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中紀委、國家監察局主管的《中國紀檢監察報》首次披露了黃常青一案。內容有諸多生動細節,尤其是麻將桌上的恩怨……根據披露,黃常青沉迷于麻將,通過麻將與律師蔡某結識,長期為蔡某的案子打招呼,以至于當地流傳“龍崗的官司只要找蔡律師肯定能贏”。一些老板也通過蔡某結識黃常青。
作為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的黃常青,竟然玩物喪志,長期沉迷于麻將,與有利益訴求的律師蔡某結交,并多次接受蔡某賄賂400余萬元,長期為蔡某的案子打招呼,嚴重妨礙了司法的公正性。可見,這正是官場賭博不同于一般賭博行為的地方。很多時候,官員聚賭,除卻其本身好賭的因素,恐怕更深層次的需求是:賭桌上可以行賄、賭桌上可以拉關系、賭桌上可以獲利……
也就是說,官場賭博不同于一般民間賭博,往往有官場“圈子文化”的影子,有時候是官商“勾肩搭背”的表現形式之一,一些好賭官員在牌桌上隱藏著自身的利益訴求,披著“玩牌”的外衣形成了權錢交易的“暗道”。這從“一些老板也通過蔡某結識黃常青。黃常青的多名法官下屬投其所好,借打麻將向他行賄,以求得提拔”中就可見一斑。
令人擔憂的是,眼下“官賭”的形式多種多樣:有的在辦公室里小賭,有的在賭場“瀟灑”,還有的利用網絡玩起新型賭博。官員們賭博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內蒙古興和縣林業局官員上班時間聚眾賭博被曝光,其中一名參賭官員解釋說:“最近下鄉工作很辛苦,玩牌湊個百八十塊錢中午吃飯。”官員沉迷于“麻將圈”,最終被套進“腐敗圈”,雖然是少數,但值得反思。
以前認為賭博只是一種游戲和愛好,涉及“私德”。但殊不知,“官場賭風”危害的不僅僅是黨員干部的形象,更潛藏著諸多公權力的“腐敗暗道”。官員可以有“愛好”,但官員不能讓“愛好”害了自己,那樣不但得不償失,還可能因此身敗名裂,鋃鐺入獄。
(荊楚網2015.8.7 向從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