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南社現象與南社精神原論

2015-04-29 00:44:03金紅
北方論叢 2015年3期

金紅

[摘要]南社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人數最多、活動時間最長、活動范圍最廣泛的文學社團。南社由中國同盟會會員發起,自成立之初便高舉文學與革命的大旗,為辛亥革命吶喊,為推翻舊制度、建立新制度助威。南社雖然規模大、成績豐,但它實為一個民間性質的組織,有著民間社團的特性。然而,南社的功績和意義卻遠遠超過任何時代的民間組織。南社文學也因其特定內涵,其所承載的意義在中國近現代文學史上獨樹一幟,其社團所彰顯出的時代精神與歷史價值,在中國近現代史乃至中國歷史上獨領風騷。南社雖已遠去,但精神猶存。今天重新探討南社現象與南社精神,對于更好地研究南社、研究文學與革命的關系、思索未來文學之路,大有禆益。

[關鍵詞]南社;南社現象;南社精神

[中圖分類號]I206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0-3541(2015)03-0038-06

[收稿日期]2015-01-10

1909年歲末,中國近代史上人數最多、愛國知識分子最集中、成員社會職業面最廣泛,被認為擁有囊括當時中國半數知識精英的社團南社成立。這是一個文學社團,又是一個革命團體。一百多年前,陳去病、高旭、柳亞子等以中國同盟會會員為骨干發起的南社,高舉文學大旗,為震國威揚民威而搖旗吶喊——文學與革命一同走進廣大民眾的心中。

文學是什么?它的意義何在?革命是什么?它與文學的關系如何?新世紀的今天,我們還要不要談文學與革命的關系?要不要探討文學的社會功能價值?……這些看似簡單卻歷經數代人實踐的話題,總是有著那么豐富內涵,有著那么多令時人與后來者都難以盡言的感慨。本文的研討正是從這里開始。

一、南社現象與南社的“民間”價值

將南社這一文學社團置于“現象”高度,并且提出“南社現象”說,筆者認為,有三大理由:第一,南社雖然僅僅是一個民間性質的文學團體,但它的文學成績卻極為突出,其大型文學社刊《南社叢刻》規模之大,為當時以及后來的任何社團所不能及。南社文學的“民間”影響已經遠遠超過一般的民間社團而納入主流文學的軌道。第二,南社雖為文學社團,但其文學創作宗旨與當時的革命潮流緊緊相連,是中國歷史上將文學與革命聯系得最為緊密的團體之一。以文學之體賦革命之旨,依文學之肩扛革命大旗,南社在中國近現代文化史上首屈一指。第三,南社是中國歷史上活動時間最長、成員最多、遍布地域最廣的文學社團,這一社團又幾乎薈萃與集中了當時文化藝術領域最具權威與最具影響力的巨擘式人物。此文化奇觀亙古未有,此大師云集的現象空前絕后。

可以說,從社會變革、文化與文學的變革角度考察,劃時代的辛亥革命坐擁眾多既為南社文人,又為辛亥壯士的仁人志士。五四新文化運動、文學革命也絕對繞不過南社這一舉足輕重的文學團體。“文有南社,武有黃埔”的崇高贊譽,當之無愧。

1909年11月13日,南社作為一個民間文學團體在蘇州成立。這一天,參加者們首次齊聚一起討論社團成立的諸多事宜,并且商定以后每隔半年集會一次。會上還選舉了社團園地《南社叢刻》的編輯人員,以此作為文稿能夠持久編選的保證。也正是從這一天起,南社社團一般是每年聚會(雅集)兩次,每次聚會時,參加者都是舉杯唱和,佳作迭出。每次聚會后,都結集一期文集。

這些作品多為懷古思今之作,比如,家國情仇、鄉親眷意,比如,品古意趣、暢今懷民,它們藝術個性突出,藝術成就超凡脫俗。南社雅集已經成為當時大多數文人的精神家園。中國近現代文學史上規模最大的文學社刊《南社叢刻》22集,也因南社雅集而誕生。

