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委、省政府召開會議,對推進全省民營經濟發展進一步作出部署、提出要求。期間,王儒林談破解政商關系難題:有交往不能有交易。可以說一語中的,給政商關系支招,明確了“紅線”。
山西發生塌方式腐敗問題,很大原因都要歸結于“黑金”煤炭資源開發下形成的復雜的政商關系,領導干部與商人勾肩搭背,權錢交易,違法亂紀。
其實,官員仕途被政商“朋友圈”終結的現象屢見不鮮,比如,季建業受賄的1132萬余元贓款中,90%來自于與他相識二十多年的三個“老友”;廖少華轉戰多地任職,湖南籍商人陳春章一直跟隨其左右做生意,并先后向廖行賄394萬元;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科就曾多次為“朋友圈”中的礦老板非法獲利提供幫助,致使國家財產損失接近19億元……
究其原因,一些官員將朋友關系異化為“禮尚往來”,為權錢交易等腐敗埋下了隱患。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賓,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劃出公私分明的界限。”筆者認為,“有交往不交易”是政商關系新期待,不能“勾肩搭背”,更不能“背對背”,不作為。
不可否認,在反腐高壓態勢下,官商勾結有所收斂,“不敢腐”日漸形成,但另一種消極現象卻出現了:一些地方為了與商人保持距離,避免負責任、受牽連,對企業“軟拒絕”,官員也變得懶政、怠政,甚至出現“不接電話、不批文件就是一些官員的新常態”的現象,過去的“勾肩搭背”變成了“背對著背”。
因此要給正常的政商交往提供健康交流的環境和平臺,不斷完善干部考核制度,防止“為官不為”現象的出現。
(人民網2015.9.6鄭端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