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綺琳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5-0123-02
《分類》,按單一標準的分類,是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筆者將《分類》的教學分四步:(一)創設情景,開門見山展示淘氣房間(很亂),請學生幫助淘氣整理房間;(二)活動探究,整理房間;(三)鞏固練習,分一分;(四)拓展提高,自定義標準分類。課后觀看本節課錄像,筆者認為本課教學的實效性還有待提高。根據本節課的一些教學片段,結合聽課老師們的建議,反思本課課堂教學上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了一些改進措施。
片斷一:如何以學定教的問題
(一)整理房間
師:我們先說說淘氣的房間里有些什么。
生:有布娃娃,有書本、鉛筆盒……
生:有文具類、服裝鞋帽類、玩具類。
師(緊張):玩具類是些什么???
生:玩具類就是一些玩具。
師:小朋友聽得明白嗎?
生1:明白。
生2:不明白。
師:玩具類有些什么?
生:玩具類有足球、皮球、籃球和小熊。
師:請同桌兩人互相說一說應該怎樣整理房間。
……
教學反思:
這個環節教師只簡單預設了學生的回答,并沒深想學生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學生突然冒出“有文具類、服裝鞋帽類、玩具類”的結果式回答,打亂了我的教學預設,令我措手不及。現在看錄像課,覺得教師就應該以學定教,順著學生的回答展開,簡單介紹玩具、文具、學習用品是什么,表揚學生懂得將房間里面的物品分類。
片段二:以學定教的改進措施
(二)分水果和蔬菜
師:我們幫淘氣整理好房間,他非常感謝大家,說要請我們吃東西,打開冰箱一看,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水果類和蔬菜類。
師:誰能說說剛才那個小朋友說了什么?
生:他說看到了水果類和蔬菜類。
師: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
生:香蕉、梨、蘋果、桃子是水果,黃瓜、茄子、青菜、紅蘿卜是蔬菜。
師:水果有幾種,蔬菜有幾種?
生:水果和蔬菜都有4種。
師:真了不起!為了使小朋友更好區分,用兩個不同的符號來表示。請小朋友在水果下面畫鉤,在蔬菜下面畫圓圈。
……
教學反思:
備課中,教師預備好不同的學習預案,但實際教學中還是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思維狀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順著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片段二中,學生一開始就說看到水果類和蔬菜了,教師可讓學生重復一遍,這樣既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思考,又讓教師有調整教學方法的時間。接著分三個層次展開教學,先順著結果問學生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再問水果有幾種,蔬菜有幾種?再回到課本讓學生在水果下畫鉤,在蔬菜下畫圓圈。這樣及時調整,隨意發揮,還注意到層次性,有序而不亂。
片段三:提出問題:目的不明確
(三)給動物分類
師:我們幫淘氣整理好房間,他非常感謝大家,說要帶我們去動物園參觀呢?。ǔ鍪菊n件)看,動物園都有哪些動物?
生:有小狗、鴿子、燕子、蜻蜓、小貓、馬、蝴蝶、蜜蜂和小兔。
師:你們能不能把這些動物也分分類???
生:把會飛的連在一起,把走的連在一起。
師:哦,他是按會不會飛這個標準來分的。蘇曉娟你來說。
生:把會飛的涂上顏色。
師:2位同學都是按會不會飛的標準來分,只不過劉勇清用的是連線,蘇曉娟用的是涂顏色,還有嗎?
生:(沉默)
師:除了會飛和不會飛,還可以分其它嗎?
生:還可以涂顏色。
師:好,老師聽大部分小朋友都是根據會飛或者不會飛這個標準來分,那你知道會飛的有哪些小動物嗎?
……
教學反思:
一節課教學目標不明確,重點不突出,教師卻在枝節上大講特講,是導致課堂教學低效高耗的一個直接原因。在教學片段三中,本人就犯了這樣一個錯誤,由于本人在第一個學生回答出按會不會飛這個標準來分的時候,只是毫無目的性地提問另一個學生回答,學生2不清楚教師意圖,回答出:“把會飛的涂上顏色?!鄙?回答后,教師也只問學生:“還有嗎?除了會飛和不會飛,還可以分其它嗎?”這樣拋給學生的問題目的性不明確,導致學生一頭霧水,答不出教師所期待的答案,造成無意義的知識重復和遺漏。其實,教師應該在第一個學生回答出按會不會飛這個標準來分的時,提問學生:“除了按會不會飛這個標準來分,還可以按其它不同的標準來分嗎?”這樣目標性明確,矯正教學與目標的偏差,以確保課堂教學的各項活動都圍繞教學目標進行。
片段四:解決問題:明確目的
師:現在,你看淘氣的房間,你想說什么?
生1:干凈。
生2:干凈。
師:淘氣的房間里有很多垃圾嗎?
生:沒有。
師:應該用哪個詞來形容淘氣現在的房間更準確呢?
生:整潔。
教學反思:
在平時的教學當中,小學生最容易重復回答錯誤的答案,如何克服小學生重復的問題成為提高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關鍵。如片段四中,學生1和學生2都回答說:“干凈?!憋@然沒回答到問題的實處上,教師如果能及時地引導學生觀察并恰到好處的提示:“淘氣的房間里有很多垃圾嗎?”學生就會根據老師的提示進行思考,不會出現重復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