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一直是困擾高校資助工作的一大難題。本文具體分析了困擾我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對應的建議對策。
【關鍵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認定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5-0194-01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作為落實國家資助政策的關鍵,其準確性直接影響到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效果。但在實際開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過程中卻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
一、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貧困證明的可信度日趨下降,個別學生誠信意識缺乏
貧困證明本是高校開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的重要材料之一,也是輔導員了解學生家庭經濟狀況的重要途徑。現實中貧困證明泛濫,可信度日趨下降。主要原因如下:一是部分地方政府缺乏監督與約束,輕率出具貧困證明,導致假證明層出不窮。二是高校對貧困證明真實程度的核查存在著時間緊,人數多,取證難等困難。三是部分學生和家長產生了投機的不良心態,錯誤地認為國家的錢不要白不要,甚至出現了“競貧”現象。
(二)缺乏合理統一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標準
很多時候高校在進行認定時只憑某一單方面的標準或辦法,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申請表》或學生生源地貧困證明,綜合考慮學生在校情況的認定模式,這使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格認定缺乏科學性、針對性與可操作性。
(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數據庫的建立或及時更新很難落實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數據庫的建立是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有效資助的前提,其真實性、時效性直接決定了貧困認定的準確性。很多高校至今并未建立涵蓋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數據庫,還停留在學生填寫,人工錄入的時代,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人力。對于已建立數據庫的高校,也存在著很難落實及時更新的問題。
二、加強和改進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規范地方政府認定程序,把好高校認定入口
地方政府要深入實際詳細了解其家庭收入、財產、人口、日常開支等詳細數據,將工作落到實處,再開具貧困證明,從而能真實、有效地體現出學生的家庭情況,為學校評定工作的公正性奠定良好基礎。高校針對時間緊,甄別難度大等問題,可在10月國家獎助學金的評選期間設置觀察期和調整期,對9月份認定的進行再次觀察、評議和考核,可取消也可增加以便做到公平公正。再者,需建立大學生誠信監督機制,制訂學生誠信記錄和信用評級制度,將學生與信用有關的日常行為、個人品德、學習考試情況、還貸情況、獎懲情況等真實信息輸入數據庫,并做出相應的信用評估,以此作為學校資助工作和各種優秀評定、學費減免、就業推薦等的重要依據。
(二)構建量化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指標體系,使認定過程規范化、客觀化
構建量化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指標體系,是高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標準”實現可操作性、客觀性、規范化,以確保資助的公平公正。具體指標可從學生擁有的經濟資源、人力資源和特殊性指標等方面著手設計。如經濟資源指標主要包括家庭人均月收入、人均月支出、家庭年收入與支出之比、家庭資產、家庭負債等等;人力資源指標要包括家庭人員職業、勞動力情況、健康情況與教育支出情況;特殊性指標主要包括有無特殊性重大事件,如事故、災害等。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采用定性與定量結合的貧困生認定指標體系,從而科學、合理地量化貧困生線,以準確地認定貧困生。
(三)建立家庭困難學生數據庫,實施動態管理
其一,為使整個資助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學校要建立涵蓋所有經濟困難學生的數據庫,加快開發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信息管理系統,做到既不遺漏,又不會把多種資助過多地集中在某些學生身上。其二,學校要建立年度考核評價體制,每學年定期對全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一次資格復查,并不定期地隨機抽選一定比例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通過座談、電話、實地走訪等方式進行核實。對于家庭經濟情況得到改善的學生,引導其主動退出數據庫,防止出現“一定終身”的情況。對于提供虛假信息或有鋪張浪費現象者,立即從數據庫中刪除,取消資格并收回資助資金。對于情節嚴重者,依據有關規定給予紀律處分,以增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嚴肅性。對于家庭突遭變故,不幸陷入貧困的學生,及時將其認定納入數據庫。
總而言之,高校要按照國家要求,切實解決貧困認定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更大程度地保證認定過程的公平公正,讓更多的需要資助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得到應有的資助。
參考文獻:
[1]黃躍舟等.關于創新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工作的幾點思考[J].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6.
[2]李寧.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資訊,2009,10.
作者簡介:
邢燕妮(1987.12-),女,漢族,海南文昌人,本科,教師,研究方向:高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