南社的歷史可以辛亥革命為界。辛亥革命前,南社為蓬勃上升與健康發展期;辛亥革命后,南社內部矛盾凸顯,成員開始分化,出現了新的組合。從歷史與政治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前到討袁斗爭前后的一段時期,南社與社會革命之間的關系最為密切。這段歷史雖不及辛亥革命后的活動時間長,但由于組織目的明確、創作目標鮮明,同時由于絕大部分成員都是為了革命的目的而壯懷激烈,所以,此時的南社已經確立了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南社精神也已經在歷史的長河中彰顯。辛亥革命后的南社,雖因其文學創作形態而成為南社現象的其他構成內容,但它的精神宗旨已然與辛亥革命同步。南社人當年激情吟誦,慷慨悲歌,為中華民族生死存亡而吶喊的情懷,已然與血灑疆場的辛亥志士一樣,彪炳史冊。不僅如此,我們還看到,既以同盟會會員的身份將生命血染春秋,又以南社社員身份用筆墨情動山河的宋教仁、陳其美、寧調元等諸多先烈,更表明南社精神與辛亥革命精神的高度一致,表明南社這一民間文學團體的社會意義和歷史價值。這也便是南社獨有的“民間性”。

南社成立之初,其民間性還表現在組織形式上。比如,這是一個自發的社團機構;其日常經費是靠捐獻與籌集資金等方式解決的;它的社團行為是分散于各地的。還有一個有意味的例子是南社成立之時,一下子出現了好幾份“啟”。比如高旭在1909年10月17日發表了《南社啟》[1];陳去病在11月26日發表了《南社雅集小啟》[2],他還曾于10月28日發表過《南社詩文詞選敘》[3],里面也涉及一些撰稿要求、社團活動條例等事宜;寧調元發表于10月29日的《南社詩序》[4]也有這方面的內容。另外還有發表于10月27日、沒有署名的《南社例十八條》[5]。這些“啟”,均刊載于《民吁報》上,內容基本一致,主要包括南社成立的背景和意義、所要撰寫的稿件宗旨,以及社團的一些約定等。一般來講,社團成立應該只有一個統一的“啟”或“條例”,這也體現了該社團的組織原則性。但南社顯然不同,不同“啟”的出現,顯然說明南社成員或者說南社這個組織很有個性。其內部結構呈現較為自由、較為分散的狀況。這也是一種“民間”的體現。“自由”“隨性”等詞,似乎從一開始就在這個“團體”中出現了。事實也確如此。在南社的后續活動中,經常會出現由各種原因導致的“散”化傾向。

值得注意的還有,南社首次雅集時,陳去病、柳亞子與龐樹柏、蔡守關于尊唐音與揚宋詞兩種觀點爭執的戲劇化情景。當時雙方由于觀點不一,竟在宴席上激烈爭吵,以致柳亞子急得號啕大哭,真是讓人忍俊不禁。后人談及此事往往當成笑談,但是,文人間的觀念之爭也并非小事,尤其是各方面的關鍵人物之爭。比如,柳亞子與高旭這兩個首腦級的人物后來矛盾重重,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過于敏感的文人氣質。而他們產生矛盾,肯定影響整個社團的氛圍,甚至社團的走向。所以,這種因成員個性發生爭執的情況,雖是文人之間的率真之氣所致,并未影響大局,卻也不排除社團本身的民間習性和作風,仍有不好的影響。南社后來的曲曲折折歷程,以及成員們時常出現的人心浮動現象,即使無傷大局,也畢竟是南社歷史上的一大印記,或者說,是一抹促人反思的傷痕。

