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 王慧榕
【摘要】當今社會網絡環境的快速發展,不僅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機遇,還面臨著一定的挑戰。學生管理人員需要充分利用網絡環境的優勢優化學生管理工作,減少網絡環境的負面影響。本文就社會網絡環境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并探討社會網絡環境下學生管理工作的優化策略,以便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充分發揮出網絡環境的作用。
【關鍵詞】社會網絡環境 ?學生 ?管理工作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5-0181-01
網絡技術已經在社會各個領域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改變了人們的學習、工作以及生活方式,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工具。學生在社會網絡環境的影響下,其學習方式、價值觀、思想等均受到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學生管理工作人員需要充分了解社會網絡環境給學生帶來的作用和影響,充分發揮出網絡環境的積極作用,降低其對學生的消極影響[1]。
1.社會網絡環境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的影響
1.1積極影響
社會網絡環境下,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中的各種聊天軟件、社交網站等自由的發表自己的意見與看法。例如,學生可以在QQ群、微博、博客、人人網等平臺上發表自己對學習、生活以及社會熱門話題的看法。學生管理工作人員可以上網瀏覽,通過對學生的言論進行分析,能夠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以及心理情況等,并對其進行正確的疏導和引導。另外,學生與教師之間可以借助各種聊天軟件加強溝通和交流,提高學生參與管理工作的意識,促進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管理人員可以及時獲取學生的信息,并更好的解決學生管理中出現問題。
1.2消極影響
由于網絡環境中的信息具有多樣性、復雜性特點,學生必然會受到各種信息的影響,并容易在網絡環境中迷失自己。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較低以及思想還不夠成熟,針對是非問題難以辨別。另外,由于學生意志不夠堅強,容易受到錯誤思想的影響,導致學生會認可或者贊成某些彎曲的價值觀念,對學生的心理、生理健康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同時,有的學生會沉浸在虛擬世界中,學生個人的言談舉止不受任何規范的約束,其思維方式以及性格均會受到影響,導致學生緊張、孤僻、狂妄自大、偏激等[2]。
2.社會網絡環境下學生管理工作的優化策略
2.1建立完善的學生管理工作網絡環境
首先,學生管理工作人員需要明確建立學生管理工作網絡環境的目的,以便更好的開展學生管理工作。其目的是為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思想交流以及宣傳的平臺,并為學生主體提供相關服務。其次,設置熱點話題以及新聞專欄。正確引導學生關注熱點話題,消除負面新聞對學生的影響,以便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完善其思維模式。
2.2加強網絡文化監管力度
學校需要根據本校的教育特點建立專門的學生網站,主要宣傳國家、學校的主流文化和思想。同時,還需要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根據思想政治課程內容制定出網絡管理制度,學生不僅需要遵守國家相關制度,還需要遵守本校網絡規章制度,以便更好的規范學生上網行為。要想降低網絡對學會產生的負面影響,就需要從技術以及監管制度兩個方面來考慮。首先,需要提高網絡技術,建立防火墻、殺毒軟件等,通過過濾機制攔截不良信息,以便實現綠色網絡。確保學生在安全的網絡環境中上網,避免不良信息對學生造成負面影響。其次,需要加強并完善網絡監管制度,根據實際網絡環境以及學校教學目標等制定出符合本校發展的網絡監管制度。并且還需要將制度落實到位,嚴格按照監管制度來執行,加強對網絡環境的監管,以便凈化網絡環境,確保學生在網絡環境下得到良好的發展[3]。
2.3建立專門的學生管理機構
在社會網絡環境下,學生會受到正面或負面的影響。針對這一現象,學校需要建立專門的學生管理機構,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學生管理師資隊伍,確保學生管理工作更加規范化、合理化、科學化以及專業化。學生管理工作人員需要具備豐富的管理經驗,熟練掌握學生的特點和性格特征,并且需要富有較強的責任心和無私奉獻精神,堅守自己的崗位,做好本職工作。在社會網絡環境下,及時有效的分析學生思想動態和心理特點,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需要及時發現,及時給予一定的糾正與指導,避免學生誤入歧途。需要借助網絡的優勢,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人生觀。另外,管理人員需要提高自身的網絡技術,將學生管理工作與網絡技術相互結合,不僅要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還需要豐富實踐經驗,以便更好的完成學生管理工作。
3.總結
學生管理工作需要在社會網絡環境下與時俱進,充分借助網絡優勢促進學生管理工作的發展。但是在網絡環境下,應充分認識到網絡環境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的利與弊,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促進學生管理工作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董英俊.網絡環境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考[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24(10):215-216.
[2]陳亦男.論網絡信息時代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2(01):427-428.
[3]張璐.用教育信息化促進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發展[J].中國市場,2009,14(09):24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