被媒體解讀為繼特斯拉開放電動車專利以來,在新能源車領域的另一大利好消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期 5月28日,福特汽車發布聲明稱,其手中上千項電動車專利和待審批專利將對外界有償公開。福特表示,在電氣化車輛技術領域(含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目前已經獲得超過650項專利,另有1,000項待審批專利申請。這也是繼特斯拉和豐田之后,車企再度向外界公開新能源車技術專利。不過和特斯拉去年免費公開技術專利不同,福特此次為有償公開技術專利。不同的專利價格各異,“部分數百美元,部分要成千上萬美元”。
所謂“會看得看門道,不會看得看熱鬧。”就當外界開始為這些車企們這種無私奉獻的“雷鋒精神”撒花歡呼時,很多產業人士及知識產權方面的專家卻不禁相視一笑。因為他們看到這些車企們紛紛開放專利背后,豈止“無私”這么簡單,各自也是懷揣著自己的小心思。更應了那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p>
炫車企的自信打一場漂亮的營銷公關戰
追求利潤是商人的根本。對于這些公司紛紛開放專利使用權,很多業內人士表示很淡定,他們認為這些企業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這是一件利他更利己的不賠本買賣。首先在形式上,他們是打了一場很漂亮的營銷公關戰。
2014年6月,特斯拉放開專利的消息曝光后,一時間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鬧得沸沸揚揚,媒體網絡上到處充斥著特斯拉開放專利的消息。特斯拉的曝光率直線陡升。
并且借助這一事件,特斯拉給大家樹立了一個自信的電動車企巨頭的公司形象。在這一事件曝光的新聞點中,“特斯拉公司提出:‘一家優秀的企業不應該總是把眼光放在已經擁有的專利權上,而是應該投入力量申請新的專利?!鳖愃频男侣匋c搶奪眼球,把一個大企業的自信與“霸氣”彰顯無疑。正如Wedbush Securities公司分析師Craig Irwin認為,開放專利對于特斯拉而言“毫無競爭劣勢”,唯一有的只是“讓外界和對手感受到的更強大的自信心和優勢”。
不只特斯拉,豐田一下子可以向全球免費開放幾千項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相關專利。這一數子首先就讓大家驚嘆于豐田這么一個企業竟然擁有這么多的專利技術,感嘆于豐田簡直就是氫燃料電池相關技術的集大成者,大有給自己樹立此領域行業先鋒的陣勢。
在營銷層面,冷眼旁觀福特開放專利使用權的下文則更具深意,就是福特馬不停蹄進行的附加人才招募計劃。文章稱福特計劃在今年雇傭200位電動車工程師。據悉,目前這家公司已經有500位電氣化工程師在密歇根的迪爾伯恩工程實驗室供職。招募啟事掀起的最新一輪用工潮,將會為福特未來電動車項目增加40%的人馬。專利開放后附上招聘啟事,有人直言不諱地道出了其心機:開放專利本身不是重點,重點在于炫一下企業研發能力,打一下小廣告,進一步為企業招募人才等添磚加瓦。
把市場做大 降低技術成本
眾所周知,相比傳統燃油汽車,新能源汽車無論是純電動汽車,還是氫燃料電池車等,占據的市場份額可謂小巫見大巫。面對新能源汽車市場普及并不高的現狀,其實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傳統燃油汽車。面對傳統燃油汽車咄咄逼人的態勢,新能源車企希望加速技術與產品迭代,并且拉攏盟友以形成合力,避免孤軍奮戰,加快技術普及。因為開放的環境更有利于加快速度,最終易于形成新能源一個規?;氖袌觯瑥亩欣诟玫亟档统杀荆_到把自己目前最重要的敵人——傳統燃油汽車排擠出市場的目的。正如馬斯克所說的,其面對的“真正競爭對手不是如涓涓細流般存在的其他品牌電動汽車,而是每天如滔滔洪水般出廠的燃燒汽油的汽車”。