然而,從大原則方向考察,這些并未影響南社的歷史功績。從某種程度上講,南社的獨特價值也正在于其憑借“民間”化的創作之態,而彰顯出來的正史意義。

觥籌交錯、推杯換盞中,吟詩作賦似乎是中國文人的傳統。而在交流中辯論切磋,也是常有的情形。但是,南社此類活動卻有兩大頗為引人注目的特性:一、它促成了中國近現代文學史上規模最大的社刊《南社叢刻》的誕生;二、它僅靠一座江南小城就燃起當時文學與革命交相呼應的激情之火,而且一經點燃,就幾乎燃遍了全國。這正如柳亞子在南社首次雅集上所吟詠的:“寂寞湖山歌舞盡,無端豪俊又重來。天邊鴻雁聯群至,籬角芙蓉晚艷開。莫笑過江典午鯽,豈無橫槊建安才!登高能賦尋常事,要挽銀河注酒杯。”(《南社會于虎丘之張東陽祠,……詩以紀之》)其力挽狂瀾的氣魄顯而易見。1915年,他又以凜然的氣概痛斥袁世凱的復辟行徑:“豈有沐猴能作帝?居然腐鼠亦乘時。宵來忽作亡秦夢,北伐聲中起誓師。”(七律《孤憤》)南社的另一創始人陳去病,同樣以國家命運為安身立命之本,體現著一個以天下為己任者的胸懷:“舵樓高唱大江東,萬里蒼茫一覽空。海上波濤回蕩極,眼前洲渚有無中。云磨雨洗天如碧,日炙風翻水泛紅。唯有胥濤若銀練,素車白馬戰秋風。”(《中元節自黃浦出吳淞泛海》)高旭等人推崇蘇軾、辛棄疾的雄壯慷慨詩風,在《虞美人·題辛稼軒詞》中高吟:“羞作人間癡女子,綺語閑千紙。此兒氣概絕沈雄,鐵馬金戈疊過大江冬。中興無日腥膻遍,亂世儒生賤。我今同抱古人憂,空倚危樓灑淚看吳鉤。”以陳去病、高旭、柳亞子等為代表的南社先賢,從立社之日起,便自覺地以詩詞、文學為武器,表達欲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國的博大胸襟。他們唱出的是時代最強音,其社會意義是那些脫離現實、孤芳自賞的文人墨客永遠無法企及的。1945年,周恩來對柳亞子“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的高度評價,也正可折射南社的“民間”道義所承載著的時代風骨與歷史滄桑。

“民間”一詞并不陌生,“非官方”常是我們對民間的理解。遙想百年前,南社的創始者們以自籌資金的方式,憑著共同的志趣走到一起。他們觥籌交錯,熱烈商討,毫無顧忌,好一派盡興。同時,他們舉杯時抒豪情,斗爭時灑熱血,慷慨激昂,蓬勃奮發,又乃好一腔壯志。“民間”與“官方”在他們那里早就合二為一了,他們用筆和血書寫的篇章,從一開始就匯入了歷史的長卷。百年后的今天,當我們品評南社的民間性時,不僅看到以柳亞子為代表的近現代文人為了理想和正義所彰顯出的曠達于天下的良知,還看到百年前新舊制度交替之際中國思想界、文化界所刮起的強勁東風。正是這股東風橫掃腐朽的封建王朝,才使得孫中山從這里走來,辛亥革命從這里走來。

回望南社,有一些不同尋常的數字應該銘記:一、從1909年11月13日南社首次雅集,到1949年4月16日新南社臨時雅集,這一社團前后活動40年。這是中國近代活動時間最長的文學社團。二、這一社團擁有正式社員1 600多人,還有近百人未填寫入社書。而贊同社團主張,不定期地參加活動,或者間接支持社團綱領的更是很難計數。這又是中國近代人數最多的文學社團。三、社團成員遍布全國各地,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人員遍及21個省份,還有18人不明地域,另有1人為朝鮮國國籍。這又堪稱中國近代活動范圍最廣泛的文學社團[6](pp298-305)。

二、文學社團與革命團體之交相輝映

走進南社,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顯赫的名字:黃興、宋教仁、李根源、陳其美、廖仲愷、何香凝、沈鈞儒、蘇曼殊、李叔同、陳去病、柳亞子、高旭、寧調元、朱少屏、于右任、葉楚傖、邵飄萍、成舍我、馬君武、馬敘倫、陳望道、周超然、趙景深、邵厲子、黃賓虹、吳梅、沈尹默、魯迅、曹聚仁、劉半農、徐枕亞、包天笑、周瘦鵑、茅盾、歐陽予倩、姚石子、邵元沖、經亨頤、鄭之蕃,等等。他們或是辛亥革命中叱咤風云人物,或是政法、外交界知名人士,或是新聞出版界、教育界、文學藝術界、宗教界名人。還有科學技術領域的,如天文學家高平子、朱文鑫,化學家任鴻雋,生物學家胡先骕,農學與科技史專家胡道靜,《科學》雜志創辦人之一楊杏佛,甚至后來變節但也家喻戶曉的汪精衛。可以說,他們個個長于文學,文學之外又各有建樹,是當時社會思想的首腦,大都站在那個時代的政治、科學、文化等領域的最前沿,用柳亞子的話說,他們是當時中國政治的“文經武緯”。

