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收費公路,有人提出,公路作為一種公共資源,政府的公共財政為其買單不是理所應當嗎?從車主的角度看,買車的時候交了車購稅,加油的時候交了燃油稅,為什么用路的時候還要再交通行費呢?也有人提出,美國的收費公路就很少,為什么中國做不到?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王偉對表示,成品油消費稅的收入并不是全部都用于普通公路養護,還有巨大的資金缺口,如果取消收費,全部由收稅來進行養護,油價至少增長3倍,實際上使用高速公路的人畢竟是少數,由全民來買單并不公平。
他介紹,我國公路發展的稅收主要有兩種,一是車購稅,主要用于公路建設;二是成品油消費稅,主要用于非收費普通公路養護。
“由稅務部門來征收的成品油消費稅并不是全部用于普通公路養護,很大一部分給了航道養護、運輸管理、環境保護和新能源發展,甚至還要分給農民的農業機械柴油和漁民漁船柴油的補助。”王偉說,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收費公路自身的養護管理、債務償還,包括社會資本投資的回收等等,就需要通過車輛通行費予以保證,“三者的支出范圍和用途是不一樣的,不存在重復收費的問題?!?/p>
王偉舉例說,2013年,我國公路建設支出為13692億元,但車購稅只有2234億元,一般稅也只有1071億元。整個公路建設稅收的缺口高達10387億元,缺口占比高達75.9%,只能通過銀行貸款或吸引社會資本投資解決。
除此之外,非收費的普通公路養護一年就需要2800億元,而成品油消費實際投入只有1443億元,普通公路的養護稅收缺口也高達1357億元,缺口占比48.5%,資金也是嚴重不足。
“世界上任何國家都沒有真正意義的免費公路。”王偉說。
雖然公路是公共產品,但是其資金來源不是稅收就是收費,而收稅和收費之間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關系,費交得少了,稅就要增加。王偉表示:“世界銀行曾經有一個估算,如果中國公路的全部資金都不靠收費,全部由收稅來進行養護,按2006年的水平,燃油稅要征收30%,如果連公路建設和債務償還都要靠稅收解決,油價要增加3倍以上,這個數字是很驚人的。”
就美國為什么收費公路少的現象,王偉回應表示,一是美國高速公路網建設時,聯邦政府投資了90%、地方政府投資了10%,初始債務很少。2010年,美國專項稅高達2114億美元,包含了燃油稅、重車稅、輪胎稅、牌照稅,全部用于路網的維護和改善,而當年美國的公路支出是2043億美元,稅收是有富余的,所以收費公路少。
“這些年美國的情況也發生了變化。隨著路網老化,大量早期公路、橋梁出現了問題,需要維修、重建,每年2000多億美元的專項稅已經不夠了。美國正在想辦法改變這個情況,包括增加收費公路?!蓖鮽フf。
王偉認為,這次對《收費公路管理條例》進行修訂,實際上強調了高速公路長期收費是符合“誰用路、誰受益、誰付費”和“不用路、不付費、不負擔”這樣一個公平原則,不僅能夠有效地化解高速公路的債務風險,為高速公路的發展提供穩定的養護發展資金,同時還可以使有限的公路稅收向普通公路傾斜,使普通公路的通行條件也能得到更好改善。
(《第一財經日報》2015.7.21 章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