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們不難發現,“偷拍”“AV女星”“走光”等較為隱晦、充滿挑逗性的信息在一些頗有影響力的門戶網站上頻頻出現。有時打開一條嚴肅的時政新聞,網頁卻會彈出極具挑逗性的圖片或視頻小窗。
日前,“朝陽區某服裝店試衣間不雅視頻”在網絡迅速傳播。到底是商家一手策劃還是網友惡意發布,北京警方已經介入,公眾期待調查結果。然而記者注意到,部分品牌和商家卻借機低俗營銷、“搭車”炒作,網友驚呼無底線。
一段時間以來,互聯網上“色情營銷”“低俗炒作”之風盛行,部分商家屢屢挑戰法律和道德的底線,引發網友不滿。對此公眾質疑:清新網絡還有多遠?
“色情營銷”泛濫,無底線炒作吸引眼球
國家有關部門對網上傳播色情及低俗信息一直保持高壓態勢,但隨著互聯網應用的不斷創新,許多網站也在“花樣翻新”充斥著低俗信息,不少無良商家在網絡上進行“無底線炒作”,一些網絡平臺甚至成為淫穢色情及低俗信息滋生地和傳播臺,引起網友的普遍反感,尤其是青少年家長對此強烈不滿。
記者在湖南省未成年人管教所(簡稱省未管所)采訪時,一名叫杰杰(化名)的未成年人犯壓低聲音,怯怯地請求記者在報紙上幫他刊發一封寫給爺爺的信,希望爺爺能看到。因為在他被關押的6個年頭里,他從未收到家人的回信,也沒有親人探望過他,而他最思念的爺爺,一直讓他放心不下。
2008年,杰杰走上犯罪道路時,才14歲,從小到大,他一直跟著爺爺生活,不知道爸爸媽媽長什么模樣。他犯罪的誘因是在網上看了性愛電影,14歲又是渴望嘗試的年齡,一時沖動犯下了強奸罪。在跟記者交談時,杰杰的情緒非常低落,但一提到爺爺,他眼神里就會透出渴望的神情,如果提到網絡,他就會不停地搓手,眼神里充滿痛苦,語速會不自然地加快,神態也變得焦躁。他堅定地告訴記者,出去后不想再碰網絡,“那里面有太多的壞事情。”采訪時,省未管所一名管教告訴記者,未管所關押的少年犯中,一半以上是受網絡不良內容的影響而走上犯罪道路的。
杰杰所說的網絡中的“壞事情”,到底有哪些?記者連續一個星期,每天著重關注新浪、騰訊、搜狐等門戶網站,發現除了時政要聞外,諸如裸模展示性感曲線、大學畢業生相約初二女友私奔等帶有黃色字眼的內容均被放在首頁;而在這些網站的其他版塊如影像、圖片版中,像美女嫩模大尺度寫真等圖片更是點擊即見。
除了網頁,記者在百度上輸入“色情電影”關鍵詞,馬上出現10多頁與色情電影相關的內容,成人電影的介紹非常詳細。里面的許多電影,即使在西方,也是嚴禁未成年人觀看的。
“在網絡上,這種內容司空見慣。”魏先生在長沙經營一家計算機公司,每天都要跟網絡打交道,但他對網絡卻十分恐懼。
魏先生有個13歲的兒子,不久前他發現兒子迷戀上了上網。魏先生覺得,現在是網絡時代,不讓兒子接觸網絡肯定不行,怕兒子以后跟不上時代。嚴管不如疏導,去年他給兒子買了一臺筆記本電腦,要求兒子在完成作業的情況下,可以在家里上上網。后來他發現,孩子最喜歡一個人抱著電腦在自己的房間里上網,有次他推門進去,孩子突然緊張地將電腦合上了,并且每次用完電腦后,兒子都會將登錄的網站刪除,他感覺這里面有問題。
他趁孩子上學時,用軟件查看上網記錄,這一看,他驚出了一身冷汗。
“什么嫩模寫真、美女圖片,都是小兒科,他還登錄同城交友、日本女優寫真等內容極度不雅的網站。”魏先生指著其中一個兒子登錄過的交友網站告訴記者,該網站實行會員制,需要交費,級別越高權限越大,幸好兒子沒有網銀只是普通會員。記者在網站首頁看到,“一個人的孤獨不如兩個人的狂歡”等誘惑性字眼被放在醒目位置,推薦的靚女之星欄中,照片極具誘惑性,多數網友直接注明:找一夜情。
“十三四歲正處于懵懂而又叛逆的時候,他們對性的好奇,是自然的生理反應,我們想引導,但可用的方法不多。”說到這里魏先生無奈地搖了搖頭,后來他讓公司的技術人員在兒子的筆記本電腦上做了“手腳”,通過敏感字眼屏蔽一些不良網站和黃色內容。
盡管這樣,魏先生仍然擔心,“家里的電腦不能看了,不敢保證他不去網吧看。”魏先生現在要求老婆每天盯緊孩子的行蹤,“除此,別無他法。”魏先生說。