可以這樣認為,南社首先是革命的、政治的,是中國近現代社會的革命團體,然后才是文學的。南社是以文學之“體”,揚革命之“精神”。文學是“形”,“革命”才是“靈魂”。以文學之形褒揚革命之魂,是南社文學尤其是前期南社文學創作的突出特征。文學團體與革命團體之交相輝映也正是在這里達成。

從南社所走過的道路,我們看到,這一文學社團所操持的“經”,即它的文學作為,時刻踐行著社會、政治之義。而其中的“緯”,即它文學作為中所貫穿著的精神,時刻映現著時代思想的火花。它是借文學之名來履行社會政治之實,借文學之形來彰顯社會政治之神。而這里所說的“社會”“政治”,就是當時的革命形勢,體現著當時的時代風云與近現代思想文化先鋒。

1909—1949年,在時間的長河里,40年的歷程似乎并不太長,但卻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最為動蕩的40年,也是新舊更迭最為關鍵的40年。在這40年里,南社人站在時代最前沿,將先鋒、尖銳、獨到的思想,化作行動指南。他們或以思想為旗,或以筆為劍,甚至以血抗爭。他們是卓然地引領起中國近現代文化思想的先鋒隊,是寧愿犧牲自我,也立誓改寫那個行將就木歷史的拓荒人。

當時尚未變節的汪精衛曾于1923年論及南社的意義:“近世各國之革命,必有革命文學為之前驅;其革命文學之彩色,必爛然有以異于其時代之前后。中國之革命文學亦然。核其內容與其形式,固不與庚子以前之時務論相類,亦與民國以后之政論絕非同物。蓋其內容,則民族、民權、民生之主義也。其形式之范成,則涵有二事:其一,根柢于國學,以經義、史事、諸子、文辭之菁華為其枝干;其一,根柢于西學,以法律、政治、經濟之義蘊為其條理。二者相倚而亦相抉。無前者,則國亡之痛,種淪之戚,習焉已忘,無由動其光復神州之念。無后者,則承學之士猶以為君臣之義無所逃于天地之間,無由得聞主權在民之理。且無前者,則大義雖著,而感情不篤,無以責其犯難而逃死。無后者,則含孕雖富,而論理未精,無以辨析疑義,力行不惑。故革命文學必兼斯二者,乃能蔚然有以樹立。其致力于前者,則有《國粹學報》、《南社集》等;其不懈于前者,而尤能致力于后者,則有《民報》等。”[6](pp9-10)這里暫不談汪精衛后來的變節行為,僅就這段話而言,他對當時革命文學與革命運動關系的表述不無精辟。其要點有四個:一、革命文學是革命興起的前哨;二、民族、民權、民生是近代中國革命也是革命文學的內容;三、革命文學的發展必以國學為基礎,西學為教義;四、國學與西學是革命文學的不可缺少的兩翼,倡導園地前者為《國粹學報》《南社集》,后者為《民報》。

從這四個要點中,我們自然聯想到新舊交替時代,中國社會的形勢和文學社團所起到的作用,也不難看出《南社集》所代表的團體,對于當時政治革命的意義。20世紀初,當舊體制即將滅亡、新生力量萌發之時,許多智識人士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以文學喚起人們的熱情,然后靠文學理想、革命理想凝結起的力量作為打通政治革命通道的動力。這里,革命是本,文學為體。同理,革命團體為本,文學團體作為凝結革命團體的紐帶,成為完成革命大業的號角。南社不但在成立之初就與政治、革命相關聯,而且它始終都將政治責任、時代擔當意識放在首位。因此,南社之本,是文學社團行革命之風的革命之本,也是作為革命團體行革命文學的政治與社會之本。文學的社會政治功能在南社這里得到極致的發揮。

