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定芳 肖長生
【摘要】現實中每個人都有模仿榜樣的強烈傾向,傾向導源于人的需要和社會從眾心理。高校大學生教育,可以利用這種需求和心理,樹立一批典型,以引發模仿心理。作為時刻提醒正面人格的社會群體行為的典型教育,可以多層次、多角度、多元化地滲透到大學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
【關鍵詞】大學生 ?典型教育 ?可行性 ?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5-0169-01
一、典型教育的道德基礎和關鍵環節
在有意識地成為一個成熟的社會公民時,都必須考量做人的基本準則,而不能模糊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社會主義榮辱觀事實上為先進典型教育規劃了一條道德底線,高等學校應緊扣“八榮八恥”和“24字價值觀”,將它作為典型教育的道德基礎。
大學生來自五湖四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性格,理想和信仰多元化、廣域化。教育管理工作中,樹立典型,進行典型教育,一般應注意抓好這樣幾個環節:
1.立足真實、客觀。典型教育是指通過樹立典型、典型示范,用典型人物和事例教育人們,引領、提升個體素質和社會風尚的教育活動。樹立典型,進行典型教育,必須使典型具有榜樣性和說服力,這就需要典型必須有真實性和客觀性。
2.注重層次。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具有層次性,因此樹立典型、典型教育也應注重層次。就高校來說,應有統一的、全校范圍樹立的典型,也應有各院系、各年級、各專業自己樹立的典型,在一個班級或團隊中,應既有先進典型,也有后進變先進的典型。否則,典型單一,忽視各個層次的特點,這樣“點燃一盞燈”,就很難收到“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3.鮮明的時代性。90后乃至95后的大學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樹立典型,進行典型教育,也應不同時采用不同方法。時代造就新的典型,只有用具有時代特點的典型去教育學生,才能使學生煥發時代精神,走在時代前列。
二、典型教育的可行性措施
大學校園在每年的“五·四表彰”及“學年表彰”中,都樹立一大批先進典型,對于進行學生教育,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高校輔導員我認真總結了一些經驗教訓:樹立典型,進行典型教育,需要有科學的方法和恰當的藝術。
1.典型教育需要有具體的榜樣和形象的標準
學生教育工作從整體上看是比較宏觀、抽象,不可能對每個學生一言一行提出具體、形象的要求。因此,需要典型示范,使學生學有“具體榜樣”,趕有“形象標準”。每學年初,列出具體關于各種“評先評優”較為詳細的時間安排表和具體的標準,并列出歷年可學習的榜樣,鼓勵同學們朝著具體的目標努力。
2.典型教育需要采取正反兩個方面樹立
對典型進行宣傳時,需要深入調查,不夸大其辭,也不應該存在偏袒心理,對先進典型的缺點遮遮掩掩。同時,選擇比較典型的,影響面廣的案例進行分析,具體分析為什么一些學生會犯錯誤,怎樣犯的錯誤,以及犯錯誤的危害,并從中提煉出帶有教育意義的觀點。正反兩個方面結合可以讓學生全面認識到自己所需要關注和克服的問題。
3.讓“大學生講壇”成為誕生典型的一個平臺
對于高等學校,有特長、有才藝、有創意的學生不容易在短時間內被充分挖掘,學校可以嘗試搭建屬于學生自己的講壇,鼓勵有主見的學生走上“學生講壇”。讓學生講壇成為另一種“星光大道”,將這些學生進行深入的挖掘然后總結,提煉出可供大家學習的經驗做法。
4.多層次、多樣化、多角度地樹立典型
在每年的學年表彰中,總是有獲得“學習進步獎 ”、“文體活動獎”、“精神文明獎”、“社會工作獎”的學生,這些學生在優秀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干部的光環下不突出,沒有很好地進行宣傳表彰,這一點可以改進;另外根據90后乃至95后學生的特點,還可以樹立諸如“杰出才藝”、“十佳時尚青年”“社會活動家”等典型,讓每個學生都有可能成為一個方面的典型。
5.定期進行典型的宣講和表彰
學生中時常出現“拾金不昧”、“助人為樂”等好人好事,由于事件平凡沒有引起關注,院校學生工作處或辦公室可以組織各專業進行梳理,利用宣傳欄和廣播臺宣傳,借助班級主頁或微博,周日晚點評教育陣地時間由輔導員向每個學生傳達,營造氛圍。
6.充分利用全國“道德模范”、“年度人物”等評比活動
全國道德模范、感動中國人物、尋找最美鄉村教師等節目都是非常有教育意義的典型,高校可以將國家或各種社會組織評選出的先進典型或時尚代表等人物引申到學校教育,也可以將兄弟院校樹立的典型借鑒過來,利用別人現成的成果。
總之,典型教育需要打破舊框框、摒棄老眼光,根據形勢發展,與“時”、“世”、“勢”、“實”俱進。
參考文獻:
[1]楊嵐;劉爭先.新時期大學生典型示范教育創新分析[J].法制與社會.2007.
[2]金秀蘭.大學生典型示范教育的途徑研究[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3年04期.
作者簡介:
郭定芳(1982-),女,漢族,湖北黃岡人,教育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高校德育及思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