這就好比面對傳統燃油汽車這一主要矛盾,新能源各車企之間的矛盾都屬于次要矛盾,次要矛盾是可以暫時擱置的。針對福特公開新能源車技術專利,福特電氣化項目總監Kevin Layden就曾評論稱:“作為一個行業,車企應當聯合起來,雖然我們仍然彼此之間相互競爭挑戰。通過共享思想,公司間可以應對更大的挑戰,并改善整個產業?!?/p>
事實上,對于特斯拉來說,風光的背后,也有自己的難言之隱。雖然自特斯拉推出首款Roadster電動跑車到今天,差不多已8年有余,然而因后期充電、泊車等基礎設施的不健全以及充電標準不統一等問題,特斯拉出產的車甚至被有些人調侃成“富人的大玩具”,言外之意也即是對普通人來說想擁有并使用它并不是那么容易,普及也可想而知是多么困難。
為了扭轉“這種叫好不叫座”的局面,單靠特斯拉自己是完全不夠的——關于這一點,馬斯克和特斯拉都意識到了,也正是在這個原因的推動下,馬斯克才選擇了放開專利的“險棋”。當時,時任特斯拉全球副總裁、中國區負責人的吳碧瑄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這樣說:“我們特別希望這個行業能夠多一些對手,你占市場規模為1的100%,還是規模為10的一半,這個是有區別的,我們寧愿不要做1的100%。這個市場的活力在于更多的人進來,有更多的創新,有更多的產品選擇,客戶才真正看到希望,市場活力才能起來。如果只是特斯拉一枝獨秀,這個市場也做不起來。如果我們想把化學能源的汽車全部替換掉,讓這個變成現實,一定需要很多不同品牌、不同品種的車,而不是特斯拉一家。一定是這樣的,永遠不可能壟斷。特斯拉是從行業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現在的問題不是競爭對手的問題,而是參與者太少,所以這個市場沒有足夠的活力?!?/p>
正所謂大家好,才是真得好。放開專利,新能源車企共同進步,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充電設施的建設、充電標準的統一等自然不在話下。自己也能更加從中受益。殊不知在IT領域,“開源”也是一個名利雙收的好主意。正是谷歌當年開發了安卓系統后沒有藏著掖著,大張旗鼓地“開源”,安卓才成為當今全球流行的重要移動操作系統之一。所以有時候放開是為了更好地進步。
繼特斯拉之后,豐田的氫燃料電池車Mirai剛剛發售沒多久,豐田也迫不及待地開放氫燃料電池的相關技術專利。因為雖然氫燃料電池具有補充燃料快捷,續航里程高的優勢。但它發展的瓶頸也顯而易見,主要是氫氣來源問題,通過電解水得到氫氣的過程能量損耗非常大。而氫燃料電池在發電過程中,需要金屬鉑作為催化劑,而鉑的成本難以降低。還有加氫站的建設等,甚至比充電樁的建設難度有過之而無不及。對于豐田此次如此“大方”開放燃料電池相關專利的使用權,汽車分析專家張志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便談到,豐田的戰略在發生變化,在經營思維等方面有明顯進步,僅靠豐田一家來推動燃料電池汽車,難度和壓力非常大,因此需要拉進更多企業和資本加入這一陣營,才能加快發展步伐。
建立技術標準把技術路線納入自己軌道上來
雖然新能源車企有著共同的敵人——傳統燃油汽車,但不可否認的是新能源汽車發展也面臨著技術路線的差別。搞純電動汽車的特斯拉CEO馬斯克就瞧不上搞氫燃料電池的,他在某個場合還公開表達對氫燃料電池的不屑,甚至有傳言說他還嘲笑其為“笨蛋電池”。但豐田一直無意大力發展電動車,豐田多次透露電動車并非新能源車的最終路徑,而只是一個過渡性產品。豐田是認準了氫燃料電池汽車這條路的,甚至認為這是未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未來趨勢,并且一直為其努力奮斗。在此之前,豐田汽車高層也曾對媒體表示,不會大舉投資純電動汽車市場,因為該領域的需求不大。究竟鹿死誰手,這也許只有未來能夠給出答案。