的確,南社當年也確以文以載道、以筆為武器、借文學之旗張揚革命之旨為目的。“南之云者,以此社提倡于東南之謂”[1],“鐘儀操南音,不忘本也”[4],“南者,對北而言,寓不向滿清之意”[7],“它底名字叫南社,就是反對北庭的標志了”[8](p1)。這些有關社團名字之所以稱“南”的說法,本身就表明反抗清政府的愿望。而那“欲一洗前代結社之積弊,以作海內文學之導師”[1]的宣言,更表明它的立場、抱負,與欲予肩負的重任。

將社團的文學精神與政治綱領相連接,或者說,將文學精神與革命精神聯系在一起,是新舊制度交替時代最容易產生的社會現象。南社誕生于新舊交替時代,它所標榜的與清王朝抗衡、鼓起時勢風潮以建立求民族、民權和民生社會的理想,不僅是當時的進步之聲,還是以孫中山為代表的政治力量的輔佑。柳亞子曾描述當時的情形:“這時候的革命工作,一部分是武的,暗殺、暴動是家常便飯,另一部分是文的,便是所謂宣傳工作了。文學是宣傳的利器,詩文并重,效力很大。這樣,我的詩不是文學的革命,而是革命的文學了。”[9](p1467)因此,南社“表面雖借詩文相提倡,而實以民族主義為本旨”[7],它的最終目的“是想和中國同盟會做犄角”[10](p100),以完成推翻清王朝統治、恢復中華的偉業。于此,我們不免想起明末幾社、復社的抗清往事。可以說,此時的南社不但繼承了幾社、復社的思想方式,而且更以特有的擔當情懷,特有的力辟痼疾、保存精華、建立嶄新體制的行為意識,在中華歷史上留下了又一抹燦爛的光輝。

三、南社的文學意義與南社精神流脈

南社文學具有時代意義,這已成為毋庸置疑的學界定論。而且當厘清了南社的民間價值、文學性與革命性關系的時候,人們也自然會從時代性、社會性角度肯定它的文學意義。后人對南社文學的研究也大都立足于此。

但是,當我們認真地帶著“革命”“時代”“社會”等前提,想在南社的創作旅程中串起“革命文學”軌跡之時,或者當我們放下“革命”因子,僅從純粹的文學角度找尋其思想線索,從而串起諸多篇章時,我們又發現,南社文學,以及南社人的興趣領域,竟然有許多與革命、時代、社會等要素不相符的地方。我們并不能將革命、政治這些名詞與南社文學一一對應,不能讓這些極富時代色彩的詞語與南社文學全部對號入“座”,兩者總有許多不對等。這便使我們產生疑問:南社文學的意義究竟體現在哪里?它難道還有“革命”之外的含義嗎?今天的我們究竟應該怎樣認識南社的精神流脈呢?

深入南社,我們發現,聯結南社文學與南社精神的要義有三大方面:

(一)南社文學的社會政治意義與南社人的個人意志、個人性情的關系

南社文學是立場先行的。如南社先驅者云:“欲憑文字播風潮”(柳亞子),“詩之為義大矣哉”(寧調元),“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蔣智由)——融風格于立場,寓革命激情于創作研究之中,是南社文學的鮮明個性與標簽。但是,南社文學在任何時候又不乏個人意志與個人性情的自然流露,社團本身的“民間”性特點,又不可避免地存在認識上的層面差別。因此,南社的創作與研究成果總是不能整齊劃一,那種“荃蕙化茅,不乏舊侶,最所心痛”,甚至是“留芳遺臭,一任冊中人自擇可也”[10](p3)的現象,是南社人的無奈,也是它發展過程中的必然。錢基博曾指出,南社成員“雖衡政好言革命,而文學依然篤古;詩唱唐音,不尚西江;文喜掞藻,亦非桐城,無一定宗派,初以推倒滿清為主,故多叫囂亢厲之音。又一派則喜學為龔自珍之體,徒為貌似而失其勝概。其下者,更辭無涓選,殊足為玷,但就其錚錚者而論,亦足各自成家”[11](pp264-265)。

