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伊朗核談判接近尾聲之前,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低調地加入了會談,發表了一個簡單的聲明。中國與伊朗有著長久的友誼,但北京對伊朗獲得核彈也心存恐懼,這使得王毅有機會在核談判中充當起中間人。
北京密切參與伊朗核計劃已經30年了。當時,中國與伊朗簽署了一項合作協議,為伊朗提供核探測反應堆,并為其培訓核工程師。
多年來,中國支持了一些交易,包括為伊朗提供了兩座300兆瓦的核反應堆。但是現在,面對伊朗的核野心,中國和華盛頓一樣擔心。
目前,北京正在考慮幾個關鍵的利益點:能源安全(去年中國9%的石油進口來自伊朗),與華盛頓之間的關系,以及自己作為一個世界強國的形象。
而除了這些,中國的中東問題專家也表示“中國有責任加入和談尋求政治解決方案”,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希望看到一個和平的中東。
中國曾經與伊朗有著相同的視角,都有理由憎恨西方大國主導全球事務的方式,而今中國政府正變得更加務實,將與美國的關系列為核心政策。當然這并沒有阻止中國加強與伊朗的關系。就在去年,中國還和伊朗海軍在波斯灣首次進行了聯合軍事演習。但在核問題上,中國與美國站在了一邊,投票贊成聯合國制裁。
專家說:“中國與其他國家想的一樣。如果不給伊朗施加壓力,伊朗不會尋求政治解決方案。”
然而中國政府也一直很小心,它必須確保聯合國制裁不包括禁止與伊朗貿易或在伊朗投資,而且中國政府沒有像美國以及其他西方國家所做的那樣,與伊朗斷絕經濟聯系。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中國與伊朗的貿易額從2013年的400億美元上升到去年的520億美元,從伊朗進口的石油總量同期增長了30%。而且,中國的石油公司與伊朗簽署了油田投資交易。
雖然中國不覺得會受到伊朗核武器的直接威脅,但與西方有同樣的擔心:擁有核武器的伊朗可能促使這個世界上最不穩定的地區之一展開一場核軍備競賽。
這將威脅世界和平,而中國領導人長期以來一直將這視為經濟發展的關鍵。這也使促進伊朗與世界強國之間達成核協議成為中國的一個重要目標。
但中國不是伊朗核談判中的關鍵角色。中國與伊朗保持良好關系對自己有好處,但伊朗現在想的是和美國與西方建立良好關系。對于伊朗,它的關注點不是中國的角色,而是與美國的全面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