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又亂了——在也門反政府武裝“胡賽”圍攻首都,總統哈迪沙特坐船逃離后,沙特等阿拉伯國家終于坐不住了,聯合其他阿拉伯十國“圍剿”也門。
在這場“中東大戰”里,阿拉伯聯軍的對手,終于不再是屢戰屢勝的以色列,而是同為阿拉伯人的也門叛軍。中東十國聯軍“群毆”也門背后,其實是同為阿拉伯人的穆斯林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長達數千年的沖突。
分裂的伊斯蘭教
“我死后,我的國家將分裂為70個教派,但除了一個教派,其他的都免不了要見閻王。”穆斯林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的分裂故事要從先知穆罕默德632年去世開始講起。在穆罕默德去世后,并沒有安排誰應該是哈里發,即繼承人。大多數穆斯林期待通過選舉確定下一任繼承者,但是一些人則主張應該由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繼承大統。
親阿里的一派在阿拉伯語中被稱為“什葉派”,他們認為只有阿里是合法的繼任者,現在已經成長為一個完全獨立的伊斯蘭教分支。今天大約有10%-15%的穆斯林是什葉派,在整個中東地區,只有伊朗和伊拉克的什葉派占據統治地位。
其他大多數中東地區則是“遜尼派”阿拉伯語中為“正統派”。
在現下的中東,什葉派在伊朗的帶動下與以沙特阿拉伯為代表的遜尼派之間的爭論從未停歇。而也門局勢沖突的核心也是什葉派的伊朗與其他遜尼派阿拉伯國家的角力。
在不同場合,你都可以聽到關于“賽克斯—皮科協定”的種種,其中,英國、法國、俄羅斯秘密瓜分了奧斯曼帝國的亞洲部分。最重要的是,英國和法國占領區之間的邊界后來成為伊拉克、敘利亞以及約旦之間的邊界。這一邊界并未考慮宗教、種族等因素,因此也為今后族群之間的沖突埋下了爆炸的種子。
被“賽克斯—皮科協定”瓜分的中東
ISIS在中東勢如破竹,并占領了伊拉克、伊朗的很多領土。ISIS的全稱是“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它們不承認中東地區現有的國際邊界,多次故意炸毀伊拉克、敘利亞、約旦交界處的邊境檢查站。
ISIS的興起與“賽克斯—皮科協定”密不可分,這一協定在劃分時把阿拉伯人、庫爾德人和土耳其人都劃分到不同的國家,而把遜尼派為主的地區和什葉派為主的地區強捏在一起,又沒有滿足阿拉伯人和猶太人雙方對巴勒斯坦地區的要求——如同印巴分治一樣,殖民者遺留下來的邊界線成為現如今沖突最激烈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