然而,南社的不平凡又在于其求同存異、矢志進步、自由開放、與時俱進的風范,這又恰如白居易所言:“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于是,人們又看到這樣的情景:當高旭在武昌起義后高歌:“龍蟠虎踞鬧英雄,似聽登臺唱大風”(《盼捷》)之際,李叔同亦滿懷豪情:“雙手裂開鼷鼠膽,寸金鑄出民權腦。算此生不負是男兒,頭顱好!”(《滿江紅》)遠在異國他鄉的馬君武同樣感同身受:“辛苦揮戈挽落日,殷勤蓄電待驚雷。”(《寄南社同人》)——南社之核心最根本的仍然是:時勢為先,大局為重。由此,我們看到問題的兩方面:一、動蕩年代的正直的南社文人都能從大局出發,清楚地把握文學的社會功能與創作走向;二、南社文學存在不同的層次、不同的類型,以及不同的創作空間,而不同時期的不同個體,又常呈現紛繁復雜的不同創作內容。其實,這兩方面都屬規律性的問題,南社文學也不例外。但是,南社的特異之處,以及留給后人的啟迪卻在于:對于任何時代的弄潮兒來講,無論其行為初衷與思想源頭是什么,也無論其政治理想與最后的歸宿是什么,只要胸懷大局、認準方向、無私無畏,就一定有所作為,直至最后成功。這是南社的要義,也是南社精神流脈的重要體現。

(二)由南社人興趣愛好引發的關于文學風格與文學創作真情實感表達問題的思考

此觀點的提出源于南社首次雅集時的那場爭執。“眾客酬酢一客欷”[6](p65),既使人發笑,又引人深思,因為它實際上是南社內部風格之爭的開始,而且始于南社成立的第一天。

綜觀南社,從成立到解體,尊唐與宗宋之爭一直貫穿始終。以柳亞子為代表的尊唐派和以朱璽為代表的宗宋派,往往針鋒相對,毫不妥協。柳亞子作于1914年的《論詩六絕句》云:“鄭、陳枯寂無生趣,樊、易淫哇亂正聲。一笑嗣宗廣武語,而今豎子盡成名。”言辭之刻薄,簡直就是謾罵攻擊了,雙方劍拔弩張的架勢不難想象。研究界也注意到這一問題:“一次文學論爭攪散了南社的道場,固然摻雜著很多因素,革命之南社與文學之南社的自我分裂也是一個原因……作為兩種風格,兩種藝術趣味,本無可爭,以‘學為尚,以‘宗為別,若無特別的雄才偉力,戴著腳鐐也能跳舞,則無論宗唐宗宋,都不免淪于泥古不化,模仿做作。但歷代文壇爭競,受制于專制主義的思維模式,宗派情結很重,高自標榜之外,攘臂以爭,惡嘲相詆,本就沒有良好的學術言說傳統。不過南社把這一點又發展到了一個極致,在這次論爭中雙方都沒有好好地進行理論探討。”[12](pp190-197)正是因為這種混淆,加上雙方的個人因素,便造成一種藝術問題政治化、政治問題極端化的情形,而這一情形又恰恰是最讓人擔憂的情形,因為它看似只是風格之爭,但卻伴隨了個人的情緒之爭。情緒之爭的背后,久而久之,往往會產生派別之爭,派別之后,又很容易形成更大范圍的立場之爭,而這正是文學發展中的大忌。

從文學角度講,無論是尊唐或者崇宋,其審美視角都是立足于文學審美性的。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贊同李杜并不表示完全欣賞盛唐的豪邁激情;同樣,支持同光遺老,也并非表明完全與同光是同一立場。文學的審美價值,既有時代性,又是帶有永恒傾向的審美判斷。只有將時代與永恒、感性與理性、片斷與整體等等,常相對立的價值判斷較為完美地統一于一體,才有可能彰顯事物的本來面目,其內在機制也才能得到真正地表達。就南社人的審美傾向而言,如果蓬勃發展的社會環境急需激進樂觀的盛唐之音,那么,陳去病、柳亞子等人對崇尚擬古、發時代哀吟的消極聲音持否定態度,自然正確;同樣,當時代浪潮起伏不定時,南社一些人以低婉的筆法表達內心的憤幽怨之情,也無可厚非。兩者最主要的差別是立足點不同而已。這也是那批生逢古今之交的近現代知識分子所特有的情形。“真實”或者說“純粹的真實”,是南社人成為同路人的重要緣由,也是他們后來分崩離析的罪魁禍首。