在營銷界,流傳著這么一句話: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
做標準的企業,往往通過制定相關游戲規則、建立行業的標桿來達到拓展自己領域的目的。
對于特斯拉公開專利,許多科技媒體這樣評價:表面上看讓競爭對手占了便宜,然而競爭對手在使用特斯拉專利的同時,也在無形中提高了特斯拉技術的普適性,換句話說,特斯拉很可能確定未來電動車的制造路線。
對于如此野心,走氫燃料電池汽車這條路線的豐田如何肯坐視不理。針尖對麥芒,豐田PK特斯拉純電動汽車技術路線的大戰打響,兩家企業在新能源車領域火藥味越來越濃,你放開專利,我也放開。并且在放開專利方面豐田比特斯拉還要更加實在,有媒體就曾分析指出,“對那些想從豐田與特斯拉那兒得到些什么的人來說,開放的所有技術專利中,最讓人心動和想學的莫過于兩家的獨門絕技——電池技術。但是,很多人可能沒注意到,特斯拉的核心部件電池是從松下采購的,特斯拉擁有的是對8000枚電池組的管理技術,而不是電池制造技術。也就是說,如果想復制一輛特斯拉式的純電動汽車,最關鍵的電池專利屬于松下,而不是特斯拉。而豐田不一樣,在其宣布公開的 5680項專利中,1970項關于氫燃料電池的專利都是豐田自己的,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豐田的專利開放更加‘實在一些?!闭缙嚬I協會副秘書長許艷華在一篇談到關于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博客中所言,豐田意欲在氫燃料電池汽車方面引領世界潮流,無償放開專利使用權意味著將在技術上掌控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取向和路徑,以及使其相關標準國際化。
所以豐田與特斯拉兩者開放技術專利,難掩他們都希望借此引領所在領域的潮流,實現各自細分市場的雄心壯志。而最終的結果很可能就是,會讓許多企業停止其正在自主研發的技術,因為企業都有削減成本的需求,直接拿來比自己研發更省事。從而達到阻止其他企業技術研發的目的。
留有后招 并非傾囊而出
這些企業雖然公布了這么多的專利,但假如你以為他們完全“開誠布公”則也太瞧得上他們的大度。以鋰電池技術為例,匹茲堡大學工程學院教授Prashand Kumta認為,特斯拉的電池技術并非獨一無二,但其對技術的包裝方式以外形設計才是它真正的核心。而真正的“王國鑰匙”,特斯拉“未必會對外公布”,前美國汽車研究中心董事長兼AutoHarvest董事長David Cole 便這樣指出。
AutoHarvest基金會的分析師David Cole也認為,Tesla開放專利并不代表開放了他們的核心機密,這些機密并未申請專利。有些真正核心的機密,都被鎖進了保險柜里。馬斯克自己也曾自曝:“我們基本上并未為SpaceX申請任何專利。我們最主要且長期的競爭對手在中國,如果我們申請了專利,是很滑稽的事,因為那只是方便中國人直接拿來山寨而已。”如此說法,也是讓我們國人哭笑不得。
對于福特放開專利,有位專業人士甚至這樣分析其用心:“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是一個非常大的技術難點,這制約著電動汽車大規模普及,世界各國都在不斷探索,尋找解決辦法。從目前的資料來看,已經有一些新的技術和方法出現,并且表現出一定的前景。福特汽車在這方面的研發投入也很大,也許福特汽車的研發有了某種突破,以往的專利技術就變得不那么重要了,放開專利后,讓合作伙伴或者競爭對手采用,有可能把他們引向一個仍然需要艱苦探索的方向,如此一來,福特迅速推出新車型后,就可能占得市場先機。”不得不讓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