網友的擔憂并非無中生有,來自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的數據也在顯示,移動互聯網正在成為有害信息主要傳播渠道。根據今年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淫穢色情類有害信息舉報仍居首位,僅5月份就達83.4萬條,占比58.8%。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網絡上還存在著在廣告表現方式上的違法行為,以吸引眼球為目的的低俗炒作。例如,去年9月,某洗滌產品公司為宣傳新品,雇傭模特在地鐵以“脫衣”的方式來炒作洗滌產品,在社交網絡上大意渲染炒作,后被工商局處以47.5萬元的工商處罰。
記者盤點梳理發現,當前“低俗炒作”現象不乏商家授意,通過策劃低俗新聞當噱頭,大打“擦邊球”,甚至不惜用無底線的手段博出位以擴大影響力。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商家通過營銷抹黑競爭對手的現象。
去年年底,國家網信辦首次對APP軟件發出“禁止令”,移動社交軟件“友加”由于屢次利用帶有色情低俗色彩的虛假新聞營銷炒作,被責令整改、通知下架,這也表明了國家網絡監管部門對網絡無底線炒作的鮮明態度。
“打擦邊球”的營銷炒作緣何屢禁不住
長期研究互聯網產業的艾媒咨詢董事長張毅認為,如今企業的宣傳渠道多樣,具有多元化特色的社交媒體成為了傳播的新生力,新媒體在展現傳播力的同時,也暴露出諸多問題:“低俗炒作”、“色情營銷”之風屢禁不絕。
網民們不難發現,“偷拍”“AV女星”“走光”等較為隱晦、充滿挑逗性的信息在一些頗有影響力的門戶網站上頻頻出現。有時打開一條嚴肅的時政新聞,網頁卻會彈出極具挑逗性的圖片或視頻小窗。一些網絡游戲的營銷也公然以色情挑逗的畫面吸引玩家,這種游走在色情邊緣的內容已成為網絡游戲產業幾乎公開的秘密。
部分網絡商業主體對“色情營銷”、“低俗炒作”模式已經形成路徑依賴;另一方面,面對這些“打擦邊球”的營銷炒作,有關監管存有空白,致使種種亂象成為互聯網“毒瘤”。
為凈化網絡環境,保護網民利益尤其是青少年健康成長,我國政府出臺了專門法規,并組織開展專項打擊行動。然而,記者調查發現,這些法規和打擊行動雖有效果,但持續力有限,往往是打擊風頭一過,色情信息便重新涌現,低俗炒作也在一波未平一波再起。
北京市律協副會長邱寶昌分析,我國廣告法要求廣告內容要真實合法、內容健康,然而在執行層面,現在對網絡低俗炒作等“打擦邊球”行為,相關法律條款可操作性并不強,缺乏有效監督和管制。
強化行業自律規范,讓法律成為網絡的清新底色
張毅表示,互聯網營銷要講創意創新,但不能挑戰法律和道德的底線。狙擊“色情營銷”、“低俗炒作”需要行業內部加強自律,以“每日三省吾身”的自覺進行自審自查,堅決抵制不良營銷模式,擔當起社會責任。
北京大成(銀川)律師事務所律師宋波建議,相關監管機構應抓典型,讓行業內的企業知道“紅線”不能踩。
有關部門更要旗幟鮮明地公開亮劍,安排專門力量監管網上信息,誰搞“色情營銷”就堅決“拿下”,不僅要懲治涉事網站,對責任企業和人員也應加大懲處力度。
邱寶昌表示,當前亟需完善廣告營銷相關法律法規,不僅營銷廣告內容和表現方式要真實、合法,也不能觸犯道德底線。行政部門要加大處罰力度,約束和規范廣告行業,讓廣告經營者了解不能違背公序良俗。他建議,相關監管機構亟需加強對低俗營銷炒作的鑒別力,公安網監部門要細化相關的法律法規,對于低俗營銷一定要依法嚴肅處理。
武漢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羅教講建議,媒體要對社會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倡導正確的價值觀,自覺摒棄“低俗炒作”,切勿跟風。
(新華社2015.7.20、《湖南日報》201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