然而,風格之爭與真實表達的啟示,更在于南社對文學個性與創作主體二者關系的把握。因為縱使南社人有多么鮮明的風格立場、觀點交鋒,甚至因立場和交鋒而導致社團解體,但是,后人忘不了的仍然是南社的文學旗幟與文學風骨。它支撐了南社40年,也支撐了中國近現代文學在向文明、進步、現代的目標邁進的40年。南社人因時勢感召而聚集,他們或者詩文才氣勃發,或者排滿豪氣干云,合則共商,分則自賞,鴻儒巨匠,三教九流,各呈異彩且多有所成。他們當中,不論是政治上分道揚鑣,還是作文上大相徑庭,也不論是在生命旅程中含苞怒放,還是因各種原因過早地夭折,南社人都做到了:入世者,兼濟天下;出世者,坦然向心。他們演奏的是一曲曲不甘平庸的人生壯歌。也正因為此,人們才會領略到“幾復風流三百首,竹林豪飲一千杯。盡教黃種遭奇劫,端為蒼生賦《大哀》”(高旭《次佩忍無畏韻》)的場景,看到“黃鶴樓頭金鼓震,春申浦上素旗飛”(沈昌直《光復志喜》)的畫面,聽到“萬劫天風吹不枯,騷魂喚得國魂徂”(俞劍華《南社雅集吳門……》)的強音。南社人以特有的豪情,為后人留下了珍貴的精神財富。

(三)由南社人對五四新文學與傳統文學的態度引發的關于新舊文學價值問題的探究

從文學創作傾向角度講,南社與五四新文學運動的精神宗旨最能呼應。其中,南社成員吳虞特別有代表性。這位當年表現突出的“中國思想界的清道夫”[13](p1),其反封建的斗志直逼陳獨秀等激進分子,發表了《家族制度為專制主義之根據論》《禮論》《說孝》《儒家主張階級制度之害》《吃人與禮教》等一系列文章,被胡適稱為“‘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13](p2)。柳亞子與吳虞在這方面持同一立場,也非常贊同民主與科學。但是,他們卻又都反對打倒舊文學,認為所謂的新文學應該只在“理想”(思想),不在“形式”(白話文);文學的形式宜舊,理想宜新;不能提倡白話詩;胡適的白話詩,簡直就是笑話。[8](p138)其他南社人對五四新文學也常持反對態度。1923年新南社成立后,雖然當年的激情有所抬頭,但整個形勢“決不是1909年的文學環境”[8](p143)。可見,南社在新文學運動之初就對它持若干懷疑思想,而到了五四落潮,南社人更是對傳統文學情有獨鐘,柳亞子甚至說:“南社的文學是絕對不需要復活的。”[8](p151)

五四新文學是順應歷史潮流的必然。南社作為激進的近現代文學社團,雖幾經起伏,但在主流上仍以不言衰的意志,堅持當時最需要的文學社會性,這是它順應五四文學革命的重要一面。另一方面,南社人創作的詩、文均為舊體裁,他們對傳統文學都從總體上認同,胡適指出,南社的“文學革命論只提出一種空蕩蕩的目的”,“沒有具體計劃”,因而“決不能發生什么效果”[14](p544),這又點出了它矛盾的一面。

我們認為,南社人的矛盾既與他們的舊文人身份有關,又與他們身處動蕩時期卻能夠縝密地思考是否全面推翻舊文學這一重大問題有關。五四前后,整理國學與引納新潮兩種觀點一直存在沖突,關于國學與新學關系的討論也一直未能停止,而且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當時代要求先驅者破舊立新的時候,打破舊文學建立新文學自然是正確行為。但是,客觀地對待綿延了幾千年的傳統文學,既以大無畏的精神扛起推翻舊王朝的大旗,又以理性的目光面對舊制度里的一切,以取其精粹,再創新基,更不失為明智之舉。從歷史上考察,五四以后,南社人雖未做過全面細致的文化探究工作,但他們對新舊文學價值問題的思考非常值得后人研究。學者楊天石認為:“南社文學正處于中國文學的轉變時期。一方面有過輝煌歷史的中國古典文學已經進入了垂暮之年,另一方面,西方文學正越過重重波濤進入古老的中國。南社作家們面臨著一系列他們的先輩從未接觸過的問題。如何繼承并發揚民族文學的優良傳統?如何對待來自異域的新的文學樣式?如何處理文學和時代、政治、人民的關系,思想和藝術、普及和提高的關系?如何創造新風格、新形式,從而為中國文學開辟新的燦爛的前途?等等。在所有這些問題上,南社作家都有過探索。”[14](p2)

由是觀之,南社人對新舊文學的態度上存在悖論。但這一“悖論”又引發人們思考,思考中國文學在現代化進程中的定位,思考中國文學的前途和命運。同時,我們從南社人身上,還看到了這一知識群體面對文化選擇時的復雜心路歷程。在清末民初的背景下,南社人的創作很多都帶有嘗試性因素,它們或激進,或保守。但是,南社人當年的探討至今讓人回味。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回應了那個時代的文化命題,也以自己特有的文化守護作風,留給后人無盡的思索。而這又何嘗不昭示南社的文學意義,昭示著南社精神的芳華所在呢?

白駒過隙百年逝。南社現象與南社精神固然有許多內涵,這些內涵也固然在特定時期起著特定作用,同時彰顯不同程度的復雜面貌。然而,無論如何,它已經成為一座令后人仰視的豐碑,“文學”是其重要底色,“革命”是其耀眼的光輝。當我們仰望這座豐碑的時候,我們既會為它的輝煌歷程所感動,也會為它的艱辛卓絕而震撼。

“南社現象”耐人尋味,“南社精神”魅力永恒。

[參考文獻]

[1]高旭.南社啟[N].民吁報,1909-10-17.

[2]陳去病.南社雅集小啟[N].民吁報,1909-11-26.

[3]陳去病.南社詩文詞選敘[N].民吁報,1909-10-28.

[4]寧調元.南社詩序[N].民吁報,1909-10-29.

[5]南社例十八條[N].民吁報,1909-10-27.

[6]欒梅健.民間的文人雅集——南社研究[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6.

[7]陳去病.南社長沙雅集紀事[N].太平洋報,1912-10-10.

[8]楊天石,劉彥成.南社[M].北京:中華書局,1980.

[9]柳亞子.磨劍室文錄[C]//柳亞子的詩和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10]柳亞子.南社紀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11]錢基博.現代中國文學史[M].上海:世界書局,1933.

[12]盧文蕓.中國近代文化變革與南社[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13]吳虞.吳虞文錄·序[M].合肥:黃山書社,2008.

[14]楊天石,等.南社史長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

(作者系蘇州科技學院教授,文學博士)

[責任編輯吳井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国产无码高清视频|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亚洲精品动漫| 国产在线欧美| 国产00高中生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色久综合在线| 日韩色图区|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精品国产欧美精品v| 国内99精品激情视频精品| 日本草草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91国内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99精品免费在线|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91精品人妻互换|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视频福利| 一级黄色片网|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 h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不卡网| 欧美怡红院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自窥自偷在线看| 在线视频亚洲色图|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五月天久久综合| 99在线视频精品| 又爽又大又黄a级毛片在线视频| 免费AV在线播放观看18禁强制|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 最新国产高清在线|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久久蜜桃| 国产在线啪| 91九色最新地址|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无码福利日韩神码福利片|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91破解版在线亚洲|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永久免费AⅤ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香蕉伊思人视频| 精品1区2区3区| 午夜少妇精品视频小电影|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日本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无码电影| 精品欧美视频|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看片网|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99精品国产电影| 男人天堂亚洲天堂| 日韩无码视频网站|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婷婷丁香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蕉| 国产中文一区a级毛片视频| 国产成人三级|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免费|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国模沟沟一区二区三区| 99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大秀91| 欧美a在线视频|